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46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57岁的林先生是一位退休中学教师,最近总感觉嗓子里像有什么东西卡着,说话沙哑、清嗓频繁,还常常感到喉咙灼热。他以为是感冒没好透,吃了好几天咽喉药却毫无起色。
“我这是不是咽炎?”他带着疑惑去了医院。医生详细了解病史后,初步判断他这是典型的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咽喉症状。通过胃镜和24小时食管pH监测,最终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
林先生一脸困惑:“不是说胃酸上来会烧心吗?我可没觉得胃里难受,怎么跑到嗓子上了?”
医生解释,这种没有典型烧心症状,却以咽喉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反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很多人一咳嗽、嗓子痒、声音哑,就以为是感冒或慢性咽炎,但其实,胃酸反流也可能是“幕后黑手”。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甚至进一步进入咽喉、气管等部位,引发相关症状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发布的《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指南(2020年)》显示,我国成年人的GERD患病率已超过10%,且逐年上升。
当胃酸反流至喉咙时,会刺激咽喉黏膜,引起异物感、声音嘶哑、长期清嗓、干咳等症状。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喉源性胃食管反流。
很多患者并没有典型的烧心或反酸症状,这也让诊断变得更加复杂,常常被误认为是单纯咽喉炎或上呼吸道感染。
胃酸一路“逆行”,对咽喉造成的影响,不只是嗓子不舒服那么简单。以下几种表现,都是胃食管反流可能造成的“伪装”:
· 嗓子里老觉得有痰,但怎么咳都咳不出来;
· 经常干咳,特别是清晨或饭后加重;
· 清嗓频繁,像有异物卡在喉咙;
· 声音沙哑,尤其是早上起床时更明显;
· 喉咙灼热、刺痛,但没有明显发炎迹象;
· 有的患者甚至出现耳鸣、口腔异味或胸闷胸痛。
这些“非典型”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如果持续存在,应高度警惕胃食管反流的可能。
胃和食管之间有一道“门”——下食管括约肌,它像一个阀门,平时紧闭,防止胃酸倒流。但当这道门松弛或功能异常时,胃酸就可能“逆流而上”。
以下几类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 习惯性晚餐吃太饱或吃得太晚,睡前平躺更易反流;
· 长期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会刺激括约肌松弛;
· 肥胖或腹压增加(如孕妇、便秘者);
· 频繁使用止痛药、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
· 有焦虑、紧张等情绪问题的人,也更容易出现反流症状。
此外,爱吃辛辣、油炸食物的人群,胃酸分泌增加,也容易诱发反流。
很多患者一见嗓子红肿就以为是炎症,其实从症状上来看,胃食管反流和咽炎确实有些相似,但也有几个关键区别:
· 咽炎多伴随感冒、咽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 胃食管反流则常在饭后或平躺时加重;
· 反流引起的咽喉症状通常持续时间更长,用抗生素效果不明显;
· 有些患者甚至出现夜间咳嗽、胸闷、睡眠中惊醒的情况。
如果你发现自己咽喉问题久治不愈,尤其在进食、躺下后症状加重,那就该考虑是不是被“胃酸”困扰了。
治疗胃食管反流,既要控制症状,也要防止长期反复对咽喉造成损伤。医生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改变生活方式是基础
· 晚餐避免过饱,饭后至少坐立2小时;
· 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减少夜间反流;
· 控制体重,避免腹压过高;
· 避免辛辣、油腻、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食;
·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缓解精神压力。
2. 药物治疗需规范
医生常会根据病情使用以下药物:
· 质子泵抑制剂(如埃索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
· 胃黏膜保护剂减少酸对咽喉损伤;
· 促胃动力药帮助胃排空,减少反流机会。
需要强调的是,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长期服药,以免掩盖病情或产生副作用。
3. 特殊情况需进一步干预
对于药物疗效不佳、症状严重或合并食管病变的患者,医生可能建议进行胃镜检查,甚至考虑微创手术(如胃底折叠术)恢复抗反流屏障功能。
如果你总感觉嗓子不舒服,老是清嗓、咳嗽,尤其是在饭后出现这些症状,别再一味当咽炎治了。及时就医、规范诊断、科学治疗,才能真正“堵住”胃酸的逆流之路。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指南(2020年版)》.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我国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3]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咽喉不适反复发作,警惕胃食管反流》科普讲座.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Mr.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