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渔船竞发,他们护航!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2 17:16 2

摘要:自8月5日起,我国东海、黄渤海、南海海域先后进入“开渔季”,超过10万艘海洋渔业船舶分4批次集中出海捕捞作业。为全力保障“开渔季”海上交通安全畅通,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同步启动为期两个月的“2025护航开渔行动”。

自8月5日起,我国东海、黄渤海、南海海域先后进入“开渔季”,超过10万艘海洋渔业船舶分4批次集中出海捕捞作业。为全力保障“开渔季”海上交通安全畅通,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同步启动为期两个月的“2025护航开渔行动”。

2024年6月3日,交通运输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商渔共治”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年)》。“商渔共治”三年攻坚行动开展1年以来,各地海事部门依托智慧海事监管系统等创新监管手段,与涉海部门协同联动,维护商渔船通航秩序,推进渔船安全源头治理,全力防范商渔船碰撞,保障我国沿海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推进海洋渔船交通安全源头治理

8月16日,南海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自此,深圳东西部各大渔港共400余艘船舶可以前往珠江口、大鹏湾、大亚湾海域开展捕鱼作业。

近年来,由于商船航线与传统渔区重叠等因素,商渔船碰撞已成为影响深圳辖区水上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深圳海事局不断深化协同机制,深入推进海洋渔船交通安全源头治理。

该局联合深圳市海洋发展局、南海救助局、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印发《海洋渔船交通安全管理七大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聚焦“源头治理、过程管控、事后应急”三个环节,以优化渔船技术规范、加强安全监管、提升搜救能力为重点,着力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全周期的防范商渔船碰撞安全治理体系。

为将海事执法与渔业监管深度衔接,深圳海事局与深圳市海洋发展局在南山区、大鹏新区联合组建“商渔共治联管中心”,直击商渔船碰撞事故预防、跨界执法响应迟缓等痛点,着眼联合值班、点验、执法、宣贯等重点任务,通过融合智慧海事监管平台、海洋渔船监控平台、码头视频监控等集成化监管手段,实现对商渔船安全航行的精准识别和动态预警,打造区域涉海安全治理新样板。

此外,针对涉渔“三无”渔船船舶作业条件差、船体破旧等特点,深圳海事局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休渔季期间,组织海洋综合执法、海警等涉海单位开展联防联控、联查联管等专项整治行动。海事部门对辖区开展“地毯式”排查,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活动,对清查到的聚集点,组织开展涉渔“三无”渔船集中销毁,消除安全隐患。

数智赋能风险隐患精准管控

在渤海湾的万顷碧波之上,一张以数字技术精心织就的“智慧安全网”正全天候守护着往来穿梭的商船与渔船。

辽宁海事局以“科技兴安”战略为导向,通过持续升级电子海图系统、构建船舶动态监控网络等一系列举措,为辖区船舶航行安全构筑起一道坚实而智能的防护屏障。

“以前走老铁山水道总提心吊胆,现在电子海图上高风险区标得清清楚楚,就像有了‘导航灯塔’。”常年往返于渤海湾的商船船长王师傅的感受,道出了电子海图终端升级带来的实效。

近年来,辽宁海事局联合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将商渔船碰撞高风险警示区、公共航路等关键数据全面接入电子海图终端,让船舶导航系统实现“动态更新”。

旅顺牤牛岛、渤海海峡老铁山水道等3个高风险警示区的边界、历史事故点等信息在电子海图上实时显现,船舶航行时可自动识别风险区域并发出预警。这一技术应用使船舶误入高风险区的概率较此前下降40%,从路径规划源头掐断了碰撞隐患的“导火索”。

在辽宁海事局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22处高风险警示区的船舶动态实时刷新,每10分钟一次的安全信息播发指令正通过岸基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核心网系统向海域传送。这套覆盖辖区重点水域的实时监控网络,如同“千里眼”与“顺风耳”,精准捕捉船舶位置、航向等动态信息,确保安全提示及时送达。

“前方3海里处有渔船作业,请减速避让。”这样的定制化警示信息,已累计为6709艘次国际航行船舶指引航路,向4.4万余艘次商渔船传递避碰提示。高频次、针对性的信息推送,让船员在复杂水域中能提前预判风险,及时调整航线,有效降低碰撞事故发生率。

实现共管共治责任体系全覆盖

宁德市拥有“中国十大渔港”之称的沙埕港和三沙港,海上作业渔船众多。“商渔共治”三年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宁德海事局聚力难点工作集中攻坚,实现共管共治责任体系全覆盖。

今年3月31日,宁德白马港海事处联合福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下白石镇政府共同为福安市“商渔共治联管中心”揭牌,并签署《商渔共治工作机制备忘录》。宁德海事局成功推动宁德市4个沿海县“商渔共治联管中心”全部揭牌成立并实体化运行。“商渔共治联管中心”联合涉海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络协调机制,聚焦碍航养殖、渔船抢船头治理等重难点问题组织联席会商,开展海上联合巡航执法行动30次,出动执法人员500余人次,执法船艇(包括乡镇执法船)69艘次,检查船舶305艘次,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46起,严厉打击商渔船违法行为。

为进一步树立共享共治理念,宁德海事部门联合宁德市蕉城区海洋与渔业局、三都镇政府组成宣传小组。他们深入蕉城沿海渔村,开展“船员党建凝心聚力,商渔共治守护平安”宣传活动。

目前,已组织开展商渔安全授课4次,覆盖船员、渔民300人次。同时,联合地方政府、交通、文旅、渔政共同发力,推动将救生衣专项行动纳入宁德市安委会2025年重点工作,向商渔船推广便携腰带式救生衣。截至目前,宁德海事局推动辖区1012艘渔船配备使用新型带定位便携式救生衣。

专人专台全天候监控重点水域

温州市目前共有渔船2300余艘。今年开渔季分两个阶段进行,首批1432艘渔船已于8月5日出海,第二阶段将于9月16日全面启动。开渔首日,温州海事局统筹调度6艘海巡艇,协同13艘渔政船和3艘海警船,在重点水域开展联合管控与应急值守。同时,通过多方联动,全面落实渔船集中出港交通组织、公共航路秩序维护等各项安全保障工作。

据悉,每年开渔期间,大量渔船集中出港作业,在温州沿海小型船舶习惯航路等水域,形成了8个商渔船交汇密集区。为应对交通流密集交织、碰撞风险加剧等挑战,温州海事局坚持问题导向,联合地方农业农村部门等相关单位,共同推出了一系列商渔船通航秩序治理措施。

自“商渔共治”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温州海事局通过设立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专人专台,对洞头、鳌江、苍南等重点水域实施24小时不间断电子监控,强化航路秩序实时管控。每日点验商渔船数量超过2000艘次,常态化开展碍航渔船、渔网联合通报与处置,精准实施商船航路引导服务,保障商船航路纳规率稳定在95%以上。同时,积极推动国际航行船舶船员及代理公司安装使用“海事通”App,实现中英文安全警示信息全覆盖。

首个跨省市“商渔共治”联管机制

在天津运行

8月21日至22日,渤西海事协同共治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在天津举行。大港、沧州、滨州、曹妃甸、南疆五地分支海事机构,与各属地渔政部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等12家单位代表齐聚渤海之滨,共同绘制渤西水域协同治理新蓝图。

据悉,今年是渤西海事协同共治示范区成立四周年,示范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毗连水域分支海事机构跨省联合执法、信息互通、应急联动,救援成功率大幅提升;全域乘潮通航系统覆盖渤西主干航道,远程智控平台实现船舶动态实时监控;“商渔共治”联管机制为全国化解商渔矛盾提供“渤西样板”。此次共建协议新增曹妃甸、南疆海事局为成员单位,实现三方协作向五地联动的跨越,渤西水域跨省市协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作者丨王京京 钟茂华 王会文 胡亦沛 冯家栋

图片丨相关单位

责编丨詹景怡 廖芊

审核丨金校宇

监制丨陈林

来源:交通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