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个月体检报告出来,医生说他肺部有些阴影,建议控制吸烟。可他说:“我一天就抽六七根,又不是一整包,这点烟还能出啥问题?”我听了心里不是滋味,家里有孩子有老人,二手烟的事儿也不能不管,可一刀切戒烟对他来说,又太难。
周末早上,老李像往常一样在阳台上抽烟,手里还夹着一杯刚泡好的普洱。他今年刚过六十,是我公公,退休后在家照看小孙子。
上个月体检报告出来,医生说他肺部有些阴影,建议控制吸烟。可他说:“我一天就抽六七根,又不是一整包,这点烟还能出啥问题?”我听了心里不是滋味,家里有孩子有老人,二手烟的事儿也不能不管,可一刀切戒烟对他来说,又太难。
回头一看,厨房里老公正用早餐机烤吐司,嘴里也叼着烟,还说:“我一天都不到十根,这点量应该没事。”听到这,我真有点气不打一处来,是不是抽烟不多就真“安全”?这个问题不能再模糊带过了。作为一名营养师,我知道这背后并不是简单的“多少根”能决定安不安全。
抽烟这事啊,不像吃糖,吃多了还可以靠运动消耗。烟草里的尼古丁和焦油,是实打实的毒,一点点累积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就像我婆婆种的那盆绿萝,烟味重了叶子都发黄,人又不是铁打的,哪能不受影响?常年抽烟的人,肺像抹布一样吸着这些有害物,就算一天只抽五根,每一根都在悄悄地加重肺的负担。
很多人以为只要控制数量就没事,其实不是。世界卫生组织早就说过,没有所谓“安全的吸烟量”。就像喝酒一样,不是你少喝就完全没风险。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心脑血管、肺、胃,甚至会损伤DNA。我以前遇到一个病人,四十出头,烟龄二十年,自称每天“只抽几根”,结果查出肺癌,医生说他是典型的“低量高敏感型”。
有些人基因代谢烟草的能力差,哪怕抽得少也容易出问题。我老公的舅舅就是这样,年轻时抽得不算多,但五十多岁就查出慢阻肺。慢阻肺不像感冒,吃点药就好,它是会慢慢折磨人的,喘不上气、咳嗽不断,连走几步路都得歇一歇。
那是不是一点都不能抽?这话我不敢说得太绝对。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确实戒不掉烟,这时候就得讲“相对安全”。研究显示,如果真戒不掉,每天控制在5根以内,肺部和心血管风险会稍微低点。这不是说5根就没事,而是说超过这个量,风险会成倍增加。
我记得前几年去参加一个营养学年会,有个呼吸科专家说:“如果有人实在戒不掉烟,那就每天最多3到5根,但最好不要天天抽。”这句话我记得特别清楚。
因为这不是在鼓励吸烟,而是在给控制不住的人一个退路。像我公公这种人,他要是一下子戒掉,非常焦躁,睡不好觉,反而可能引发别的问题。
所以我跟他说:“爸,要不咱先从7根减到5根,试试能不能隔天抽?”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两周后,他自己说感觉胃口好了点,晚上也没那么烦躁。这时候我就给他做点润肺的汤,比如雪梨百合汤、银耳莲子汤,帮助减少烟毒对肺的刺激。
烟草的伤害不光是肺。它还会损伤血管内膜,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公公以前血压偏高,我就怕他哪天突然中风。烟草里的尼古丁会让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波动更大。所以我在家里做饭时,特别控制油盐量,也让他们多吃豆类、深绿色蔬菜,这些有助于保护血管。
我家小孩才三岁,正是呼吸系统敏感的时候。有时候他在客厅咳嗽,我就知道公公又在偷偷抽烟了。其实二手烟的毒性比自己吸还大,含有上百种致癌物,小孩吸进去的比例比成人还高。所以我跟公公说:“你抽烟我不拦你,但你得去阳台,而且抽完别马上抱孩子。”
我还做了个小实验,把他抽完烟的衬衫放在孩子床边,一晚上后,孩子第二天早上鼻子就有点堵。三手烟这个词听着新,其实就是衣服、头发残留的烟味,这些也会对孩子肺部造成负担。我们总不能让孩子为大人习惯买单吧?
有时候我也会从营养角度劝他。吃一些富含抗氧化物的食物,比如蓝莓、胡萝卜、西红柿,这些能帮助身体清除自由基,减轻烟草带来的氧化压力。特别是维生素C,每天多吃点橙子、柠檬,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烟毒的侵害。
老李现在已经慢慢习惯不一根接一根地点烟。他说:“饭后一根烟,神仙也不换”,现在换成饭后泡脚了。我给他用艾草、姜片煮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也能分散他抽烟的冲动。替代行为法是很多戒烟门诊在用的技巧,转移注意力,帮身体慢慢脱敏。
有次他去理发店,看到墙上贴着一张肺部CT图,黑白分明,一边是清晰的肺叶,一边是像被烟熏过的阴影。他回来后跟我说:“那图我看着真瘆得慌。”我顺势告诉他:“你现在减量是对的,身体是会慢慢修复的,但得给它时间,不是说今天不抽,明天就干净。”
科学研究表明,停止吸烟一年后,心脏病风险能减少一半;十年后,肺癌风险会大幅下降。虽然不能完全恢复到从不吸烟的状态,但每减少一天的烟量,身体就少一分负担。我跟家里人说:“你们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孩子想想,他的肺还没长好呢。”
我们楼下邻居老吴,五十岁开始戒烟,现在七十多了,看着比公公还精神。他说那时候戒烟的动力,就是孙子出生。一想到自己抽烟会影响下一代,他那烟瘾也就慢慢过去了。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工作压力大,不抽烟缓不过劲来。我理解,但也可以换种方式,比如深呼吸、喝口茶、吃点坚果。烟只是个习惯,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替代方式,再加上一点点意志力,是可以慢慢改掉的。
我身边也有朋友尝试用电子烟替代传统烟草。这个问题我也专门研究过。虽然电子烟没有燃烧过程,但里面的液体含有尼古丁,还有各种添加剂。长期使用电子烟,同样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慢性刺激,并不能算是“安全”的替代品。
老李现在每次去医院复查,都提前两天不抽烟,说是“给肺一个喘气的机会”。虽然我知道这点时间不够,但总归是进步。一个人开始愿意减少烟量,就是他在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我也会继续在饮食上帮他调理,多做点清肺润燥的菜,像木耳炒西芹、百合炒山药这些,家里人都爱吃。
抽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习惯,要戒也得慢慢来。我们做家人的,不能一味责怪,更要理解、陪伴、引导他们找到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只要他愿意减少,就值得鼓励。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年发布
2. 世界卫生组织.Tobacco:deadlyinanyformordisguise.WHO,2021
3.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肺癌防治现状与策略报告》.2022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防治指南》2021年版
5. EuropeanRespiratoryJournal.“Low-intensitysmokingandriskoflungcancerandcardiovasculardisease.”2019
来源:金医生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