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请投入红色有害垃圾桶”。近日,在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取药的市民发现,药房提供的免费药品袋上多了一句清晰的提醒。这一贴心设计,引来不少市民点赞。
川观新闻·德阳观察 周玉琴
“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请投入红色有害垃圾桶”。近日,在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取药的市民发现,药房提供的免费药品袋上多了一句清晰的提醒。这一贴心设计,引来不少市民点赞。
小小药品袋成为垃圾分类“移动宣传栏”。(图片由德阳市生活垃圾分类事务中心提供)
“既为我们拿药提供了方便,又学到了垃圾分类知识,一举两得!”市民刘先生拿着刚领到的药品袋说。在他看来,这看似不起眼的小袋子,却是垃圾分类宣传的“妙手笔”。
这批定制药品袋,是德阳市生活垃圾分类事务中心与市第二人民医院联合推出的公益宣传载体,共计投放10万个,全部采用可生物降解材质。通过“用药场景+实物载体”的创新方式,将过期药品应作为有害垃圾投放的认知,精准嵌入市民日常就医流程中,实现“一次取用,分类入心”。
为什么要专门聚焦“过期药品”?
据德阳市生活垃圾分类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过期药品中含抗生素、化学毒素等成分,若与普通生活垃圾混合投放,容易在收运过程中发生泄漏,污染土壤、水源和大气,直接威胁生态环境与公众健康。尽管已被明确列入有害垃圾范围,但在实际分类过程中,过期药品却是最易被误投的品类之一。
此次“跨界协作”中,德阳市生活垃圾分类事务中心提供政策与资源;医院则以药房为宣传触点,借助日常发药流程,高效覆盖患者及家属群体;药品袋化身“移动宣传栏”,实现“取药即科普、带回家即传播”。一个个小药袋,形成裂变效应,引导市民对过期药品进行规范投放,为进一步阻断过期药品污染链、完善过期药品专项回收处理奠定了基础。
德阳市生活垃圾分类事务中心表示,此次尝试证明:贴近民生的“小切口”,往往能够破解环保宣传“大课题”。未来还将推动垃圾分类宣传与更多行业、场景跨界联动,号召全民加入垃圾分类“行动派”,共同助力垃圾分类取得新实效。
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