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四轮驱动”助推乡村旅居产业高质量发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2 18:23 4

摘要:近年来,清镇市立足“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三水萦城,四湖托市”生态优势和近郊区位优势,以制度保障为前提,以品牌塑造为核心,以区域协同为支撑,以业态融合为动力,创新实施“四轮驱动”发展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最终实现乡村旅居产业的高质量

近年来,清镇市立足“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三水萦城,四湖托市”生态优势和近郊区位优势,以制度保障为前提,以品牌塑造为核心,以区域协同为支撑,以业态融合为动力,创新实施“四轮驱动”发展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最终实现乡村旅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2025年上半年,乡村旅游接待424.2万人次,实现收入34.15亿元。带动环湖旅居带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30万元,带动固定就业380余人,临时就业约2700人次,人均日增收120元。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特色发展之路。

政策引领,保障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将民宿发展纳入旅游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相衔接,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服务。出台《清镇市推进民宿产业发展工作方案》《清镇市民宿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在贵阳首创民宿管理规范;通过“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将民宿审批时限从24个工作日压缩至13个,跑动次数从7次减至1次,高效办结62件审批事项,大幅降低企业和个体的创业门槛,激发市场活力。示范带动。立足红枫湖、东风湖、燕尾水库生态优势,以58公里环湖绿道为纽带,串联芦荻哨村、小河村、右二村、右七村、大冲村、杉树村等沿线6个特色村落,创新构建“一带六核”旅居示范带空间格局,打造“湖光山色入画来”的生态景观廊道,保障旅居产业发展空间。

品牌塑造,打造旅居高地。IP塑造。针对不同村落的资源禀赋,打造“杉树观海艺术村”“闲趣大冲”“小隐芦荻”“花画右二”“蓝白小寨”“观游村红色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IP品牌,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配套,全面提升旅居体验品质。赛事引流。以赛事为契机,联动周边民宿旅居及旅游资源推出“城区比赛、乡村旅居”优惠活动,将短期参赛者转化为长期旅居者,实现“赛事流量”向“旅居消费”的转化,拓展客源渠道。全域营销。围绕“这么美,那么近,周末来清镇”“清镇喊你来……”等主题策划制作高质量宣传内容,通过官方媒体每日推出优质内容,邀请网红主播、文旅推荐官通过探店、采风等方式近距离拍摄宣传。接入美团、携程等主流在线平台,实现民宿线上预订与信息展示,提升游客预订效率,增强品牌曝光度。

多方联动,拓展发展格局。资源整合。整合景区、商场、酒店、民宿、餐饮等业态资源,探索推出清镇旅游“一票通”服务。针对不同客群精准设计定制化旅游套餐,实现“吃住行游购娱”资源联动,提升旅游消费的综合性和便利性。跨区联动。实施积极的跨区域联动策略,与播州、剑河等深化合作,建立稳定互利的客源互送机制,有效拓展市场辐射范围,形成区域旅游合力,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对产业的影响。行业聚力。成立清镇市民宿旅居协会,搭建会员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平台,通过行业自律、经验交流、联合营销等方式,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业态丰富,提升游客体验。集群发展。依托乡村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生态观光资源,整合700亩生态果园、200亩有机茶园、350亩精品菜园、水上基地等丰富资源,打造利亚玫瑰园露营基地、吉洋生态亲子体验园、兴隆半岛度假村等集生态观光、旅游度假、科普教育、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文体旅深度融合产业集群,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配套升级。整合文旅、民宗等部门资金564.3万元,争取市财政农综改资金1220万元,实施7个环境提升项目和19个旅居村寨配套项目,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承载力。推进红枫湖镇、站街镇、新店镇等重点乡镇卫生院的异地医保结算服务,解决游客就医便捷性问题,提升旅居的舒适度和安全感。产品创新。开发“村咖”等特色文旅产品,策划“六爽”主题活动百余项,设计5条精品主题线路和“一日游”线路,串联露营、烧烤、摄影等业态,构建“短-中-长”多梯度住宿产品和“高端-中端-大众”多层次服务体系,实现“引客、留客、复购”的良性循环。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