摘要:当危机突然爆发,任何傲慢或迟缓都可能让企业数年心血毁于一旦。本文通过美团、海天酱油等真实案例,探讨如何研判舆情、担责沟通、防患未然,以及CEO这把“双刃剑”该如何使用。
第 9149 篇深度好文:6928字 | 17 分钟阅读
当危机突然爆发,任何傲慢或迟缓都可能让企业数年心血毁于一旦。本文通过美团、海天酱油等真实案例,探讨如何研判舆情、担责沟通、防患未然,以及CEO这把“双刃剑”该如何使用。危机公关的核心并非“唯快不破”,而是读懂危机本质, 速度与真诚缺一不可。一、需要第一时间回应吗在危机应对中,回应时间是最重要的吗?美团、饿了么回应外界对骑手关切的舆情危机案例,值得我们再次审视危机应对的一些基本原则。2020年9月8日,《人物》杂志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深度调查报道《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文章指出,外卖平台设置的送餐时间机制,让外卖骑手成为“高危职业”,以及平台在从时效和评价两个体系不断压榨骑手的同时,制造并加剧了骑手与用户之间的矛盾。文章迅速成为当天的“10万+”,刷爆朋友圈。事件开始发酵,遭受了最猛烈批评的是在外卖市场份额最大的美团。9月8日下午6点左右,美团表态:暂不回应此事,下周会举办小范围外卖业务沟通会。9月9日凌晨1点多,同为外卖平台的饿了么发公告称,将尽快推出新版本,会在结算付款页面增加功能,让用户选择“我愿意多等5分钟/10分钟”按钮,同时对历史信用良好的外卖骑手提供鼓励机制。饿了么的公告还贴心地加了一句“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试图打感情牌。不过,消费者并不买账:明明是平台苛责骑手,但是看公告怎么感觉是我们让骑手困在系统里的?不出意外,饿了么被众多网友批判。后来美团根据饿了么提供的错误选项优化了答卷,提出了从平台角度来优化送餐机制,算是让此次危机平稳落地。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回应危机的速度固然重要,但读懂危机同样关键。举一个回应危机的正面案例。《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导演饺子在电影爆火后遭遇了一次“危机”。
大概是因为电影过于火爆,各种发文维度都有内容了,自媒体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就开始关注饺子多次出镜时爱穿的一件毛衣。眼尖的用户发现,这竟然是爱马仕同款,售价1万多元!事情开始有发酵的眉目。
而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出品方赶紧通过官方账号辟谣,指出饺子穿的是一件售价428元的普通毛衣。随后,羊毛衫品牌恒源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饺子这件毛衣属于该品牌2022年秋季款,事情总算告一段落。
虽然说《哪吒之魔童闹海》已经取得了亮眼成绩,但是只要电影还在上映,出品方就不想出什么负面舆情,因此在舆情初期就赶紧辟谣,没有任其发酵。
舆情危机公关有个“24小时法则”,即在舆情爆发后,留给企业响应的时间只有24小时。24小时内处理得好,舆情危机就能平稳落地;处理不好,“丑闻”就会扩散到各个角落。所以对企业来说,出现负面舆情后应该在24小时内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并给出对应的处理结果。《微时代危机管理白皮书》显示,50多个品牌危机案例的平均讨论声量高达215 701条微博,平均负面情感占比高达95.51%。任由危机发酵的话,讨论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6天,但如果企业能在8小时之内回应,危机平均持续天数将降低为6天,且平均负面情感占比将降为65%。因此在微时代,处理舆情危机的黄金时间段是在8小时之内。人民网则提出“黄金4小时”原则,之所以要再减去4小时,是因为新媒体在崛起后,渗透并深刻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现在新闻在网上的呈现与传播不是以小时计,而是以分秒计,近乎实时。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黄金4小时”内就可能将突发事件传播、发酵为有重大舆论影响的事件。于是,大家都认可的结论是,能否快速反应,是应对舆情危机的关键挑战。还要在平日工作中建立并完善危机预防机制、危机监测机制、危机处置流程、危机应对小组,积累并完善危机应对内容等。
2.维护好与媒体和KOL的关系日常要加强与核心关系媒体的联系。媒体记者经常相互交流,如果有新的选题动向,几乎任何一个活跃的媒体记者都会有所耳闻。如果企业公关人员能有选择地和一些记者沟通交流,那么必然能提前知晓不利的报道素材。尤其要注意与行业内的KOL(关键意见领袖)保持联系,做好沟通。《微时代危机管理白皮书》中提到,通过案例研究发现,KOL在危机传播中的参与对危机管理的效果有显著影响。有KOL参与传播的危机案例,危机的平均讨论声量比没有KOL参与传播的案例高37倍,平均讨论时间延长了6天。此外,每1名认证用户的参与,会带来至少40条与危机有关的讨论。因此,每个品牌都应该有一个行业内的KOL名单,并且这个名单是动态更新的,维护好与名单上的KOL的关系尤为重要,要使之成为连接粉丝和品牌的桥梁。当年腾讯在“3Q大战”之后,马化腾亲自坐镇,邀请专家和意见领袖,连续召开了十场名为“诊断腾讯”的系列闭门会。腾讯由此不仅收获了许多中肯意见,而且增进了和意见领袖们的感情,赢得了尊重,一定程度上扭转了“3Q大战”留下的负面形象。在汽车、3C(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等行业,KOL屈指可数,要做到日常维护,其实不难。3.关注企业内外的利益变化趋势舆情部门要密切沟通公司内部的产品、客服、销售、运营等部门,提前预估公司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此早做准备。
事件发酵后,解释说明+诚恳道歉+全款退货,这套标准的公关组合拳打出来,危机大概率能化解,但就在公关一通操作后,创始人兼董事长项乐宏突然喊话消费者“要思想解放,要与时俱进”,说某些自媒体“瞎搞、乱搞、造谣”“想赚我广告费”,喊话的结果是,当天乐歌股价大幅跳水。
张小泉把菜刀前面的头斜过来,那不是设计感,而是消费者教育。这段言论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显然,许多网友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不久,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在个人微博账号上回应此事并道歉,并表示公司将持续从消费者的反馈中加强品牌管理、产品管理、售后服务,一定不会回避问题,认真扎实做事,努力研发更好的、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公关界都知道一句话,老板一张嘴,公关跑断腿。所以处在企业关键位置的人对外发言,一定要非常谨慎。五、泳池里都是别人的口水蒸发的市值或许可以涨回来,但受损的名誉、失去的粉丝就很难收回来了……社交媒体时代,人人都能写小作文、发短视频。企业负责人要清楚,一旦成为公众人物,不仅面对媒体的那一刻要注意,甚至在朋友圈这样的半公开场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媒体放大,成为媒体新闻的素材。在社交媒体上说话与在公司里说话不同,上了网就是一个人在裸泳,泳池里都是别人的口水。言语不当就是火上浇油,态度诚恳有时候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比如小鹏汽车的例子。
2019年,因小鹏汽车G3新款车型价格更优惠、续航里程更长,引发了刚买老款车型不久的老客户的不满。
在老客户维权事件持续发酵期间,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通过微博道歉:“对不起,亲爱的鹏友,让大家伤心了。”并且承诺对老客户进行相关补偿。
何小鹏仓促出马却并未平复怨气,这些老客户高举“退车”“谁买谁后悔”等标语在多地小鹏汽车门店抗议,致使小鹏汽车的口碑崩塌。何小鹏这张牌过早出掉,后续转圜更显被动。
企业的CEO在正面宣传公司业务,传递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时,出面站台没什么问题,但在许多争议事件及危机事件中,不分时机、不分场合、不分轻重地站出来,试图平息舆论、化解危机,多数情况下只能是适得其反,有害无利。当然,也有几个CEO站出来成功化解危机的案例。比如,海底捞创始人张勇2011年就媒体报道《记者卧底“海底捞”揭秘》所做的道歉和澄清;以及2016年,曾承诺不会有视频贴片广告的B站在新番剧里出现贴片广告,引发质疑,CEO陈睿道歉并承诺,除了特定的几部番剧,仍会做到“永不加贴片广告”。
但要说的一点是,不同时机的舆论环境不同,企业不能去赌。另外,CEO出来回应,用力越猛,越南辕北辙。除了道歉检讨,发挥空间并不是很大。通俗点说,干好事的时候CEO以具象、人格化的面目出现,可以让传播有血有肉;出了问题时还是以公司形象应对为好,因为公司有人、财、物的保障。CEO自己出来当靶子,如果拿捏分寸没那么准确,执意出来确实有点犯傻,这时候多说多错,少说少错。六、注意流量的双刃企业CEO出来应对危机,关键是其形象比企业容易受损,因CEO往往是最后一道屏障,而企业家形象往往又被等同于企业形象。直白地讲,就是毁掉容易建设难。德国某杂志做过一项调研,数据显示有64%的公司高管认为企业声誉主要来自CEO的声誉;英国一项调研的结果也显示:有49%的意见领袖觉得企业CEO的声誉对企业声誉有决定性影响。2024年,车圈“卷老板”现象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越来越多的车企老板开始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等方式与用户直接互动,不仅有“蔚小理”创始人李斌、何小鹏、李想,小米CEO雷军,哪吒联合创始人张勇(已于2024年12月离职)等造车新势力,甚至此前不常露面的长城汽车创始人魏建军、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也开始频频直播。“卷老板”既体现了车企对新型营销手段的探索,也反映了车企在面对激烈竞争时不得不寻求新手段吸引用户的急迫。然而,这种“卷老板”现象是好是坏,人们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这是行业快速回归良性竞争的一种方式,可以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追求卓越;也有人担心这种过度营销可能会对行业造成负面影响,制造新的舆情危机。比如哪吒联合创始人张勇的发言风波。2024年4月17日,张勇在直播中跷二郎腿的坐姿被网友截图与雷军对比,部分网友批评其坐姿“高高在上”,张勇随后发微博嘲讽网友,此番言论引发热议。4月21日,张勇发布视频回应争议并道歉。4月22日,哪吒汽车客服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此前张勇确实在微博发了道歉视频,但目前已删除,不清楚删除原因。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以来,张勇曾多次公开发声要改进哪吒汽车的营销传播,表示“向雷军学习营销”。自嘲销量不行、理想NOA(导航辅助驾驶)特别“拉胯”等,虽然其意图是幽默和自黑,但被一些网友解读为阴阳怪气,甚至引发了对理想汽车销量和安全性的质疑。理想MEGA汽车销售遇冷后,李想在朋友圈发表了关于“存在有组织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声明,这一言论既涉及法律问题,又牵涉到社会道德和公共利益,因此引发了更多争议和关注。所以,对企业而言,尽管CEO有流量,但还是要慎用。
来源:笔记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