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千万级投入,MRP竟跑不起来!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2 14:33 1

摘要:不难理解,对于一些大型企业,公司组织架构复杂,业务条线多,业务体量也大,经常出现集团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及下属的公司或单位,实施不同的ERP系统的情况。

以下文章来源于ERP全球顾问云平台 ,作者爱分享的

导读:前几天我和一位甲方企业的信息化经理闲聊,对方公司实施了某知名国产ERP、MES等系统,总投入达到千万级,实施到现在MRP还没顺利跑起来!

对方透露,他们公司属于大型制造型的企业,他所在的业务条线单独采购的某知名国产ERP系统,而集团及下属公司统一采购的是某国际知名ERP系统。

不难理解,对于一些大型企业,公司组织架构复杂,业务条线多,业务体量也大,经常出现集团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及下属的公司或单位,实施不同的ERP系统的情况。

毫不夸张,在国内整个公司范围内,不同公司同时使用SAP、Oracle、用友、金蝶等不同ERP系统的企业也很多,这主要跟公司性质、管理或业务条线有很大关系。

对方分享了一些关于自己对公司实施某国产ERP等系统的感受和理解:

该公司上某国产ERP系统之前,也曾做过同业对标,参考了一家做的比较好的同行业标杆企业,最后选型了某国产ERP、MES等系统,如今眼看几套系统快要上线,MRP竟然不能顺利跑通,项目推进困难,这让甲方信息化经理陷入沉思!

对方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甲乙方行业经验不足,理由如下:

一方面,该公司主要产品比较特殊,又属于项目制建造,而这一块在ERP或MES领域比较小众。国内同行业内,比较知名的几家同行做的都不好,没有成功的行业最佳实践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真如对方所说的这点,甲方行业经验严重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上ERP、MES等系统,即使失败,但项目中所有遇到的所有问题和困难,都会成为企业试错后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另一方面,尽管他们公司用的也是实施过同行标杆企业的乙方公司,但是本次提供的乙方顾问团队普遍年轻,经验不足,流动性大,未能提供深度的业务流程咨询和优化建议。再加上他们工厂本身属于新建设施,管理流程尚未固化,直接照搬现有流程进入ERP等系统,肯定会出问题。

系统实施过程中,甲乙双方合作也出现过摩擦。由于甲方对乙方提交的蓝图不满意,阶段性款项未能按约支付,导致乙方配合积极性下降。虽然后续蓝图经过不断调整获得甲方基本认可,但项目信任感已受到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此次实施了源码买断,一次性获得了某国产ERP系统的源代码,计划后期自主进行运维和二开。但从历史经验看,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研发能力将代码转化为适合自身的系统,仍是一个未知数。

对方谈到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们公司自己本身的业务流程不是最优化,也没有固化。

关于对方提出的这点原因,我谈谈自己的理解:

很多ERP失败的原因就是把ERP系统理解为单纯的软件工具,严格来说,ERP系统是一种管理工具,背后是管理逻辑和思维。

上ERP系统前,为什么要反复调研和需求研讨呢?就是要了解企业的业务到底是什么样子,到底是怎么运转的,业务流程是怎么样的,目前的管理和流程有没有什么弊端和痛点,业务和流程管理是不是最优的?以便乙方结合甲方实际的管理和业务需求,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当然,如果乙方提供的顾问或实施团队没有行业经验,没有需求和问题分析的能力,没有针对用户问题和需求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那实施ERP系统也就变成了单纯的软件实施部署了。

上ERP前,甲方也不能闲着,要勇于直面认清、深度思考,完整清晰地提出自己的需求,不能完全依赖乙方,否则很容易被对方牵着走,最后稀里糊涂系统也上了,钱也花了,好像没看到什么效果!

还有,上ERP前,没有几家公司的业务流程是最佳的,更不会固化(此固化并非一些既定的业务流程),如果有,而且所有管理和业务流程都是最佳的和“固化”的,那上ERP就变得简单了,直接使用ERP标准功能,或者定制开发就可以满足。

还有,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ERP顾问严格来说,应该叫ERP咨询顾问,并不是单纯的实施工程师,这个在SAP领域习惯性地被大家称之为SAP咨询顾问。

咨询顾问的意义是什么?上ERP系统前,企业更需要的是管理和业务咨询,针对我们所处的行业和业务情况,对标同行业最佳实践方案给出企业的最优解决方案,这是ERP咨询顾问的意义和价值。

而现在实际上是,很多乙方并没有这个能力做好实施ERP前的管理咨询和规划,没有投入有经验和咨询能力的顾问,更多顾问严格叫实施工程师,他们更多的工作就是按部就班的,单纯性的实施部署。

很多甲方企业同样也会忽视上ERP系统前的管理咨询和规划,认为我选择了某国际知名ERP,我选择了某国产知名ERP,乙方就能给我干出来什么,别异想天开罢了!

一个ERP项目的成功,很依赖甲乙双方在行业的认知和经验,很依赖甲乙双方在项目中投入的团队人员素质和能力,更依赖甲方双方领导对项目的重视程度……。

任何一方的弱投入,弱能力,弱认知,弱重视,都是致命的。

目前,该项目仍在艰难推进中,但对于甲方而言,无论后续是否切换至集团统一的某国际知名ERP系统,这段经历都已凸显出数字化转型绝非只是上一套系统,更重要的是管理思维的转变和业务、IT的深度融合。同时,要意识到自身团队存在的问题和知识盲区,杜绝下次在同一个坑里摔倒!

来源:数字化企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