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人声鼎沸的台湾小吃街。如今空桌比比皆是。霓虹依旧闪烁。却照不见熙攘人群。
霓虹渐暗 龙虾凉了 宁波夜宵顶流迷失盛夏
东裕夜市。冷清了。
曾经人声鼎沸的台湾小吃街。如今空桌比比皆是。霓虹依旧闪烁。却照不见熙攘人群。
夏夜原本属于夜市。属于小龙虾和啤酒。现在变了。
龙虾离场
一份报告揭开残酷现实。闭店率37.2%。餐饮品类中最高。资本正在逃离小龙虾市场。
老板们摇头。去年日销2000斤很轻松。如今卖1000斤就算不错。营业额只有去年同期七成。
买三送一。99元三斤。促销口号喊得再响。也拉不回食客的心。
为什么?有人说健康意识觉醒。重油重盐不再受欢迎。有人说经济压力下。非刚需消费最先被砍掉。
横纹肌溶解症的阴影。也在持续发酵。
夜市沉浮
东裕夜市的故事很宁波。
前身是村办工业园。2015年变身餐饮街区。主打台湾风情。
一度火爆。网上攻略铺天盖地。剧组前来取景。年营收据说超1.5亿。
但问题一直存在。早在2012年。就有噪音、油烟、垃圾满地的报道。居民投诉不断。
公交车在人群中艰难挪动。站牌被摊位淹没。出租车狂按喇叭。夜宵摊留下遍地污渍。
改造升级后有所好转。但核心挑战未变:同质化严重。缺乏独特竞争力。
全城夜态
宁波的夜经济其实在增长。
官方数据显示夜间消费占全天比重升至35%。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62.3万亿。
万象汇夜间客流占比达55%。海曙印象城增长超18%。博物馆延长开放至晚间。文创产品热卖。
乡村夜游同样兴起。四明山萤火虫观赏。竹筏音乐会。避免与传统农家乐同质化。
超过40个夜间市集在今夏营业。主题常换常新。后备厢市集。异域风情集。养生集。周周有主题。
出路何在
东裕夜市管理方曾计划升级。引入密室、足浴等业态。优化灯光硬件。探索“美食+社交”模式。
专家指出关键:避免粗放运营。需专业团队整体策划。建立退出机制更新业态。与线上直播结合。与文旅演艺乡村振兴融合。
夜市价值不只买卖。更是城市文化载体。经济升级抓手。社会治理平台。
温度难续
食物有温度。夜市有温度。城市需要温度。
但当70后不敢喝。80后喝不动。90后没空喝。00后懒得喝。夜宵氛围自然淡去。
东裕的困境。是网红经济退潮的缩影。也是消费变迁的见证。
转型必然痛苦。却可能迎来新生。
毕竟宁波夏夜依然炎热。人们依然渴望相聚。渴望释放。渴望那口锅气蒸腾的人间烟火。
只是下次。或许不再是小龙虾。
夜市不死。只会蜕变。
来源:暗号零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