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思政第一课:历史激扬爱国情 身边小事见文明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2 15:24 1

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1日,新学期的钟声在番禺校园敲响,由番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番禺区教育局、番禺区文明办等共同主办的以“铭记历史 崇德向善”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思政课活动,在校园中激扬起热烈的反响。这一场场以“爱与善”为核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1日,新学期的钟声在番禺校园敲响,由番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番禺区教育局、番禺区文明办等共同主办的以“铭记历史 崇德向善”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思政课活动,在校园中激扬起热烈的反响。这一场场以“爱与善”为核、以“家国情怀”为魂的思政第一课,正为学子们开启特别的爱国主义洗礼——这里有对历史的铭记、对责任的诠释,更有对“如何爱国”的生动解答。

而在校园之外,番禺街头的凡人善举同样传递着文明温度:“2号餐”守护陌生人的尊严,地铁“小孩哥”维护公共文明,“救火哥”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从校园思政课播撒的爱国种子,到街头巷尾汇聚的善意微光,番禺正以“育新人、聚民心”为笔,书写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温暖答卷,让爱国主义精神扎根成长、文明习惯融入日常,勾勒出刚健朴实、向上向善的城市底色。

“思政第一课”里的

“爱与善”启蒙

——校园中的感人画面

9月1日的番禺校园,新学期的朝气与思政课的温情交织,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精神开学礼”。

在石碁镇中心小学,思政课氛围分外热烈。“全国文明家庭”获评者、番禺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医生黄春萍带着亲切笑容来到学生们中间。“一颗苹果种子能长成结满果实的苹果树,那文明的种子能长成什么?”课堂开篇,黄春萍以“种子”为喻,通过种子的生长故事,生动引出“文明种子”的概念——它能长成好人、好事、温暖的家,甚至美丽的城市。

台下,孩子们瞪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脸上满是专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您自己有没有收获什么?” 孩子们稚嫩的问题,透着对善良与责任的好奇。黄春萍一一耐心解答,鼓励孩子们从身边小事做起,每个人都应做好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在校园里帮助同学捡起掉落的书本,在小区里为邻居爷爷奶奶按下电梯按钮,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都是善良的种子,播撒出去,就会收获温暖。”一时间,教室里充满温馨,孩子们认真思索的神情,让人看到文明的种子正悄然扎根。

“全国文明家庭”获评者黄春萍作分享

番禺钟村奥园学校内的氛围同样感人。“2号餐”老板黄展护一登台,同学们就瞬间不淡定了,眼中满是崇拜的目光。“番禺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鼓励着像我这样的一些个体户,用自己的方式去回馈社会。”黄展护向同学们分享着“2号餐”的故事,当讲到有位年轻人吃完“2号餐”后,留下一张写着“谢谢您,我会把这份温暖传下去”的纸条时,一名学生和身边的同学说道:“以后看到同学有需要,我也要把好吃的分给他!”黄展护欣然道:“对!这就是你的‘2号餐’。”孩子们恍然大悟的表情,让“崇德向善”从课本上的词语,变成了想立刻去做的小事。

现场气氛感人

番禺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宣讲团成员、番禺区十佳宣讲员余旭红一开始就向学子们抛出“新时代,我们怎样爱国?”的问题,同学们一阵沉默,但心中早已构思着自己的答案。屏幕上,历史画面与时代发展影像交替播放,军人、警察、科研工作者、农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但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余旭红将“爱国”从简单的认知,层层深化为坚定的信仰。他深情地读到:“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台下,学生们挺直脊背,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炽热,心中的爱国之情被瞬间点燃。

番禺区十佳宣讲员余旭红作分享

学生们聚精会神聆听

广东仲元中学莲花湾学校的报告厅里,地铁“小孩哥”黄梓的出现引发一阵欢呼。他攥着话筒,有点不好意思地回忆:“当时饮料洒了,我怕别人滑倒,就赶紧擦干净。”台下同学纷纷举手:“黄梓,你当时不紧张吗?”“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而“全国文明家庭”获评者吴铭枝则以自身多年家庭教育经验与公益实践为切入点,用亲切幽默的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兔爸’不只是一个称呼,更是‘温柔、开明、务实、淡定、清醒’的教育主张。” 他循循善诱,“爱国不是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他希望同学们做一个敢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让精神文明之花在番禺这片土地上、在每个人的心中绚丽绽放。课堂上,老师们还带领学生重温了红色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在一次次聆听、思索与共鸣中悄然滋长。

地铁“小孩哥”黄梓

“全国文明家庭”获评者吴铭枝与学生现场互动

“英雄不再遥远,榜样就在身边!”这一堂堂文明实践思政课,犹如一股春风,吹遍了禺山校园。没有生硬的道理,只有故事里的感动、互动中的启发,让责任、共情、家国情怀这些抽象的价值观,变成孩子愿意践行的日常,真正实现了“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初心。

凡人善举里的“暖与光”

——番禺街头的温情时刻

校园里的思政启蒙,恰是番禺社会文明的缩影。近来,这座城市涌现的凡人善举,如同点点微光,汇聚成温暖的星河。

钟村街添记隆江猪脚饭店的玻璃门上,贴着一张泛黄的提示纸,“2号餐”的暗号藏着不动声色的温柔。有天傍晚,一名背着破旧背包的年轻人在店外徘徊许久,终于推门进来,声音细若蚊蝇:“要一份2号餐。”老板娘盛了一大碗饭和满满的菜,浇上浓浓的一勺猪脚汁,还加了个卤蛋。年轻人埋头吃饭时,感动油然而生。吃完后,他对着后厨深深鞠了一躬,默默离开。这样的关怀和帮助,在店里坚持了近十年。

老板黄展护总说:“我年轻时也受过帮助,现在能帮别人一把,心里踏实。”有熟客问他怕不怕被“蹭吃”,他笑着摆手:“真正需要的人,不会轻易开口;开口的人,一定是走投无路了。” 这份体谅,让 “2号餐” 成了番禺街头的“温暖暗号”。

“2号餐”感动众多市民

地铁五号线的车厢里,十岁的黄梓曾留下过一个动人的背影。那天,他不小心打翻了饮料,液体在地板上洒开。周围乘客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从书包里掏出纸巾,蹲在地上擦了起来,额头上渗出了细汗。擦完后,他把脏纸巾攥在手里,直到看到垃圾桶才丢掉。有乘客拍下这一幕发到网上,网友们纷纷点赞:“这孩子比很多大人都懂事!”黄梓的妈妈说,平时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没想到他会做得这么自然。这个“地铁小孩哥”的举动,让公共空间里多了一份文明的温度。

8月11日的傍晚,雅居乐花园北苑的居民至今还记得那场惊心动魄的火灾。17楼的阳台突然冒出浓烟,火焰顺着外墙往上蹿。就在大家慌乱报警时,对面19楼的叶金峰已经扛着消防水带冲到了阳台。他在阳台扛着消防喉对准火源喷射,高压水流的重力在他肩上手上压出了红痕。坚持了二十多分钟后,他体力不支跪倒在地,却仍用肩膀勉力顶着水枪。直到消防员赶到时,叶金峰的衣服已经被汗水和水花浸透,双手止不住地发抖。事后有人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坦言:“当时只想着别让火蔓延,不然楼上的邻居就危险了。”这位“救火哥”的果敢,成了危急时刻的“定心丸”。

这些凡人善举,没有英雄的光环,却用“记得别人的难”“做好自己的事”“守住身边的人”这些细节,让善意直抵人心。它们像一个个小太阳,不仅温暖了当事人,更唤醒了更多人的向善之心,让番禺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人情味。

文明建设里的“实与效”

—— 城市底色中的温度传承

校园里的思政启蒙、街头的凡人善举,并非偶然的“灵光一现”,而是番禺区长期深耕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结果。这座城市的温度,藏在每一项扎实的举措里,映在每一个市民的笑容中。

在番禺,“文明阵地”早已扎根基层。全区建成1个市级文明实践主题公园、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6个镇(街)实践所、284个村(社区)实践站,形成“三级联动”的阵地格局。在广州大学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启用仪式现场,花样游泳世界冠军陈晓君、全国文明家庭获评者吴铭枝等与数百名市民齐聚一堂,见证全运精神与文明实践深度交融的重要时刻,为即将到来的十五运盛会注入鲜活动力。在各实践所站,一场场“我们的节日”“文明迎全运”等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有温度、有活力,聚人气、接地气,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唤醒节日记忆,传承岭南文化,擦亮城市文明底色。这些阵地,让文明实践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居民触手可及的精神滋养。

文明实践主题公园

“好人文化”更是在番禺蔚然成风。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7位“中国好人”、27位“广东好人”、174位“广州好人”、256位“番禺好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广东省道德模范1人、广州市道德模范17人、广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10人。他们中,有照顾瘫痪亲人十余年的孝亲,有义务维修家电、剪发的志愿者,有支教多年的老师。番禺区不仅利用公交车身、公园长廊开展立体化“好人”宣传,还完善了“好人礼遇” 机制——享受部分景区免票优惠、受邀参加重要活动、观看专场电影等。这些举措,切实发挥好人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形成更浓厚的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带动更多人加入“好人队伍”。

好人代表

校园文明建设同样成果丰硕。全区现有1所全国文明校园、 8所市级文明校园、163所区级文明校园,石碁镇中心小学的“文明之星”和小谷围街穗石小学“文明小卫士”评选、广东仲元中学的“爱国主题班会”、市桥中心小学的“志愿服务队”,让文明习惯从小养成。家庭文明建设也不落下,“家教有方”电台栏目每周开播,邀请专家分享育儿经验;“文明家庭”推荐评选活动覆盖全区,让孝老爱亲、和睦邻里的家风传遍街巷。

更暖心的是,番禺每年还出动近2000人次开展文明巡查。

他们每天穿梭在商场、公园、小区,劝导不文明行为,帮助有需要的人。看到老人过马路,主动上前搀扶;发现垃圾散落,随手捡起扔进垃圾桶;遇到游客问路,耐心指引方向。这些“文明使者”,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善意。


如今的番禺,文明已经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地铁里,人们自觉排队候车;马路上,司机主动礼让行人;商店里,商家诚信经营;社区里,邻居互帮互助。从校园里的思政课,到街头的凡人善举,再到全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番禺用实际行动证明:城市的温度,不在高楼大厦的高度,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厚度。未来,这座充满爱的城市,还将继续传递文明的力量,让温暖永驻禺山大地。

来源:广州番禺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