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队伍领航,筑牢航空特色育才根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3 08:41 1

摘要:行业特色高校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质量直接影响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效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深耕航空工业领域,始终立足航空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

行业特色高校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质量直接影响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效能。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深耕航空工业领域,始终立足航空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

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随国家发展战略稳步扩大,学位点布局紧扣航空制造、民航管理、航天卫星等行业关键领域,在服务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鲜明的办学特色与育人成效。作为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学校研究生处将导师队伍建设视作提升培养质量的第一抓手,通过系统化改革破解导师队伍建设的结构性矛盾。依托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类)“新时代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SJGLX330Y)及“服务区域航空航天产业的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SJGLX019Y)的研究成果,学校为行业高校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锚定思想根基,筑牢导师队伍师德师风防线。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导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构建起“制度规范—监督考核—典型引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文件以规范管理,推动导师从“资格认定”转向“岗位履责”,强化其岗位意识与责任担当,为履职提供明确依据;二是明确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引导导师加强自身修养,做到以身作则、知行合一,同时要求导师熟悉教育政策法规,具备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较高学术造诣及指导能力;三是健全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实行“一票否决”制,严肃处理典型案例,加强日常监督考核,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锤炼实践能力,构建导师协同育人实践体系。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为培养契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学校从制度、合作、导师能力三方面系统优化研究生培养管理。

一是完善分类培养制度。针对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在培养方案、导师遴选、毕业条件及联培团队等方面设计差异化方案,精准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需求。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围绕国家战略与企业难题强化联培导师团队建设,推行双导师制,依托联合培养基地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开展科研,为研究生提供实践机会与资源支持。三是着力提升专业型导师实践能力。推动导师深入行业一线调研,把握技术前沿与行业动态,同时支持校外导师全程参与培养关键环节,确保培养方向贴合社会需求。

完善分类考核,健全导师动态评价激励机制。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对此,学校从遴选、管理、评价三方面系统发力,优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一是优化导师遴选方式。坚持按需设岗,结合学科发展与培养需求合理设岗,通过公平竞争择优上岗,严格选聘程序,完善上岗与退出机制;针对新晋博士制定专项遴选办法,经培训考核吸纳青年博士,为队伍注入活力。二是破解导师资格“终身制”。实行评聘分离的动态调整机制,将导师资格与工作表现挂钩,按学科、层次制定分类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用于资格认定和评优。三是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师德师风、学术水平、培养质量为核心,结合导师自评、学生评价和学院综评,促进导师能力提升与育人质量提高。

强化能力培训,打造导师分层进阶培育体系。导师的育人能力直接关系到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从机制、制度、方式三方面构建完善的导师培训体系。

一是建立三级培训机制。由学校统筹保障、学院按学科组织、导师主动参与,优化培训内容,涵盖政策解读、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分享及教育技术应用。二是完善岗前、岗中培训制度。新聘导师必须经过岗前培训,熟悉职责与工作方法;已聘导师定期参训交流,按资历与需求分层次开展培训,既确保新导师合格上岗,又满足不同成长阶段导师的需求,提升培训精准性。三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方式。线下通过专题报告、案例教学增强互动性,线上借助直播、录播实现灵活学习,发挥两种方式的优势,扩大培训覆盖面与参与度,提升培训实效。

彰显育人示范,凝聚导师榜样引领育人合力。学校从荣誉体系、宣传形式和宣传深度等方面深化导师榜样宣传,以典型榜样激发队伍活力、以涵养育人风尚凝聚立德树人合力,为研究生教育注入持久动力。

一方面建立科学的导师育人荣誉体系。通过公正的评价选拔机制选树优秀导师和团队,设置多层次奖项,以榜样力量激励导师提升素养。另一方面创新宣传形式并深化宣传内容。在传统媒介基础上融合新媒体,以文字、视频访谈等形式展示优秀导师事迹,增进师生了解。同时深挖导师具体事迹与育人理念,用鲜活案例彰显师德与教育情怀,增强感染力,带动整体导师队伍建设。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导师队伍建设改革,为航空工业培养更多“敢担当、能创新、善实践”的高层次人才,为教育强国、航空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教师报》2025年09月03日第15版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