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初次认识他,是因为董宇辉(辉辉)。是辉辉让我们看到了“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是辉辉描绘了“太平洋彼岸的海鸥振翅掠过城市上空”和“极光下的夜空五彩斑斓”。当他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构建出一个奇幻世界时,那束想象的光也如同极光,将他身边一同出镜的顿顿们照亮,让我
王若顿的百度百科里,最主要的标签依然是“东方甄选原主播”。他拥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学位,曾是新东方英语老师,后成为东方甄选主播,投身双语直播带货领域。
我初次认识他,是因为董宇辉(辉辉)。是辉辉让我们看到了“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是辉辉描绘了“太平洋彼岸的海鸥振翅掠过城市上空”和“极光下的夜空五彩斑斓”。当他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构建出一个奇幻世界时,那束想象的光也如同极光,将他身边一同出镜的顿顿们照亮,让我们得以看见。
顿顿说话轻声细语,语速极快。很多时候,我甚至听不清、也记不住他具体说了什么,只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这是个聪明人,思维敏捷,是个学霸。然后,便没有更深的然后了。
后来,辉辉身上经历了一系列戏剧性的“抑扬顿挫”与“起承转合”。作为看客,旁人难以置喙。毕竟,东方甄选于他们而言是“衣食父母”,中国人讲究“不拿起筷子吃饭,放下筷子骂娘”。于是,所有人似乎都没错,但事情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从“小编团队”出面争夺“小作文”功劳试图贬低董宇辉的才华,到年会上的“黑衣服事件”、“砸椰子事件”……我们所能见的只是冰山一角,水下部分暂不评价。但仅从这些现象出发,不知“顿顿们”从中学到了什么?是“功高震主”必遭修理,还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或许,“顿顿们”内心本就觉得自己与辉辉不同。这种不同并非不如他,反而可能是一种自认的“更优秀”——只是命运的聚光灯,那次偏偏打在了辉辉身上。
如今,顿顿选择离开单干。主播行业本就不涉及技术专利,少有竞业禁止,成败更大程度上系于独特的个人魅力。我必须承认,我认识他,是因为他曾站在辉辉和东方甄选的巨大光环里,是因为平台的算法将他推送到我的屏幕前。然而,若要问我他说过什么掷地有声的话、做过什么令人铭记的事,我的脑海却一片空白。
像“小孙”这样的管理者历来并不少见。作为“老大”的工具人,负责唱白脸、办脏事,最终由老大出来唱红脸、当好人,这是一出经久不衰的职场剧本。这套“法术”对“顿顿们”或许非常管用:你能做事,但做不成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你便是一个“好帮手”,可长期使用,也可随时替换。离开时还能“好聚好散”,多给些补偿,既显仁至义尽,所费实则无几。
但这套伎俩对辉辉这样的天才注定无效。因为他自身的光芒过于耀眼,足以照出管理层的苍白与局促,让他们无法再伪装成高瞻远瞩的“驭人之才”。因为定义一个人的,从来不只是业绩,更是人格。
即便如此,我仍然认为俞敏洪先生在中国企业家里,道德层次高于99.9%的人。我们不能以单一事件去彻底定义一个人。纵观全局,我依然相信东方甄选在认真做产品,因此我仍在购买他们的商品,只是,我再也不看他们的主播了。
我甚至觉得,“顿顿们”是可以被量产的。每年大学毕业季,有多少外形出众、成绩亮眼、口才了得的年轻人?即便每所高校只选一人,也能推出数十个“顿顿”。只要东方甄选愿意持续投入流量,喂养两三年,我不只会认识顿顿,还会认识六六、亮亮、大孙……
我只希望,有一天,我能记住你们说过的话,哪怕它只如萤虫之光,也曾真正地、独立地闪耀过,留下过属于自己的痕迹。
来源:苏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