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近日于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 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内科董正医师代表徐标教授团队,报告了一项关于慢性心绞痛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突破性研究。该研究首次深入揭示了慢性心脏疼痛如何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驱动免疫炎症,从而加速
在近日于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5) 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内科董正医师代表徐标教授团队,报告了一项关于慢性心绞痛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突破性研究。该研究首次深入揭示了慢性心脏疼痛如何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驱动免疫炎症,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为心血管疾病的残余风险管控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靶点。
该项研究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牵头,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等多中心合作完成,彰显了中国心血管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强大实力与创新活力。
研究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首要致死原因,而心绞痛是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传统观点主要关注心绞痛作为“结果”的一面,但徐标教授团队前瞻性地探究了慢性心绞痛本身是否作为“原因”反过来加剧疾病进程。
研究方法
该团队在大会上汇报的研究表明,通过实验手段模拟的慢性心脏疼痛,会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的斑块负荷。其核心机制在于,慢性的疼痛信号通过神经-免疫交互作用,特异性激活了血液和斑块中的炎症单核细胞。
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先进的实验技术(包括骨髓移植、流式细胞术、多组学测序等)层层深入,发现了一条精确的细胞内信号通路:
1. 慢性心疼痛导致单核细胞中BTK蛋白表达升高。
2. BTK通过磷酸化SETD2蛋白,促进了组蛋白H3K36me3这种特定的表观遗传学修饰。
3. 该表观遗传修饰最终大幅提升了Cx3cr1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该基因是介导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壁并引发炎症的关键因子。
这一机制在实验中得到了双重验证:其一,在髓系细胞中特异性敲除Btk基因的小鼠,即便存在心脏疼痛,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炎症细胞的浸润也明显减轻;其二,通过化学方法消融支配心脏感觉的T1-T5背根神经节,阻断了疼痛信号的上传,成功逆转了由慢性心疼痛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加剧效应。
研究结果
这一机制在实验中得到了双重验证:其一,在髓系细胞中特异性敲除Btk基因的小鼠,即便存在心脏疼痛,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炎症细胞的浸润也明显减轻;其二,通过化学方法消融支配心脏感觉的T1-T5背根神经节,阻断了疼痛信号的上传,成功逆转了由慢性心疼痛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加剧效应。
研究结论
徐标教授团队的研究首次确立了慢性心脏疼痛作为一种独立的致病因素,通过“神经-免疫-表观遗传”轴心推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这项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心血管疾病“恶性循环”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指出了一个极具潜力的治疗新靶点——BTK。针对该通路的干预策略,有望为那些即便接受当前标准治疗后仍受心绞痛困扰、存在“残余风险”的广大患者,带来全新的解决方案。
葛均波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荣誉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曾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主席。
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重大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669篇;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功臣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项17项。
担任《Cardiology Plus》主编、《Heart(BMJ Journals)》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中国高级副主编、《Herz》国际部编辑;主编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23部,主编《内科学(第9版)》2021年获全国教材建设一等奖。
被授予全国创新争先奖章、白求恩奖章、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世界杰出华人医师霍英东奖、国际心血管创新大会 (ICI) 终身成就奖等荣誉。
徐标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行政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FACC、FSCAI
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心血管病学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精准医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会长
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代谢学组 副组长
擅长心血管危重病、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在江苏省率先开展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手术。在急诊PCI术、复杂冠脉介入诊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是国内知名冠心病介入专家。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6项,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SCI收录150篇以上,其中两篇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影响因子达29.69,还有二篇论文发表在《Ann Inter Med 》,影响因子25.391分,两篇发表在《BasicRes Cardio》,影响因子17.1分,研究成果被ESC、ACC、AHA等国际著名指南引用。先后获得 “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中国杰出心血管病研究奖、江苏医学科技一等奖、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科室在研国家级项目10余项,江苏省重大项目4项,各类省、市级课题20余项。
董正教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南京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助理研究员。
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师从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葛均波院士。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研究方向为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参与科技部“十四五”重大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
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Circulation Research、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等期刊。
近5年共发表SCI论文16篇,累积影响因子176.4。
全面工作
传播矩阵
FOLLOW US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邮箱:info@ccahouse.org
网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水坊路36号姑苏会平江馆心脏之家
来源:家庭养生健康生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