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色中国9月2日电(融媒体记者李彬庆 特约记者张舒婷、王石、罗凡、乔桂荣、吴立文、杨莹莹)近年来,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以“国之大者”的担当扎根浙江沃土,聚焦支撑服务“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浙江省衢州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挥科技引领示范作用,制定科技赋能林
绿色中国9月2日电(融媒体记者李彬庆 特约记者张舒婷、王石、罗凡、乔桂荣、吴立文、杨莹莹)近年来,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以“国之大者”的担当扎根浙江沃土,聚焦支撑服务“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浙江省衢州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挥科技引领示范作用,制定科技赋能林改的系统解决方案,以创新之火点燃“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新质引擎。
良种筑基:厚植森林“四库”生态本底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林木分子生物学、特色林木资源育种与培育研究团队重点围绕栎树、杉木、浙江楠等重要生态、用材树种,成功筛选出速生优良种源,构建高效繁育技术体系,优化扦插技术体系。其中浙江楠初代腋芽诱导体系成功攻克组培苗生根技术瓶颈,显著提升现代化育苗基地繁育效率,加速种业现代化进程。木本粮食团队以“太秋”甜柿为突破口,在江山市峡口镇和开化县桐村镇打造500余亩精品栽培示范果园,推广省力化修剪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高效防治技术,效果立竿见影,病虫害防治率达80%以上,果园亩产量从450kg提高到500kg以上,每亩收益从1.8万元增加到2.0万元。
△浙江楠组培快繁体系(从左到右依次为浙江楠外植体、初代培养、生根培养)
林下聚宝:解锁共生真菌“粮库密码”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林业微生物研究团队创新开发真菌源生物刺激剂,从森林共生关系中解码“药效调控密码”,推动林下经济质效双升。在铁皮石斛种植中,两年生多糖含量达仿野生七年生水平,缩短生长周期近5年;桑黄黄酮类含量最高提升超60%,突破林药“高产低质”瓶颈。目前,开化十里铺基地正基于该绿色生物刺激剂开展黄精等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调控技术研发,通过立足“以菌养菌”生态循环模式、“以菌养药”品质提升路径,打造可复制的标准化推广范式,让“林下掘金”既护生态本底,更具富民成效。
△不同真菌源生物刺激剂处理对桑黄黄酮类含量的影响
林间金钥:香椿出海激活“钱库动能”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林木种质资源团队立足浙西山区,首创“种质研发-生态种植-加工锁鲜-品牌营销”五位一体全链模式:通过“香椿+茶/油茶”立体套种降低农药使用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40%;借助密植矮化技术实现鲜芽产量增长3倍;明星良种“红富椿”经精准水肥调控实现年采8—10茬,亩产鲜芽150公斤,较传统品种增产60%;更以梯度降温锁鲜技术突破储运瓶颈,将保鲜期从3天延长至15天,于2025年成功出口日本,创全国香椿首单纪录。从碎片林地到国际餐桌,一株香椿树串联起生态保护与产业增值的“两山”双赢之路。
△“红富椿”鲜芽
点绿成金:科技创新锻造“高效油库”
针对衢州市老油茶林因郁闭度高导致的产量下滑难题,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木本油料团队以“良种+优技”双轮驱动模式,集成示范品种配置造林、密度调控、分层修剪、绿色防控与水肥一体化五大核心技术,建成300亩油茶高效栽培示范基地,大幅提高油茶果产量。
创新服务范式方面,与常山县共建油茶博士工作站,构建“良种选育-种苗快繁-政策研究”三位一体科技服务体系;在何家乡何家村、东案乡朝阳村建设水肥一体化轻简管护示范基地,实现每亩节省用工成本80元以上。通过赴开化、江山开展驻点指导,累计完成新造林7000亩、低产林改造8000亩,同步推进油茶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打通全产业链闭环。
△常山县油茶水肥一体化示范
机械破局:智解油茶采收困局
针对南方油茶采收长期依赖人工、山地作业效率低的核心痛点,国家林草局哈尔滨林机所与常山县林水局协同攻关,创新研发适应复杂地形的机械化装备群,实现采收效率跃升5倍、采净率达95%、作业成本直降70%三大突破。通过首创“适地适机+机艺融合+多机联动”模式,破解多机型山地协同作业难题。
在2025年全国林草装备学术大会上,南方林业机械研究中心暨国家便携式林业机械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华东分中心正式揭牌,同步启动了共享常山林业机械服务中心。该中心依托北斗+物联网装备监管智能调度平台,实现了设备的实时监管与高效调度,确保机械作业的科学管理和资源最优配置。“村集体+中心+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户提供一站式机械化服务,降低了机械化使用成本,提高了集体林区的经营效益。技术研发、数字赋能、机制创新的“常山模式”,打造了林区机械化转型可复制的社会化服务样板,以“铁牛之力”铺就机械强农共富路。
△林机林事服务中心联结机制
绿油生金:全链延展开出“共富方剂”
可食用林产品加工利用研究团队联合衢州市多家企业,突破湿法鲜籽制油技术,实现茶油多酚含量提升20%,同步降低能耗与溶剂消耗,显著推动加工环节节本增效。团队牵头制定了全国首部《特级初榨油茶籽油》团体标准,以风味特征分级定义优质茶油,为常山全国油茶交易中心提供技术标尺。出版《油茶籽资源利用》《油茶籽油加工》专著,系统构建从采后处理到副产物高值转化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为绿色加工与全价开发提供科学蓝本,引领产业规范化升级。
近期,团队创新研发山茶养、护、润、清日化系列产品(润肤油、护手霜等),释放油茶皂苷、角鲨烷等活性成分功效;同步通过微囊化技术锁定活性成分,开发功能性(护眼、提神、护肝)茶油固体饮料4款,下一步将在优化工艺参数后进行中试放大生产。
来源:绿色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