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战胜利后,中国以巨大牺牲赢得的国际地位,成为战后秩序的重要支柱,作为联合国创始国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参与构建维护世界和平的机制,推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运动,为全球正义发声。
抗战胜利后,中国以巨大牺牲赢得的国际地位,成为战后秩序的重要支柱,作为联合国创始国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参与构建维护世界和平的机制,推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运动,为全球正义发声。
从雅尔塔体系到现代国际秩序,中国贡献的印记清晰可见,这一地位,正是国际社会对其二战中关键作用的认可,中国不仅拯救了自己,更拯救了世界。
当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华前夕,再次强调中国当年如何拖住日本精锐,使其无法“背后捅刀”苏联时,这绝非一次简单的历史课,遥远的北京,一场汇聚了全球目光的盛大纪念活动,似乎在与这番话遥相呼应。
这背后传递的信号再清晰不过了,对于中俄两国而言,那段共同浴血奋战的二战东方战场记忆,早已不是教科书上的冰冷文字。
它已经演变成一种强大的战略资源,一个定义彼此关系、锚定现实合作,并共同擘画未来世界秩序的核心罗盘,这一切,都是要让那段被重新审视的历史,再次在全球聚光灯下展现。
曾几何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叙事里,东方战场的角色总是模糊不清,法国一位战略研究专家就曾坦言,中国的作用被严重低估了,但今天,情况不一样了,世界正在用全新的眼光,重新打量这位曾经的巨人。
在北京九三阅兵这场高规格的纪念活动上,来自26个国家的元首齐聚一堂,即便是美、英、法等西方大国,也派出了代表。
更引人注目的是,人群中还出现了一位日本前任首相鸠山由纪夫的身影,这本身就说明,对中国贡献的认可,正在跨越昔日的阵营界限,成为一种国际共识。
这种认可,不仅仅停留在外交层面,俄罗斯科学院的学者拿出数据说话,在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中,中国牵制了日本陆军超过六成的兵力,峰值时甚至高达九成四。
普京的论断则更为直接,他指出,正是中国在1941到1942年这个节骨眼上拼死抵抗,才彻底粉碎了日本北上进攻西伯利亚的图谋,让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噩梦。
一位美国二战史专家更是断言:“如果没有中国,二战的历史将被彻底改写”,这句评价的背后,是中国超过3500万人的巨大伤亡,以及高达6000亿美元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
当这些数字被重新提及,人们才真正理解,中国的抗战不只是为了保家卫国,它更是世界胜利的一个关键支点。
在至暗时刻,中国战场迸发出的坚韧精神,成为照亮人类未来的火种,面对强敌,中国军民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决绝,书写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最悲壮也最震撼的篇章。
四万万同胞的觉醒与抗争,证明了弱国亦可通过持久战抵御强敌,为被压迫民族提供了信心与榜样,这种精神力量,超越了战场胜负本身,成为鼓舞全球反法西斯力量的精神图腾。
而历史的共鸣,一旦转化为现实的动力,能量是惊人的,中俄之间对二战历史的共同坚守,催生了一个高度紧密的战略利益共同体,这种关系,用“百炼成钢的真朋友”和“彼此成就的好伙伴”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两国元首超过40次的会晤,习近平主席11次以国家元首身份到访俄罗斯,这种高层互动的频率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关键,这种高度的政治互信,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益捆绑。
双边贸易额在今年达到了2448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都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俄罗斯也稳居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的位置。
这背后是一种完美的互补,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供应国,而中国则是俄罗斯机电产品和汽车的最大来源地。
更有深意的是金融领域的合作,双方在贸易结算中基本实现了“去美元化”,转而使用本币。
这一举动,可以看作是在金融领域对现有霸权体系的一次共同挑战,其背后,恰恰呼应了抗战精神中那种“面对强权无所畏惧”的勇气,这种深度的战略捆绑,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生意往来。
历史照进未来更重要的是,中俄并不仅仅满足于重温历史,他们正在联手,将那段历史中蕴含的“正义、合作、反霸权”等原则,锻造成批判现有国际秩序、构想未来的思想武器。
普京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合作的一大动因,就是共同应对“一些西方国家篡改二战历史”的行为,这说明,历史叙事权的争夺,已经成为当下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
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舞台上,中俄的步调高度一致,共同反对单边制裁,大声疾呼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他们所倡导的,是一个更加公正的多极世界秩序,其核心理念就是“不能以牺牲他国安全为代价来保障自身安全”。
这个理念听起来很高远,但其实有历史的温度。二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主动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展现了一种“以德报怨”的东方智慧与胸怀。
这与今天中俄所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哲学,不谋而合,它证明了一种不同于传统“赢家通吃”的强权政治的可能。
现在回过头来看,二战历史的共同记忆,在中俄关系中扮演的角色确实如同一个精密的罗盘,它既是回溯友谊起点的坐标,也是校准现实合作航向的基准,更是共同指向未来目标的指针。
普京期待着今年在天津举办的上合组织峰会,能为构建公正的多极世界秩序注入新的动力,而这个新秩序的基石,正是源自那场伟大战争的朴素真理,正义终将胜利,和平必将到来。
通过对历史的共同书写,中俄不仅是在巩固双边关系,更是在向世界展示一种可能,历史,不必总是带来仇恨与分裂的伤疤,它同样可以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开创和平发展未来的宝贵财富。
当世界回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一个不容忽视的真相愈发清晰,中国战场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生死之战,更是扭转全球战局、遏制法西斯扩张的关键力量。
而世界欠中国的,不仅是一句感谢,更是对历史真相的铭记,对和平信念的传承,这份跨越时空的致敬,终将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闪耀永恒的光芒。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源:
《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中国军网-解放军报——http://www.81.cn/yw_208727/16406268.html
《让历史照亮未来,让中国声音传遍世界——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讲好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故事”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澎湃北京——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1514806
来源:铃木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