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两点,外卖App上的“冒菜加辣”仍旧热销。年轻人常说“吃点辣的通通胃”,可这份“通”来的不是舒坦,而是溃疡、糜烂、甚至癌变。有人才24岁,就查出了“胃癌之王”——印戒细胞癌。问题来了,这么年轻,怎么就得了这种“老年病”?
凌晨两点,外卖App上的“冒菜加辣”仍旧热销。年轻人常说“吃点辣的通通胃”,可这份“通”来的不是舒坦,而是溃疡、糜烂、甚至癌变。有人才24岁,就查出了“胃癌之王”——印戒细胞癌。问题来了,这么年轻,怎么就得了这种“老年病”?
不是老年病变年轻了,而是年轻人变“老”了。饮食不规律、长期熬夜、情绪压抑,这些“现代习惯”,正在悄悄偷走胃的健康。印戒细胞癌,听着陌生,实际上极具隐匿性和侵袭性,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这到底是个什么病?又该怎么提早发现?
胃癌早期几乎没症状,正因如此才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而这类印戒细胞癌更是“悄无声息”,以女性、年轻人更为高发。医生说,这种癌症的特点是扩散快、生存率低、不易察觉,最怕的就是拖。很多人误以为是胃炎、胃溃疡,硬扛着不去医院,等确诊时,已经来不及了。
这类癌症之所以被称为“胃癌之王”,一是因为它“长得深藏不露”,二是因为它“动起手来不讲武德”。甚至有案例显示,从出现不适到确诊仅用时三个月,肿瘤已全胃扩散。医生提醒,如果出现以下8个信号,千万别再自我安慰“没事,忍忍就过去了”。
比如吃饭总觉得胀、饱得快,明明没吃几口就撑得不行;饭后老打嗝、恶心,反酸像是“嗓子有火”;还有那种隐隐的胃痛,不规律地来,吃药也不见好。这些很多人都经历过,但一拖再拖,就可能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再比如体重莫名其妙地掉,明明没节食、没运动,体重却“唰唰”往下走;还有那种长期低烧、乏力、脸色发黄,总感觉“人没劲儿,像是被掏空”。这些并非小毛病,而是身体在求救。印戒细胞癌常常通过淋巴或腹膜扩散,早期无痛,但后果极重。
更值得警惕的是黑便或大便潜血阳性。很多人以为是痔疮作怪,但胃部出血也会导致这种现象。若伴随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就更要提高警惕了。女性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紊乱或贫血,这些“非胃部”的表现,其实跟胃癌有关。
说到底,胃癌会不会找上门,不完全取决于年龄,而在于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的双重夹击。现代人常年熬夜、吃外卖、喝奶茶,胃被折腾得苦不堪言。而一些家族有胃癌病史的人,更是“高风险人群”,即使年轻也不能掉以轻心。
生活中那些“忍一忍就过去”的习惯,其实才是慢性病和癌症的温床。长期吃腌制食品、烧烤、重口味调料,不爱吃蔬菜水果,幽门螺杆菌感染又不去治疗,这些都是胃癌的“好朋友”。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最明确的致癌因素之一。
说个冷知识: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共用筷子、亲密接触传播,尤其是在家庭内部。也就是说,一家人如果有一人感染,全家都该检查。这个“不起眼的小细菌”,居然是全球一半人口的“常驻嘉宾”,很多人连自己感染了都不知道。
更尴尬的是,即使体检,也未必能查出来问题。很多年轻人做的是简单的“胃功能检测”,根本不会安排胃镜。可印戒细胞癌早期藏在胃的黏膜层里,只有做胃镜,甚至活检,才有可能发现蛛丝马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发现时已经晚了。
不少人觉得“胃镜太难受,不做也罢”。但真心建议——怕检查更怕晚了检查。尤其是出现上述几个信号的人,或是家里有胃癌病史的人,做个胃镜、查个幽门螺杆菌,钱不白花,命也保得住。再说现在的无痛胃镜技术,十几分钟就能结束,没那么可怕。
医生也说了,印戒细胞癌的“可怕”并非治不好,而是发现太晚、扩散太快。早期治疗效果其实不错,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一旦进入晚期,生存率就可能掉到个位数。也就是说,早发现=保命。
胃癌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也不是“熬一熬就过去”的小毛病。每一次被忽视的胃痛、反酸、恶心、消瘦,可能都是身体在给警告。年轻不是保护伞,该来的照样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胃癌背后的“推手”。
人到中年,更要留意胃的“脾气”。不能再像年轻那样,一顿烧烤配啤酒,熬夜刷剧到凌晨三点。规律饮食、戒烟限酒、按时体检、控制情绪,这些才是真正的“保胃之道”。如果实在做不到全改,至少要从“别硬扛”开始。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很多胃癌患者都反映:早期其实有点不对劲,但想着“老了嘛,有这那的正常”,就拖着不去看。等到开始吃不下饭、站不住人、瘦了一圈,再去查,结果已经是晚期。时间不等人,胃病也不会体谅年龄。
家里有老人的,也该多留意他们的饮食和身体变化。老人有时候嘴上不说,实际上早就不舒服了。别等到“疼得忍不住”,才带去医院。定期做胃镜、查幽门螺杆菌,并不麻烦,但能救命。
一个人要是总“胃口差”,身体自然慢慢垮。而胃作为“食物的第一站”,一旦出问题,营养跟不上,后面的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别等胃“罢工”,才想起它的存在。管住嘴、迈开腿、早点睡,简单三个动作,就能把胃癌挡在门外。
说到底,人的身体,不是铁打的。那些被忽视的细节、被压下的疼痛、被忍住的反酸,都是胃在说“我快不行了”。年轻人要警醒,老年人更要注意。别拿命赌“没事”,更别和胃癌去“碰运气”。
不舒服,别扛着。去医院,查一查。不怕检查,就怕晚一步。
参考文献:
[1]张文宏,王志强,李兰娟,等.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05):393-397.
[2]李红,赵晓梅,王琳.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策略[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3,30(10):763-768.
[3]宋杰,刘磊,陈慧.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研究现状[J].中华消化杂志,2023,43(03):169-17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来源:健康轻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