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化世界开启“人类和平”新纪元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2 09:19 1

摘要:约二十年前,中国购买了后来入列成为其首艘航空母舰并命名为“辽宁舰”的巨轮。在那之后不久,我在美国参加了一次会议,会上就中国决定打造一支蓝水舰队进行了讨论。

导语:

中国的全球愿景优先强调共同解决问题与互利共赢,这与美国主导的、依靠军事霸权维系的国际秩序形成鲜明对比。

约二十年前,中国购买了后来入列成为其首艘航空母舰并命名为“辽宁舰”的巨轮。在那之后不久,我在美国参加了一次会议,会上就中国决定打造一支蓝水舰队进行了讨论。

当时,与会者普遍认为中国的这一尝试很愚蠢,既是“异想天开”,又是不必要的挑衅。在场的专家们断言,中国海军的实力将永远无法超越美国,并警告中国的做法或将惹怒美国,甚至可能引发包括印度在内的地区大国的不满。尽管早在1961年印度首艘航母就已入列服役,比中国的“辽宁舰”下水早了51年。

我并不倾向于认为中国的战略规划者是愚蠢的。我坚信他们在历史上展现出克制和长远谋划的智慧。为此,我在会上提出了与其他人截然不同的意见。

我提出,中国建设海军的目的,可能并非为了向全球投送军力并挑战美国,也无意削弱所谓的“美式和平”。我还指出,公海海盗问题已卷土重来,持续威胁敏感航运要道,这一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索马里内战爆发后日益加剧。事实上,海盗活动将持续不断地出现在波斯湾、加勒比海、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等关键水道。

我还表示,假如美国出于某种原因对海上航道安全不管不问了,该怎么办?假如美国无法维持军事超级大国地位,该怎么办?假如美国只是选择性地保护航线,尤其是美国不再保护中国商船用于运输中国商品的航道,该怎么办?假如在数十年后,随着中国重新崛起为主要大国,美国决定对中国及其利益采取攻击行动,中国该怎么办?此外,假如中国为了支援友邦或者伙伴国,想仿效美国部署航母开展人道主义救援,中国又该怎么办?

所谓“美式和平”本质上是自负的帝国霸权产物,与此前的“英式和平”(1815-1914)和“罗马和平”(公元前27年-公元180年)如出一辙。这些都被描述为相对太平的时期。学界普遍认为“美式和平”始于1945年日本投降,但对其终结时间存在分歧。有观点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战区司令部”,自封为“世界警察”,几乎随时处于战争状态,并大搞单边主义,这就标志着“美式和平”的实质终结。另一观点认为,“9•11”事件后,美国发动“反恐战争”,暴露出美国实力的局限,2008年美国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最终揭示其衰退的趋势。最新观点则认为,今年特朗普第二次就任总统后,再次背弃多边主义承诺,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巴黎协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撤销美国国际开发署并大幅削减对发展中国家援助,同时发动全球贸易战,这些举措宣告了“美式和平”的彻底终结。

实际上,国际学界早在2014年就开始探讨“中国式和平”可能呈现的形态。当时,中国已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尽管美国在2011年宣布进行地缘战略调整并提出“重返亚洲”战略,但是仍深陷于打击“伊斯兰国”和在阿富汗与卷土重来的塔利班进行较量的军事行动中。这种困境正应验了中情局资深特工迈克尔•朔伊尔10年前在匿名出版的一本书中所提出的“帝国的傲慢”理论。朔伊尔断言,美国早已逐渐输掉“反恐战争”。但直到2021年8月30日,美国在塔利班攻势下仓皇撤离阿富汗,甚至遗弃大量重型武器装备,国际社会才终于看到这一预言成真。此后,美国在乌克兰对俄罗斯发动的代理人战争也陷入困境。到2023年,尽管有人宣称“新冷战”已然来临,但拜登政府的对华遏制却已经溃败。

实际上,假如出现“中国式和平”,那早在汉代就已有迹可循。始于公元前202年的汉朝缔造了四百余年辉煌,极大推动了文化和文明发展,促成了丝绸之路等历史性贸易路线的建立。在此期间,中华文化传播至朝鲜半岛及现今的日本。日本学者后来将这种文化传播称为“文化借用”,尽管“借用”的范围已经难以分辨。从日本宫廷仿效唐代汉服风格传承下来的“和服”,到采用汉字书写体系,到弘扬禅宗思想,再到仪式繁多的茶文化等,皆为日本“借用”的体现。

有人认为,“美式和平”的终结标志着西方主导全球事务500年历史的落幕。这500年绝非和平稳定的时期。竞争性民族国家的模式依然存在,但却未能为人类提供共同的未来。对许多西方人而言,当前的状况催生了一种焦虑的时代思潮。这种焦虑映射在好莱坞电影无休止的末日景象中,并且最终只能靠“美国队长”拯救世界。

政治学家警告称,各种形式的民族主义正在西方卷土重来,包括在意识形态上与法西斯主义存在许多共同点的右翼运动。对于那些被零和思维和非此即彼的世界观所绑架的二元对立思维者来说,诉诸法西斯主义似乎比接受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成为主要大国,更不用说成为超级大国,还要来得可取。

然而,中国所倡导的究竟是新型的“中国式和平”还是“人类和平”?中国并未将和平视为某个单一国家的建构,而是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不同文明不仅相互包容,而且互学互鉴、彼此珍视。中国不寻求组建军事联盟或搞集团政治,而是积极打造战略伙伴关系。中国通过多边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其他国家携手共建国际合作新模式。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所体现的国际主义民主正是例证。这也表明了中国对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坚定承诺。当这些组织因新冠疫情等全球性危机或美国退出而陷入困境时,中国及时提供了资金与政治支持。

此外,中国通过加速国内外绿色创新与发展,为减缓气候变化相关风险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国坚定不移地支持《巴黎协定》,并且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及日益聚焦绿色增长,为世界提供了环境友好、经济可持续的发展引擎。这对全球南方尤为关键,该地区是最易受到气候变化冲击的地区之一。当其他全球南方国家经历西方数百年剥削与霸权欺压之后,站在十字路口寻求新的未来之时,它们发现中国正是秉持共赢智慧的合作伙伴,深知唯有合作共赢才能实现和平、安全与发展。

同时,中国还促成沙特和伊朗这对宿敌和解,推动巴勒斯坦各派化解纷争,并且始终坚持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

西方批评者讥讽地指出,中国的这些努力不足以彰显控制力。但这恰恰是关键所在。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和平”与中国或任何其他国家去控制他人是不相容的。历经500年战争与环境恶化之后,难道我们至今仍不明白“掌控”从来都是一种倒行逆施的野心?不仅获取“掌控”的过程充满毁灭性,而且维持“掌控”也根本不可能。

在中国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以上这些关键议题都值得深思。此刻,世界正迈向多极化的新时代,中国已重新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诚然,居安思危方为明智之举。然而,中国的自卫能力已不逊于任何国家,甚至超越了任何国家。“辽宁号”与“山东号”已形成战斗力,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也于2024年开启海试。中国当年决定打造蓝水舰队,既体现了战略远见,也彰显了其在困难时期仍致力于保持强大军力的决心。更加重要的是,中国还通过贸易与援助等方式积极支持全球发展,相关贡献已居各国之首。当前,中国正在开创全球和平与安全的新模式。我们或许终将认识到,这种模式代表着真正和平的新时代,也代表“人类和平”的新范式。

来源: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