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多考200分和少考200分有什么区别?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3 11:21 1

摘要:开学那天,李哲拖着28寸的行李箱走进302宿舍时,整个人都是飘的。535分,这个他熬了无数个夜才拼出来的分数,虽然离一本线还差口气,但好歹能在省内最好的民办本科挑个不错的专业。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四年后要么考研冲个双一流,要么考个公务员拿铁饭碗,总之不能辜负高中

开学那天,李哲拖着28寸的行李箱走进302宿舍时,整个人都是飘的。535分,这个他熬了无数个夜才拼出来的分数,虽然离一本线还差口气,但好歹能在省内最好的民办本科挑个不错的专业。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四年后要么考研冲个双一流,要么考个公务员拿铁饭碗,总之不能辜负高中那几本写满批注的错题集。

直到王浩背着个双肩包,叼着根冰棍推门进来,嘴里还哼着不着调的歌。"兄弟,新来的?我320分,跟你一个专业!"

李哲手里的录取通知书"啪嗒"掉在地上。320分?比自己低了215分?在同一个省份、同一个专业、甚至同一个宿舍?他感觉自己过去三年的挑灯夜读像个笑话——那些被咖啡渍浸透的草稿纸,那些在寒风里排队打印的复习资料,那些在无数个凌晨三点盯着天花板的焦虑,原来都白搭?

当晚,李哲在朋友圈发了条仅自己可见的动态:"原来努力真的会骗人。"

为什么300分和500分能坐在同一间教室?

其实李哲不知道,他眼里的"不公平",在招生办老师那儿叫"征集志愿的魔法"。

今年省内民办本科的招生堪称"魔幻现实主义"。第一批录取时,李哲报的这所学校分数线确实不低,理科最低投档线490分,他535分属于中上游水平。可问题出在后面——不少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要么嫌学费太贵(一年学费加住宿费小3万),要么觉得民办本科没面子,转头去了学费更低的专科,或者干脆复读。

学校的招生计划是固定的,招不满怎么办?只能降分征集志愿。第一次征集降到450分,还是没满;第二次降到400分,依然有空缺;最后一次征集,直接"底线失守",只要过了省控线(今年理科省控线312分)就能上。王浩就是踩着这个"地板价"进来的,他自己都说:"填志愿的时候闭着眼睛瞎填的,没想到真中了,跟中彩票似的。"

这种事不是今年才发生。前几年就有新闻,某民办本科第一次征集志愿时分数线480分,最后一次征集降到350分,硬生生把200分的差距抹平了。张雪峰在直播里讲过自己的经历:"我当年400多分上郑大,我同学600多分也上郑大,你说这找谁说理去?"

但学生们不理解啊。李哲跟家里打电话时气得发抖:"他们凭什么啊?我多考的200分,难道是大风刮来的?"他妈妈在电话那头叹了口气:"儿啊,这就跟买衣服似的,刚上市的新款不打折,过季了就半价清仓,学校不也一样吗?"

话是这个理,但李哲心里那道坎过不去。他开始留意王浩的一举一动:上课坐最后一排,要么睡觉要么刷短视频;作业永远是截止前一天抄同学的;晚自习压根见不到人影,据说在宿舍打游戏。有次老师抽查背诵,王浩站起来支支吾吾,最后冒出一句:"老师,我高考都没背过这么多东西。"

李哲坐在前排,听得脸都红了,好像被嘲笑的是自己。他甚至有点嫉妒王浩——这人怎么就没点愧疚感呢?

高考分数差距,藏着哪些看不见的鸿沟?

转折点出现在第一次高数月考。

成绩出来那天,李哲92分,全班第三;王浩28分,光荣垫底。班主任在班会上没点名,但话里有话:"有的同学基础薄弱,要抓紧补一补,不然期末挂科影响毕业。"

王浩倒是想得开,拍着李哲的肩膀说:"学霸,求带!我高中数学就没及过格,能考上本科纯靠运气。"李哲本来一肚子火,被这话堵得没脾气了——人家确实没装,从头到尾都认账。

后来他才发现,高考分数差的200分,不是凭空消失了,而是变成了一道道看不见的坎。

李哲背英语单词用APP打卡,一天50个,坚持了三个月就能看懂四级阅读;王浩连26个字母的发音都搞不清,每次背单词都跟念咒语似的,没过三天就放弃了。有次宿舍夜聊,王浩说:"我要是有你这脑子,早就去当学霸了。"李哲这才明白,不是王浩不想学,是他真的学不会——高中三年的知识断层,不是靠一句"努力"就能补上的。

更明显的是学习习惯。李哲每天雷打不动6点半起床背单词,晚上泡图书馆到10点;王浩不到上课前半小时不起床,周末能在床上躺到下午。有次李哲劝他:"你这样下去不行啊,挂科多了毕不了业。"王浩翻了个身:"毕不了业就去我爸公司上班,他开了个小厂,缺个管仓库的。"

李哲愣住了。他一直以为上大学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可对王浩来说,大学更像个"过渡驿站"。人家压根不用为生计发愁,高考分数对他来说,不过是拿到本科文凭的敲门砖,哪怕是块"残次品"也够用了。

这种差距在大二更明显。李哲报了考研辅导班,周末泡在自习室啃专业书;王浩则忙着跟人合伙开网店,卖学校周边的文创产品。有次李哲熬夜做课程设计,王浩拎着刚赚的第一桶金请全宿舍吃烧烤:"你看你,读那么多书有啥用?我这月赚的比你学费都多。"

李哲没接话,但心里的火气渐渐消了。他突然明白,高考分数就像买火车票,有人买的是卧铺,有人买的是硬座,还有人买的是站票,但最终都能到达同一个车站。至于下车后往哪走,怎么走到目的地,早就跟车票没关系了。

在民办本科,最可怕的不是分数差距,是这个

辅导员张老师带了六届学生,最清楚民办本科的"生存法则"。她在班会上讲过一段话,让李哲记到现在:

"你们当中,有人是拼命考进来的,有人是踩线进来的,这很正常。但我见过太多500多分的学生,觉得'屈才',整天抱怨学校不好、同学不行,混了四年啥也没学会;也见过300多分的学生,知道自己基础差,从大一开始就泡图书馆,最后考上研究生的。"

这话一点不假。李哲认识的学姐林薇,当年高考510分,跟她同宿舍的女生380分。林薇刚开学时也愤愤不平,觉得"被耽误了",上课玩手机,考试靠突击,大二挂了两门课。反倒是那个380分的女生,知道自己英语差,每天早上五点半去操场背单词,大三就过了六级,还拿到了省级英语竞赛的二等奖。

后来林薇幡然醒悟,跟李哲说:"我以前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其实是被分数绑架了。人家早就开始往前跑了,我还在原地纠结起跑线不公平。"

在民办本科,最危险的不是分数差距,而是"心态失衡"——要么像林薇那样,抱着"我本可以更好"的执念自暴自弃;要么像某些300分的学生,觉得"反正我是混文凭的",彻底放弃挣扎。

李哲见过更极端的例子:有个520分的男生,因为看不惯同宿舍300分的同学"不务正业",天天吵架,最后申请换宿舍,结果换了宿舍还是看不惯新同学,索性整天待在宿舍打游戏,大四时因为挂科太多没拿到毕业证。

"你改变不了别人,也改变不了过去,只能改变自己。"张老师的话像根针,刺破了李哲心里的那层茧。他开始不再盯着王浩打游戏,而是把更多时间放在自己身上:

——每天早上雷打不动背一小时单词,大二上学期就过了四级,下学期开始准备六级;

——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数学建模竞赛小组",虽然刚开始啥也不懂,但跟着学长学姐慢慢学,大三时拿了个省级三等奖;

——主动找专业课老师问问题,后来跟着一位教授做课题研究,帮忙整理数据、查文献,虽然只是打打下手,但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教授还推荐他去参加行业论坛;

——周末去做兼职,发传单、当服务员、做家教,不仅赚了点零花钱,还练出了跟人打交道的本事,后来在学校的"创新创业大赛"里,他负责的项目路演拿了第一名。

再看王浩,大二时真的去他爸的厂里帮忙了,偶尔回学校看看,跟李哲聊天时说:"还是你厉害,我就不是读书的料。"李哲笑着说:"各有各的路嘛。"

高考分数是船票,不是人生剧本

去年毕业季,李哲收到了两所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还拿到了一家国企的工作offer。他最终选择了读研,打算继续深造。毕业典礼那天,他在校园里碰到王浩,对方开着辆SUV来的,西装革履,说是来帮家里的厂子招毕业生。

"学霸,以后发达了别忘了兄弟啊!"王浩递给他一瓶水,笑容还是那么没心没肺。

"你也一样,老板。"李哲笑着回敬。

那一刻,李哲彻底释怀了。他想起刚开学时的愤怒和不甘,觉得有点幼稚。高考分数就像船票,有人坐头等舱,有人坐经济舱,还有人是站票,但船到岸了,大家都得下船自己走。有人走得快,有人走得慢,有人走大路,有人走小路,最终能不能到达目的地,跟坐什么舱位真没太大关系。

张雪峰在直播里说过一段话,李哲特别认同:"不要纠结于高考那几分,更不要觉得自己亏了、赚了。大学四年,你怎么过的,比你怎么来的重要得多。"

这话送给所有正在民办本科就读的学生:

如果你是那个500多分的"优等生",别抱怨"屈才"。你有扎实的基础,这是优势,但别让优越感变成绊脚石。多泡图书馆,多考证书,多跟着老师做项目,把优势变成胜势。记住,考研、考公、找工作时,没人会问你当年高考多少分,人家只看你大学四年干了啥。

如果你是那个300多分的"幸运儿",别觉得"混文凭就行"。基础差没关系,慢慢补;起点低不可怕,一步一步走。多学门技能,多练点本事,哪怕将来回家里帮忙,懂点专业知识、会用电脑、能跟人打交道,也比啥也不会强。运气不会陪你一辈子,实力才会。

更重要的是,别拿自己的分数跟别人比。500多分的别嘲笑300多分的"学渣",说不定人家家里有矿,或者情商高、会来事,将来混得比你好;300多分的也别嫉妒500多分的"学霸",人家付出的努力你没看见,现在的差距也得靠自己追。

就像李哲在毕业纪念册上写的:"高考是一场短跑,大学是一场马拉松。有人起跑快,有人起跑慢,但笑到最后的,往往是那些能一直跑下去的人。"

最后想说个真事儿。我表哥当年高考380分,上了个民办本科的计算机专业。他知道自己基础差,大学四年没怎么玩过游戏,天天泡在机房,自学编程,拿了好几个计算机证书。毕业时,他凭着过硬的技术进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现在是技术主管,年薪几十万。而他同宿舍那个520分的同学,整天抱怨学校不好,混了四年,毕业后换了好几份工作都不满意,最后回了老家考公务员,考了三年还没考上。

你看,人生哪有什么绝对的公平?但永远有相对的公平——你付出多少,就会收获多少。不管你高考考了多少分,现在开始,别纠结,别抱怨,别停下脚步。

毕竟,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你的大学四年,才刚刚开始呢。

来源:阿宇探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