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届奥运金牌得主陈梦,因一句夺冠后的激情宣言,遭遇长达三年的网络暴力。 离谱谣言蔓延,从“狂妄自大”到被编造“恋爱结婚”,甚至与队友孙颖莎“被不和”,让她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
两届奥运金牌得主陈梦,因一句夺冠后的激情宣言,遭遇长达三年的网络暴力。 离谱谣言蔓延,从“狂妄自大”到被编造“恋爱结婚”,甚至与队友孙颖莎“被不和”,让她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
2021年东京奥运会,陈梦击败队友孙颖莎,夺得女单金牌。 赛后激动之余,她说出了“属于我的时代到来了”这句话。 这本是运动员巅峰时刻情感的自然流露,却成了她三年噩梦的开端。
这句话被断章取义,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有人批评她“狂妄自大”、“赢得不体面”,甚至指责她“人品差”。 实际上,陈梦在表达这句话之前,首先称赞了对手孙颖莎:“小莎今天打得特别好,她的拼劲让我很佩服。 ”但完整的采访内容被忽略,碎片化的传播放大了争议。
网络暴力不仅限于这句话,随后几年,陈梦被卷入了与王楚钦“恋爱领证”的谣言中。 这些传闻仅基于模糊的图片、两人都曾戴过的类似棒球帽(实为国家队统一配发的装备)、以及陈梦母亲公司注册的一个名为“HOPE WANG”的商标(被曲解为与王楚钦的英文名Hope有关)。
尽管当事人多次澄清,甚至陈梦本人在节目中明确回应“领证结婚什么的还是太离谱了”,并表示国家队对运动员恋爱有严格规定,私自恋爱会被开除,但谣言依旧持续传播。
陈梦和孙颖莎的关系也成为谣言的目标,因为颁奖台上站姿相差半步、比赛中战术调整等细节,她们被描述为“不和”甚至“决裂”。
实际情况截然相反,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结束后,陈梦第一时间拥抱了孙颖莎,并安慰她“别难过,你还年轻,以后机会多的是”。 孙颖莎也在采访中称赞:“梦姐今天发挥得特别好,这个冠军她当之无愧。 ” 国家队工作人员透露,两人宿舍对门,经常一起吃饭、交流技术,孙颖莎发球动作出现问题,陈梦会主动帮忙纠正。
这些持续的网络暴力和谣言,对陈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害。 她不堪重负,最终卸载了所有的社交软件,只留下微信用于必要的工作联系。 她回忆那段时间,“连出门都不敢,走进赛场就觉得所有人都在议论自己”,在机场人多时会感到发怵,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做错了什么。
即使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她成功卫冕女单冠军后,现场仍有部分观众对她报以嘘声、竖中指,并在颁奖时高喊孙颖莎的名字。 这种来自同胞的压力,给她带来了额外的心理创伤。
陈梦的遭遇并非孤例,它反映了“饭圈文化”对体育领域的侵蚀。 部分极端粉丝将娱乐圈的打投、控评、互撕模式带入体育界。 他们并非单纯欣赏体育竞技,而是将运动员视为“偶像”,任何他们认为威胁到“偶像”的人都会成为攻击目标。
这种饭圈化思维扭曲了竞技体育的本质,例如,国家队内部针对性的战术研究本是职业常态,却被妖魔化为“不讲武德”;比赛的胜负,尤其是队友间的胜负,会被套上“让球”等阴谋论调,这不仅侮辱了运动员的职业操守,也误解了竞技体育“凭实力说话”的根本原则。
背后甚至隐约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有营销号通过制造话题赚取流量,有职业水军按条收费带头攻击,还有组织的“黑粉”群体有预谋地针对特定运动员。
一场比赛的失利,可能源于状态、伤病、对手发挥、临场心态等复杂因素。 然而,在饭圈化的舆论场中,结果常被简化为非黑即白的批判。 运动员不仅要在赛场上承受极限竞争压力,还要在场外面对无端的揣测和恶意,这给他们带来了额外的身心负担。
陈梦从5岁开始练球,13岁入选国家队,24岁登顶世界第一,她的每一步都建立在艰苦训练和扎实成绩的基础上。 两届奥运会女单冠军的身份,本应让她获得更多的尊重与认可。
来源:Turbo体娱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