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19岁女学生患焦虑症,半年后病症消失,她分享出宝贵经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2 23:46 2

摘要:2018年,19岁的小雅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原本以她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是很有把握的,可高三这一年,父母的感情出现了严重问题,经常激烈争吵,甚至多次把负面情绪发泄到无辜的她身上。白天小雅只能强装镇定,像往常一样上课、吃饭、和同学聊天,回到家后就赶紧躲进自己的小房

2018年,19岁的小雅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原本以她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是很有把握的,可高三这一年,父母的感情出现了严重问题,经常激烈争吵,甚至多次把负面情绪发泄到无辜的她身上。白天小雅只能强装镇定,像往常一样上课、吃饭、和同学聊天,回到家后就赶紧躲进自己的小房间,坐在书桌前复习功课,仿佛陷入了一个痛苦的漩涡,而客厅里父母的争吵声就如同一块块沉甸甸的石头,不断地压在她的心头,似乎随时都能把她彻底压垮。

10月22号早晨,小雅面前摊着语文古诗词的背诵资料,她眼睛盯着那些词句,却怎么也记不住内容。小雅不甘心,依旧目不转睛地看着书本,表面上神色还算平静,可心里早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手心也变得湿漉漉的,手指不停地摩挲着书页的边缘,呼吸也变得又浅又急促。想着多读几遍总能记住,小雅颤抖着拿起笔,想试着做些标注,可刚一动笔,整张纸都跟着抖个不停,布满了褶皱。同桌察觉到她的异样,投来了关切的目光,小雅只好去用冷水洗了把脸,让自己稍微冷静一下,然后又回到了教室,虽说注意力还是不太集中,但身体好歹不再不受控制地颤抖了。

大概过了一周,迎来了这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试卷刚发到小雅手里,她就感觉肚子一阵发紧。她深吸了一口气,想努力忽略这莫名的不适感,可那疼痛却越来越厉害,从腹部慢慢扩散到了后背。小雅眉头紧皱,左手下意识地捂住腹部,拿着笔的右手也冒出了冷汗,她咬着牙强撑着继续做题,可身体越僵硬,腹部就越难受,就好像被什么硬物顶着一样,坐立难安极了。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别的同学都已经做完大半张卷子了,小雅却因为腹部的疼痛还在第一页磨蹭呢。她实在忍不住了,赶忙举手向老师申请去厕所。得到老师同意后,小雅立刻起身往卫生间走去,脚步虽然不大,但是走得很快,进了隔间,她马上弯下腰,用力按住腹部,腹胀、绞痛、恶心的感觉一股脑地全涌了上来,冷汗不停地往外冒,后背的衣服很快就被浸湿了。

她在里面蹲了十几分钟,监考老师见她一直没回教室,就追到了厕所,一进去就看到脸色惨白、眼神呆滞的小雅蹲在地上,连回应老师呼喊的力气都没有了。老师一看这情况,知道不妙,赶紧叫来了校医,又通知了她的家属,同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小雅的肠道超声检查并没有发现结构性的病变,不过在高压应激测试中,发现她的胃肠道蠕动不太正常,容易出现应激性腹痛。医生解释说,这种腹痛不是因为生理上的疾病导致的,而是长期的精神压力引发了自主神经系统紊乱,所以会在考试的时候出现腹绞痛、频繁想上厕所、恶心等症状。随后,医生用GAD-7焦虑量表给小雅做了筛查,她的得分是18分,属于中重度焦虑水平,再加上已经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小雅最终被确诊为广泛性焦虑障碍(GAD)。

看着小雅的父母一脸疑惑的样子,医生详细地讲解了小雅所患的焦虑症,这个病的核心特点就是持续的、很难控制的过度担忧和紧张情绪。很多家长常常误以为孩子只是“想太多”或者“心理素质不好”,但实际上,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会扰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影响学习效率,还会削弱免疫力,甚至有可能诱发抑郁或者应激性胃肠综合征呢。要是不加以干预的话,焦虑问题可能会变成慢性的,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认同感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基础。

医生强调,对于像小雅这样的青少年焦虑症患者来说,调整家庭环境以及进行日常干预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家人要尽量避免频繁争吵,给孩子营造一个稳定、安全的情绪氛围,这是最基本的支持呀。听了医生的话,小雅的父母顿时满脸羞愧,没想到两人的争吵竟然给孩子带来了这么大的伤害,都深深地叹了口气。

回到家后,父母不再争吵了,餐桌上不再是压抑的沉默和浓浓的火药味,取而代之的是清淡可口的饭菜和偶尔的温馨问候。母亲开始陪着小雅做深呼吸练习,父亲则会在晚饭后陪她出去散散步,刚开始小雅还有些不自在,可慢慢地,她发现自己心里那根紧绷的弦好像松了一些,胃也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绞痛了。医生建议的心理咨询和放松训练,他们一家三口也都认真地按计划执行起来了。

同时,小雅也一直按时吃药、保持规律的作息,以前总是熬夜学习的她,现在每天晚上九点半就能上床睡觉了。虽然偶尔还是会感到焦虑,但她已经学会了通过深呼吸和写日记的方式来调节情绪,而父母也在努力地陪着她一起改变,家,不再是那个让人压抑的地方了,一切似乎都在慢慢变好,然而,意外却总是在不经意间降临。

12月的第一个周末,小雅坐在书桌前准备做练习题,可她呆呆地坐在那儿,盯着物理试卷看了足足有七八分钟,却连一道题的题干都没看进去。小雅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指节都泛白了,还不自觉地搓着手。她眉头越皱越紧,眼神空洞地看着那些题目,视线模糊得就像蒙了一层雾一样。小雅微微张开嘴,想试着调整呼吸来缓解身体的不适,可这一调整呼吸,心跳就像失控了一样,在胸腔里“咚咚咚”地乱跳起来。

“噌”的一下,小雅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紧接着又坐了下去,像是在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可她的眼神还是不受控制地四处游离着。突然,她低下头,双手抱住脑袋,指甲用力地抠着头皮,整个人蜷缩成一团,脑子里仿佛有无数个声音在争吵,思绪乱成了一团麻,小雅再也忍受不了了,大声地哭喊起来。母亲听到声音后,立刻冲进了房间,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小雅的手从脑袋上挪开,这才发现她的指甲缝里全是头皮碎屑和血迹混在一起的东西,母亲心里一惊,赶忙叫来丈夫,两人抱着小雅就往医院赶。

接诊医生重新评估后发现,小雅的GAD-7评分涨到了22分,已经达到了重度焦虑水平,比第一次诊断时的中重度情况还要严重了。进一步做了心理量表评估和精神状态检查后,发现小雅的应激耐受性下降了,情绪调节功能也变弱了,出现了短暂性情绪失控的表现,这说明小雅的焦虑症又加重了。

医生的话就像一把利刃,狠狠地刺痛了小雅母亲的心。她失魂落魄地说:“怎么会这样啊,都怪我,都怪我没照顾好女儿……”她花了好长时间才接受这个结果,眼泪止不住地流,把脸都打湿了。过了许久,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她擦干了眼泪,带着小雅回了家。

小雅的母亲毫不犹豫地去学校给她办理了休学手续,在她心里,女儿的健康可比成绩重要多了。然后收拾好行李,带着小雅四处求医问药,同时还去游历各地的大好河山,想用这种陪伴式旅游的方式让女儿感受到温暖和放松。只要听说哪里有心理专家举办讲座,母亲都会提前精心做好攻略笔记,赶过去认真听讲,听完后自己先理解消化,再运用到小雅身上。就这样坚持了半年,母亲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每天都监督小雅严格执行。

2020年6月10日,小雅再次来到医院复查,医生看着检查报告,愣了好一会儿,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神情。医生激动地握住小雅母亲的手说:“您太厉害了,真的做到了!在临床上,重度焦虑症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在医院接受治疗,还得配合药物辅助,而且即便这样,也有很大概率很难恢复呢。可小雅的各项指标竟然都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了,这简直就是奇迹啊!”

医生激动的声音吸引了就诊室里其他患者和家属的注意,大家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母子俩:“我家孩子治了好几年都没见好,你们是用什么办法呀?”“你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呀,快给我们讲讲呗。”

小雅的母亲看着这些满脸焦虑的人们,心里特别能理解他们的心情,眼眶里的泪水在打转,她擦了擦脸,然后自信又温和地说:“其实焦虑症没那么难治,这半年来,我一直让小雅坚持做两件事,不用住院,也不用吃药,没花什么钱,就能看到效果了。只要坚持下去,用对方法,每个人都能看到改变的!”

生活中有哪些方法能改善焦虑症?

深呼吸与放松训练

焦虑症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自主神经系统过度活跃,尤其是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紧张”和“警觉”状态,这就会导致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绷等一系列身体反应。而深呼吸练习,特别是腹式呼吸,能够直接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起到类似“刹车”的作用,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它可以降低心率、平稳呼吸、缓解肌肉紧张,从而减轻焦虑带来的各种生理症状。

小雅在焦虑发作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心跳加速、出汗以及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情况,医生建议她每天进行15分钟的呼吸放松练习。坚持了几周之后,小雅在考试前的紧张感就有所减轻了,这说明规律的训练确实有助于打破焦虑的恶性循环。

定期表达情绪

小雅在高三的时候,因为父母闹离婚,她选择了把所有的情绪都憋在心里,时间一长,就出现了焦虑症的症状。后来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她开始写情绪日记,把每天遇到的压力和自己的感受都记录下来,慢慢地就发现心里没那么压抑了。

情绪表达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给大脑提供一个“处理”和“转化”压力事件的机会,它是自我心理调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研究发现,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能够激活大脑的前额叶区域,这个区域负责理性思考和情绪整合,这样有助于降低大脑边缘系统中那些和恐惧、焦虑相关的过度活动。

来源:甫哥谈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