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利润狂飙超1470%!普宁三兄弟靠“减肥神药”翻身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2 14:33 1

摘要:6月的最后一天,深圳创新药企翰宇药业(300199.SZ)发布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预计实现归属净利润1.42亿元至1.62亿元,同比大增1470.82%至1663.89%;扣非净利润1.22亿元至1.42亿元,同比增长304.27%至337.76%,同比实现扭

半年利润增长超1470%,由普宁曾氏三兄弟创办的“中国合成多肽第一股”——翰宇药业被减肥神药带飞,上演了一场令人瞩目的业绩"翻身仗"。

被减肥药带飞

翰宇药业半年利润大增1470.82%至1663.89%

6月的最后一天,深圳创新药企翰宇药业(300199.SZ)发布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预计实现归属净利润1.42亿元至1.62亿元,同比大增1470.82%至1663.89%;扣非净利润1.22亿元至1.42亿元,同比增长304.27%至337.76%,同比实现扭亏为盈。在此之前,翰宇药业扣非净利润已连亏7年。

此番翰宇药业的业绩逆袭,与其“减肥神药”——利拉鲁肽注射液仿制药有关。去年12月,翰宇药业生产的利拉鲁肽注射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成为美国首款利拉鲁肽仿制药,公司还与Hikma签署累计3.38亿元的合同开拓美国市场。

翰宇药业方面7月2日记者表示:“公司与Hikma制剂商业化合作在有序顺利推进,采取低出货价+高利润分成的BD(Business Development)国际合作模式。”据公司高管在今年5月的业绩说明会上透露,目前公司已完成向Hikma发货接近180万支。

据了解,利拉鲁肽注射液是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类似物,起初用于降低血糖,近年因被发现有显著减重疗效而备受市场关注,需求暴涨,被称为"减肥神药"。

利拉鲁肽的市场潜力确实惊人。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利拉鲁肽终端市场规模已达59.91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约32.04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该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在美国,利拉鲁肽目前仍处于短缺药目录内,市场需求旺盛。

正是看中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翰宇药业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在2021年9月就提交了ANDA申请,2024年6月产品取得FDA暂定批准,直至当年12月正式获FDA批准上市,成为美国首款利拉鲁肽仿制药。

方正证券2024年6月发布的研报预测,假设翰宇药业利拉鲁肽注射液在美降价30%,可占据约20%市场份额,则其销售峰值有望达1.35亿美元。

普宁曾氏三兄弟

2个月财富飚涨20亿

资料显示,翰宇药业成立于2003年,总部位于深圳,是一家专业从事多肽药物研发、生产、销售的医药企业。公司主营四大业务,包括多肽制剂、多肽原料药、小核酸,以及 CDMO/CMO,产品包括内分泌用药、妇产生殖用药、心血管用药、消化系统用药和止血剂。

翰宇药业创始人曾少贵,普宁市麒麟镇月屿村人,高中就读于普宁市兴文中学。上世纪80年代,高中毕业后的曾少贵前往深圳,成为特区的第一批创业者。他从一家石油贸易公司最基层的业务员做起,后来担任了部门经理、总经理等职务。

翰宇药业创始人、董事长曾少贵

白手起家的曾少贵在石化领域获得了机遇,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他组建了自己的公司,创办了华兴油料、广安石油、翰宇石化等多家贸易公司。

1998年,在股票、房地产等行业成为众多实业家首选的时候,曾少贵却选择了进入生物医药行业。在他看来,虽然生物工程产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但进入该领域的技术门槛高,涉足者少,发展空间大。生物制药是生物工程产业研究开发中应用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风险虽然很大,但一旦进入并拥有了核心技术,风险反倒最小。

1998年6月,曾少贵的生物公司——“深圳市翰宇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该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多肽药物、多肽原料、以及多肽相关的前沿技术产品。

2003年,曾少贵与兄弟曾少强、曾少彬一同创办了翰宇药业。2011 年翰宇药业在创业板上市,成为我国“合成多肽第一股”。

2003年翰宇药业上市

目前,曾少贵担任公司董事长,曾少强、曾少彬分别担任副董事长和董事,兄弟三人为公司实控人,合计持有公司20.76%的股份。

翰宇药业副董事长曾少强

回顾翰宇药业的发展历程,这次业绩爆发绝非偶然,而是公司经历战略阵痛后主动求变的结果。

财报显示,自2011年上市以来,翰宇药业的营收曾从当年的1.66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2.64亿元顶峰,但随后受药品集采和行业竞争影响,2019年营收腰斩至6.14亿元,此后多年在5-7亿元区间徘徊。更严峻的是,2018年至2024年,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7年处于亏损状态。

面对国内医药市场的激烈内卷,翰宇药业管理层做出了关键的战略抉择:放弃国内市场内卷,全力押注国际化。这一战略在GLP-1管线布局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23年6月,公司主动撤回在国内的核心品种利拉鲁肽注射液的注册申请,并于同年11月终止项目,全额计提减值5298.82万元;2024年,又将司美格鲁肽国内权益转让给三生制药旗下三生蔓迪。这些看似"断臂求生"的举措,实则是为了集中资源开拓国际市场。

事实证明,大洋彼岸的审批证书确实改写了翰宇药业的命运。去年12月,翰宇药业生产的利拉鲁肽注射液获美国FDA批准,适用于改善成人和1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截至今年5月,翰宇药业已向美国合作方Hikma达成发货接近180万支。

而翰宇药业的国际化战略也成效逐渐显现。2023年,翰宇药业的海外收入仅占26.01%,到2024年就飙升至55.10%。

值得注意的是,翰宇药业扭亏为盈除了受利拉鲁肽注射液带动,也与公司GLP-1原料药出口大幅增长有关,其原料药产品收入占比近年不断上涨。2024年,公司原料药产品营收2.6亿元,同比上升114.12%,占总营收比例从2023年的28.14%增至44.04%,超过制剂产品(营收占比41.87%)成为公司第一大产品收入。

可以说,翰宇药业当初这一步破釜沉舟的棋,走对了。

随着减肥药需求持续火爆,公司GLP-1原料药销量持续释放带动业绩增长,翰宇药业股价呈现上升趋势,曾氏兄弟的身家,也水涨船高。按照三兄弟合计持股20.76%计算,过去两个月,三人的财富浮增20亿元。

前排:曾氏三兄弟

与KuCoin达成战略合作

打响医药RWA“第一枪”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8月4日中午,翰宇药业突然发布一个消息:公司与全球领先的数字资产平台KuCoin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拟共同探索在香港共同推进中国内地首个以“创新药研发未来收益权”为底层资产的RWA(Real World Asset)代币化试点项目。

本次合作聚焦于以翰宇药业自主研发、具有高技术壁垒的创新药及仿制药管线为基础,探索符合中国大陆及香港虚拟资产监管框架的合规化RWA发行路径,旨在为生物医药领域引入具备可复制性的新型融资与价值发现机制。

根据协议,翰宇药业将以其在GLP-1类多肽重磅药物领域的技术积累与研发管线为基础资产,KuCoin则将发挥其在区块链技术、RWA全流程解决方案和全球合规资源方面的优势,为该项目提供链上映射、资产通证化、交易撮合、收益分配等一体化支持。

此次合作标志着中国医药行业首次将“创新药研发未来收益权”作为底层资产,尝试在香港合规框架下进行RWA代币化。

受此消息影响,翰宇药业当天股价直线拉至20%涨停,创两年半新高。

据了解,RWA本意是real world assets,即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将现实的资产通过区块链技术在网络上生成可交易的token。这是一种资产变现的新渠道,和ABS融资有点类似性,只不过发行对象、担保体系、监管体系等完全是网络端数字化的。

翰宇药业投资者部门向《21CBR》解释,新项目“相当于把创新药的无形资产代币化。”

文中所用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天下潮商新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