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分一过,地里的玉米刚收完,垄沟里的土还带着晒透的暖意,正是种大蒜的好时候。可不少农户年年犯愁:同样的蒜种,有的播下去十几天才冒芽,有的刚出土就细弱发黄,等不到抽薹就蔫了半截。其实种蒜出苗慢、长势差,症结不在蒜种好坏,多半是“浸种”这一步没做对。
秋分一过,地里的玉米刚收完,垄沟里的土还带着晒透的暖意,正是种大蒜的好时候。可不少农户年年犯愁:同样的蒜种,有的播下去十几天才冒芽,有的刚出土就细弱发黄,等不到抽薹就蔫了半截。其实种蒜出苗慢、长势差,症结不在蒜种好坏,多半是“浸种”这一步没做对。
图片来源于免费图库
为啥别人的大蒜出苗快?关键在“唤醒”蒜种
大蒜埋进土里后,不是立马就生根发芽,得先“醒过来”。蒜种本身裹着一层坚硬的蒜皮,就像穿了件厚外套,水分渗不进去,芽尖顶不破壳,自然出苗慢。要是遇上秋雨少、土温低,蒜种在土里闷久了,还容易发霉烂瓣,最后缺苗断垄,白忙活一场。
老辈人种蒜,早摸透了蒜种的“脾气”。他们知道,想让大蒜出得快、长得齐,就得先帮蒜种“松松筋骨”——通过浸种,让蒜种吸足水分,打破休眠期,同时给芽尖“壮壮底气”,这样播进土里,芽才能钻得快、长得壮。
浸种只用水?少了“这一味”,等于白忙活
过去不少人浸种,就是把蒜种往清水里泡上一天,以为这样就够了。可清水只能让蒜种吸点水,却没法帮它抵御土里的低温和病菌。后来有人试着加杀菌剂、生根剂,效果是有,但成本高不说,掌握不好用量,反而会伤了蒜种的芽胚。
其实农户家里天天用的调味料里,就藏着浸种的“好东西”——食盐。别小看这不起眼的白颗粒,它能帮蒜种“固水”,让水分慢慢渗进蒜瓣里,不会因为吸水太快胀破芽;还能在蒜种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土里霉菌的侵扰。更关键的是,食盐里的钠离子能刺激蒜种的芽尖,就像给它“打了针强心剂”,出土后茎秆不容易倒伏。
食盐浸种有讲究,三步做到出苗齐又壮
用食盐浸种,不是随便抓一把撒进去就行,比例和时间都得掐准。
先选蒜种,把干瘪、有虫眼的蒜瓣挑出去,剩下饱满的蒜种,轻轻剥掉最外层的老皮——不用剥太干净,留一层薄皮保护芽胚。接着调盐水,按1斤水加10克食盐的比例来配,大概就是家里喝汤的小勺,舀一勺半就行,搅到盐完全化开,尝一下有点淡淡的咸味就刚好,太咸会腌坏蒜种。
然后把蒜种放进盐水里,水面没过蒜种1厘米,泡上4个小时。泡好后别急着捞出来,先控干水分,再用清水冲一遍蒜种表面的盐粒,避免播到土里后局部盐分太高烧根。最后把蒜种摊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到蒜皮发皱、蒜瓣不粘手,就可以播种了。
图片来源于免费图库
浸种后再做一步,出苗速度再提三成
晾好的蒜种,播之前还有个“小窍门”。找块干净的纱布,蘸着草木灰水,把每个蒜瓣的芽尖轻轻擦一下——草木灰是碱性的,能进一步杀菌,还能给蒜种补点钾肥。播的时候,芽尖朝上,埋在3厘米深的土里,间距留够10厘米,盖土后踩实,再浇一遍透水,不出5天,芽就能顶破土皮冒出来。
图片来源于免费图库
等蒜苗长到3厘米高时,再浇一遍稀粪水,叶子会更绿、茎秆更粗。用这个方法种蒜,出苗时间能比普通浸种缩短一半,而且蒜苗长得齐整,后期抽薹早、蒜头大,到了收获的时候,一垄蒜能多收两成。
种庄稼就像养孩子,得摸透它的性子,用对了方法,不用费多大劲,就能有好收成。秋分前后种蒜的农户,不妨试试这个食盐浸种的法子,简单又管用,等看着地里齐刷刷冒出来的绿芽,就知道这不起眼的调味料,藏着多大的门道。
来源: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