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乡里乡亲|乡村手艺“技良人”——百年少山红杏走出“杏福路”栾心波:匠心守文脉助力乡村振兴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5 10:30 1

摘要:青岛城阳区少山社区,每到六月,万亩红杏林便迎来丰收季。橙红色的果实挂满枝头,甜香弥漫在山间田野,一幅“杏”好乡村的画卷徐徐展开。这里出产的少山红杏,不仅以个头饱满、色泽艳丽的优良品质赢得市场青睐,更承载着数代人的农耕智慧与乡风传承。如今,在青岛少山红杏专业合作

青岛城阳区少山社区,每到六月,万亩红杏林便迎来丰收季。橙红色的果实挂满枝头,甜香弥漫在山间田野,一幅“杏”好乡村的画卷徐徐展开。这里出产的少山红杏,不仅以个头饱满、色泽艳丽的优良品质赢得市场青睐,更承载着数代人的农耕智慧与乡风传承。如今,在青岛少山红杏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栾心波的带领下,这一百年果品正沿着生产标准化、品质品牌化的道路加速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

传承:从父辈技艺到百年文脉

少山红杏的故事,离不开“传承”二字。栾心波与红杏的缘分,早在童年便已结下。他的父亲栾寿一是少山大队的果树技术员,在父亲的熏陶下,栾心波从小就对杏树栽培产生了浓厚兴趣。放学后,他常跑到父亲的实验室,观察果实样本、翻阅果树种植书籍,渐渐摸清了杏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的门道。这份对红杏的热爱,为他日后深耕产业埋下了种子。

少山红杏的种植历史,更是可追溯至明朝年间。据史料记载,当时即墨望族黄氏在石门山西麓修建书院,于房前屋后栽种了几株杏树。经过黄氏家人的精心培育,这种杏以香甜味美、个头硕大闻名乡里,还被命名为“关爷脸杏”,少山红杏的品牌之路自此开启。

上世纪70年代,栾心波的父亲栾寿一在选育优质高产红杏时,发现村民宋玉令家一株15年生的实生杏树。这棵树的果实虽近似“关爷脸杏”,但经专家鉴评,其综合性状更为优异,最终被定名为“崂山红杏”。1980年,“崂山红杏” 斩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6年,“关爷脸”又被国家农牧渔业部评为名优果品。一份份荣誉,不仅是对少山红杏品质的肯定,更激励着一代代少山人持续创新种植技术,守护这份“甜蜜遗产”。

创新:标准化管理筑牢品质根基

2021年,栾心波接过接力棒,担任青岛少山红杏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如何让百年果品焕发新活力?“标准化”成为他思考的核心。上任后,栾心波一方面牵头挖掘历史资料,对少山红杏百年古树进行普查、登记,为产业发展留存文脉记忆,另一方面,他从种植端入手,推动技术标准化管理,将少山红杏的品质把控落到实处。

在少山社区的杏园里,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绿色理念碰撞出独特的火花。果农们坚持使用豆饼或腐熟农家肥,辅以测土配方肥,为杏树提供均衡营养;病虫害防治上,遵循“绿色防控”原则——开花前喷施石硫合剂清园,幼果期用生物农药防治蚜虫,摘果后重点防治天牛,还创新性应用昆虫性诱芯、太阳能杀虫灯等设备,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同时,栾心波还引导果农规范杏树修剪、推行果实分级,将过去的粗放式管理转变为“品质标准化、特色化”管理,让每一颗少山红杏都经得起市场检验。

“下一步,我们还要实现产品可追溯,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栾心波说,标准化生产不仅是品质的保障,更是品牌走得更远的底气。

赋能:品牌化+数字化拓宽振兴路

从“养在深闺”到“声名远播”,少山红杏的“破圈”,离不开品牌化与数字化的双重赋能。作为合作社的“领头人”,栾心波始终将“为村民服务、推广少山红杏”作为核心责任:2021年,他带领合作社申请地理标志建设工程,争取资金用于品牌宣传与园区建设。2022年,少山红杏成功入选山东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3年,《少山红杏》地方标准正式制定,推动产业迈向“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2024年,少山红杏不仅获评第八批青岛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还纳入第二批《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今年,我们的目标是申请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让少山红杏的品牌影响力再上一个台阶。”栾心波信心满满。

合作社还探索出“互联网+”销售新模式,注册抖音账号、微信视频号开展宣传,与青岛响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拓展电商渠道,联合顺丰、邮政等快递企业打通物流链路,通过直播带货将少山红杏销往全国。如今,少山红杏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农产品”,少山社区也成了市民周末打卡的“杏”福之地。

展望:农旅融合绘就乡村新图景

谈及未来,栾心波有着更长远的规划:“我们不仅要卖好杏,更要做好‘杏产业’,让少山红杏成为带动乡村旅游、农民增收的大IP。”合作社计划进一步推动少山红杏赏花、采摘与休闲观光、农家乐体验深度融合,通过持续举办杏花节、红杏采摘节,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少山,感受乡村美景与农耕文化。

从一颗红杏到一个产业,从百年文脉到乡村振兴,少山红杏的故事仍在继续。未来,这片承载着希望与甜蜜的红杏林,将以更优质的产品、更丰富的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让更多农民在产业发展中收获“杏”福,让百年果香飘得更远、更久。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高静文

来源:青岛晚报掌控全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