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已是初秋,但眼前依然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绿。呼伦贝尔草原漫过起伏的坡岗,把所有的高低都揉成了柔软的绿浪。深一点的绿是云朵垂落的影,一片一片浸在草里;浅一点的白是游走的羊群,一片一片渗在绿里。还有马儿和牛儿,或卧或立,散落一片,那样自在,那样悠闲。好像世间再没有什
转自:中国旅游报
□ 山 岚
别过呼伦湖,沿331国道奔赴黑山头。一路上的风景是连绵的一片,叫人的视线无处停歇。
虽已是初秋,但眼前依然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绿。呼伦贝尔草原漫过起伏的坡岗,把所有的高低都揉成了柔软的绿浪。深一点的绿是云朵垂落的影,一片一片浸在草里;浅一点的白是游走的羊群,一片一片渗在绿里。还有马儿和牛儿,或卧或立,散落一片,那样自在,那样悠闲。好像世间再没有什么事情,比细细咀嚼那些落在草叶上的阳光更重要了。
若再向远眺些,你会发现天上的云是游走的羊群,地上的羊群是落在人间的云,连绵的草地将它们连在了一起。就连我这个坐在汽车里的人,都想变成一缕风、一叶草、一朵飘在羊背上的云,扑进这一片辽阔里。
不知开了多久,直到流云将太阳推到西边半空,窗外开始晃过一座座屋舍,黑山头到了。远处的马场,正安静地等待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追日人。
赶在日落前,我们来到马场,穿戴好头盔护甲。一位皮肤黝黑的内蒙古大叔,为我牵来一匹枣红色的母马。它叫“云朵”,额前一点雪白的印记,真像天上飘下的一小片云,恰巧落在它的眉心。毛色在斜阳下泛着绸缎般的光泽,眼神低垂,十分温顺。我学着大叔的样子,笨拙地抚摸它的脖颈,感受它温热皮肤下平稳的心跳。大叔扶我上马,叮嘱我踩紧马镫,握好缰绳,并教我如何控制马儿行进的速度和方向。他言简意赅交代完,翻身骑上另一匹马,护送着我们这群城市来客,踏上追逐落日的旅程。
马队缓缓踏上草坡,起初我还有些紧张,身体僵硬,直直地杵在马背上。“云朵”似乎洞悉了我的不安,它从容不迫地跟在队尾,走得极稳。脑袋均匀地一点一点,马蹄踩过草地,哒哒的轻响汇成轻盈的节拍。“别怕,马儿都认路,跟着它就行。”大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让我心安了许多。渐渐地,我放松下来,身体重心开始随着马背的起伏而摇晃,心中的戒备,化成一片柔软的信赖。
此时我才发现,骑在马背上看到的草原,与坐在车里是不同的。夏末秋初,呼伦贝尔大草原带着一种饱满的沉淀。夕阳像浸了蜜,软软地铺在每一寸土地上。风从草原深处吹来,将晒了一天的草香,弥漫在整个原野。
随着我们逐渐登上山顶,西方天空正铺展开一天里最壮丽的日落。起初,太阳只是耀眼的金黄,转瞬过渡到橘红。那红太过于灼热,把周边的云朵烫出一片片瑰丽的卷边;又是那样浓稠,云彩托不住一般,顺着云间的缝隙缓缓滴落进远处的根河。根河在蒙古语中意为“清澈透明的河流”,此时河水仿佛瞬间被点燃。蜿蜒的河道像一条铺开的熔金绸带,闪烁着碎金般的光。河边成片的蒙古包,都被镀上一层金辉。
马队在山顶停了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世界仿佛只剩下风声、马儿偶尔的响鼻声,以及我们自己擂鼓般的心跳。“云朵”也安静地伫立着,长长的睫毛在余晖中投下淡淡的影子。我俯身轻轻拍了拍它的脖颈,它偏过头,用温热的鼻息蹭了蹭我的手背。此刻,马背上的我,身下的“云朵”,广袤的草原,都被包裹在同一片光晕里。
休息时,我问大叔是不是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色。他笑着说,“我们牧民不追太阳,我们跟着它走。”他的声音平静深远,像草原上的风,散成一片落进我耳朵里。这便是草原吧,草木枯荣,牛羊繁衍,一切都那么和谐自然。
当最后一缕霞光被地平线吞没,草原上的夜倏然而至。我望着天边悄然涌上来的黑暗,咀嚼着大叔朴素话语里的智慧。是啊,我们总在追逐,追逐风景,追逐所谓的意义,却常常忘了,最深刻的体验往往来自跟随和融入。就像此刻,我不再是一个匆匆的游客,而是一个在马背上,与草原、与日落、与一匹名叫“云朵”的马共同度过了一个黄昏的旅人。
回去的路上,我已经不复来时那样紧张。“云朵”也甩着尾巴,加快了归家的脚步。马蹄踏过的地方有泥土翻起,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蹄印。此刻,骑在马背上的我,与草原的夜融成了一片。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