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绘千年昆仑,溯华夏根脉!《昆仑图志》以壁画艺术重现神话,让古老传说跃然纸上。本书为大16开,以《山海经》中的昆仑神话为核心,系统汇集昆仑元素于大型原创壁画作品中,展示昆仑文化全景。通过原创绘画与文字译注,生动再现昆仑山圣境、神怪、动物、植物等奇幻意象。本书融合
赵宗福 主编
相守春 编
米海萍 文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绘千年昆仑,溯华夏根脉!《昆仑图志》以壁画艺术重现神话,让古老传说跃然纸上。本书为大16开,以《山海经》中的昆仑神话为核心,系统汇集昆仑元素于大型原创壁画作品中,展示昆仑文化全景。通过原创绘画与文字译注,生动再现昆仑山圣境、神怪、动物、植物等奇幻意象。本书融合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深入挖掘昆仑文化的多重内涵,展现中华文明的源头精神,并以“视觉重构”为理念,将古籍转化为精美图文,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为读者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神话之旅。
《千秋拾雅:乾隆“三希”“四美”与“三友”》
段勇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千秋拾雅——乾隆“三希”“四美”与“三友”》一书以乾隆皇帝收藏的三组十幅书画珍品为研究对象,分别为统称为“三希”的《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统称为“四美”的《女史箴图》《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以及被称为“三友”的《梅花合卷》《君子林图》《十八公图》。作者通过考证清宫档案、题跋印鉴、流传脉络,深入剖析十幅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历史传承、宫廷收藏体系及“三希”“四美”“三友”的文化史符号意义,且创新性地将书画作品纳入紫禁城地理空间“三希堂”“四美具”“三友轩”中进行讨论。作者提出皇帝自命“十全老人”,未必完全源于其自述的“十全武功”,也很可能根植于其特有的包括书画收藏体系在内的“十全情结”。
次仁朗杰、范久辉 著
《珠峰下的声影:夏尔巴歌舞影像志》为2021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作者西藏大学次仁朗杰教授及文化学者范久辉先生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结县的陈塘镇(中国境内夏尔巴人最大的聚居地)进行长时间不间断的田野调查,收录了大量第一手陈塘夏尔巴歌舞的影像资料,并将其整理,按照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卷、仪式庆典卷、嘛呢戏剧卷三卷,对陈塘夏尔巴日常生活中的歌舞、仪式庆典中的歌舞和嘛呢戏剧进行了全面介绍。该书不仅是对少数民族族群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而且也对夏尔巴聚居区相关社区秩序的维护、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本书由上影元文化授权,是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的官方电影艺术画集。《浪浪山小妖怪》是《中国奇谭》系列短篇集的首部动画电影,由短篇集中的《小妖怪的夏天》原班主创团队历时四年倾力打造。电影以创新的视角重构了《西游记》经典,构建起一个既熟悉又充满奇幻色彩的 “平行时空”。在这里,小猪妖与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这几个看似平凡无奇的小妖怪,组成了一支别具一格的 “草根取经团”,毅然踏上了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西行之路。
本画集收录了电影中的角色设定、美术场景、经典镜头、人物立绘、动画线稿以及主创团队的官方手记等,全方位地将电影艺术的精华凝结于纸质作品中。其中,角色篇详细解读了包括角色性格背景、道具表情等完整的角色设定,记录了小妖怪们诞生背后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巧思。每一个线条、每一抹色彩,都蕴含着创作者们对角色的饱满情感和独特诠释;故事篇则记录了角色成长的高光时刻,回顾小妖怪们在冒险途中的每一个成长瞬间,从初出茅庐的懵懂,到历经磨难后的坚定,这些画面见证了小妖怪们如何一步步成为自己故事中的英雄;美术场景和动画线稿部分则展现了中式美学的水墨古韵与现代动画技术的融合,无论是云雾缭绕的山峦,还是神秘莫测的洞穴,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中式水墨动画的独特魅力,以传统中国画造型、用笔、渲染融合现代色彩、光影、透视,给读者原汁原味的中式动画美学体验。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作为中国水墨动画的摇篮,一直秉持着“不重复自己,不模仿他人,做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的理念。正如本片监制、艺术总监陈廖宇在画集制作组寄语中所说,《浪浪山小妖怪》是我们在新时期回答前辈们回答过的问题的一次探索,这肯定是一个远非完美的答案,更不是唯一的答案,但就像小妖怪们一样,我们也会在这条取经路上继续努力前行。
《金银器的春秋》
扬之水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金银器的春秋》是著名学者扬之水在金银器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也是一部探索金银器审美取向与时代风貌的力作,作为“文物看中国”书系入选国家“十四五”规划。本书聚焦唐、宋、明三个金银器发展史上的璀璨高峰,旨在讨论金银器进入中土后如何在不同的社会潮流和风习之下成为“艺术与生活中的艺术”。在叙述路径上,作者以纸上文献观察地下文物,将所得成果串以纹样,付以严肃的考据和疏丽的文字,用独特的视角考量历史时期观念与金银器审美取向塑造之间的联系,讨论金银器造型与纹样的设计意趣及其取向的流变。全书汇集八百余幅图片,近四十万字,图文互见,其中不乏作者近年来奔波全国获得的最新资料。小引就讲明书名来由,辨明撰写逻辑,分析重要概念;三章正文分别讨论唐、宋、明三代金银器;附论讨论了设计史视野中的金银器;后附有图片来源总览和后记。翻开本书,件件金银器与旁征博引的文字编织成网,定位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历史时空。透过它,依稀可见千百年前的动人时光。
《100年的新窑子(珍藏版)》
黑明 著
浙江摄影出版社
本书是摄影家黑明聚焦中国陕北山村新窑子,跟踪拍摄30年的纪实影像著作。黑明将镜头对准一个个勤劳朴实,虽有几分无奈却不乏改变命运理想的普通农民,以及他们天真可爱的下一代。尤为宝贵的是,书中的“新肖像档案”与二三十年前拍摄的新窑子老照片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照片不仅承载着新窑子一个世纪以来的沧桑巨变,更是让人看到中国农村正在经历几千年来最深刻的变革。100年的新窑子是一个山村的故事,也是中国乡土的真实写照。
《清代宫廷点翠首饰研究》
阮卫萍、景闻、仇泰格 著
岭南美术出版社
《清代宫廷点翠首饰研究》是是阮卫萍研究馆员为首的研究团队从2014年开始实施的一个研究课题。对故宫博物院所藏点翠首饰进行系统分析,书稿以点翠首饰文物为研究主体,结合文物与文献,研究点翠首饰的来源,制作费用等问题,深入分析点翠首饰的类型、功能,建立起首饰断代的标准。本书不仅记录了文物的类型和功能,还探讨了其背后的商业问题和历史文献,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物质见证,为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成果。同时,通过点翠首饰来源的研究,对清代造办处、著名银楼、节庆进贡等相关历史文献进行整理,探讨了点翠首饰制作背后涉及的商业问题。该书填补了目前国内关于清代宫廷点翠首饰的研究空白。
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丛书
《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
(美国纳尔逊—阿金斯艺术博物馆卷)
高政主编
安徽美术出版社
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丛书·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 美国纳尔逊—阿金斯艺术博物馆卷》,系中美文博界深度合作的学术成果。该书聚焦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纳尔逊—阿金斯艺术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系统呈现海外遗珍的学术价值与艺术成就。本书从纳尔逊—阿金斯艺术博物馆的中国藏品中精心挑选了211件/套最具代表性、历史文化价值最高的稀世珍品,包括商周青铜礼器、汉代漆器、唐代三彩等关键历史节点作品;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专家领衔国际团队,结合最新考古发现与科技检测数据,对每件文物进行年代考证、工艺分析及文化阐释;首次系统梳理该馆中国文物入藏源流,附录包含藏品编号、流传经历、展览记录等关键信息,为跨国文物研究建立标准化档案。本书既为学术界提供了海外中国文物研究的基准参照,亦通过高清图像与中英双语解读,建起公众认知中华文明的世界性窗口。
周庆富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又名《石头记》《金玉缘》,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是一部颇受重视的文学作品。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马来亚大学等共同举办的“万芳同梦——《红楼梦》文化展马来西亚特展”,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经典作品,为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与研究做出自己的努力。本书稿为该展览的配套画册,画册主编周庆富。本书内容分为程甲记梦、重圆梦影、留梦群芳三个部分,共收入100余件珍贵的红楼梦及其相关物品图片。
李正文 主编
湖北美术出版社
《马口窑》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主要对马口窑的艺术源流,文化传承,陶器的工艺、纹饰、鉴藏,以及马口窑艺术代表作进行论述;下卷对马口窑的三个重要窑口进行介绍,并对其陶器精品进行展示。按陶器类型、造型样式、纹饰题材、工艺制作、年代时间等方面归类收录。全书图片1000余幅,40余万字,系统而翔实地记载了马口窑系的整个发展脉络,集文献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于一体,堪称一部马口窑“全集”图书,系统全面地展示了湖北江汉平原近代制陶业的发展,为我国研究该地区近代文化和社会经济提供了一套极为珍贵的图像参考文本。
《佛前有花:敦煌壁画里的草木之美》
史忠平著
读者出版社
《佛前有花:敦煌壁画里的草木之美》是一部深入探索敦煌艺术中植物图像的匠心之作,主要讲述了敦煌壁画中的水陆草木之花、持于手中的供养之花、漂浮于空中的散落之花和作为图案的装饰之花。书中以敦煌壁画为窗,揭示了千年丝路上草木与信仰交织的美学密码。敦煌壁画中的每一株草木都承载着佛教义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意蕴,是敦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灵性符号。这部作品既是一部植物图鉴,更是一部文明对话史,邀读者在莲花藻井的纹样间、飞天舞动的竹叶下,领略绽放在敦煌石窟里的花木之美,体悟佛国净土中的异卉之妙,感受中国古代花卉画发展与敦煌石窟植物画发展中的互相影响、补充及套嵌关系。
《大众美育新教程超易上手书法课》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主编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立足新时代文化使命,肩负着让书法艺术“活起来”、滋养大众心灵、增强民族认同的重要使命,精心编纂《大众美育新教程 超易上手书法课》系列丛书,精选篆、隶、楷、行、草五体20册经典碑帖,构建从入门到进阶的系统学习路径,深刻展现中华书法艺术的精髓与时代价值,满足体系创新,科学分级(入门/进阶)+ 五体全覆盖 + 简繁双释文,构建结构化学习体系,显著降低研习门槛。
《弗里达·卡罗:我就是自己的缪斯》
(加)苏珊娜·巴贝扎特 著
朱一凡,阮静雯,李梦幻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弗里达·卡罗是20世纪艺术星河中璀璨的巨星,墨西哥先锋艺术与现代女性艺术家的杰出代表。这本传记如生动的纪录片,展现她传奇的一生:既有她与丈夫、艺术知音迭戈·里维拉牵缠激荡的罗曼史,也有她与多位艺术大师鲜为人知的交游。书中呈现大量弗里达的经典画作,她以无畏之姿打破艺术禁忌。那些特立独行的自画像如同钥匙,开启她灵魂深处的大门,清晰可见肉体的痛苦、流淌的墨西哥文化底蕴,以及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与坚韧。书中更汇集了她珍贵的私人收藏、档案照片及生活环境的影像。如今她的家已成为博物馆,若无法亲临,本书便是您的专属导游,带您深入这位传奇女艺术家波澜壮阔的世界,探寻其独特艺术风格与非凡创造力的源头。
当乔治亚·欧姬芙将画笔对准一朵花蕊的褶皱、一片兽骨的孤寂,或是一望无际的新墨西哥州荒漠时,她笔下的“家”早已超越了物理的边界,成为一种精神的坐标系。这本书,便是一把钥匙,带我们解锁这位“美国现代主义之母”用孤独与灵感构筑的私密宇宙。作为20世纪艺术史的颠覆者,欧姬芙以独创的视觉语言重新定义了“何为艺术”。本书以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分章,从纽约公寓中诞生的抽象花卉,到荒漠陋室里凝固的岩石与骨骼,每一幅作品都是她与世界对话的密码。我们不仅将剖析她如何以极简的线条、克制的色彩开创现代主义美学新范式,更将透过技法革新,窥见一个艺术家对“家”的终极追问——当物理空间不断迁徙(从繁华都市到荒芜边疆),当精神居所历经重构(从婚姻枷锁到灵魂独居),她如何将生命的裂痕转化为艺术的光芒?
(英)卡罗琳·杨 著
校逸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个站上名利顶峰的独立女性的成长史,阅读她的人生故事,分享她独立的人格、坚定的自我追求,以及她为自己创造的广阔而丰富的世界,可以从她传奇的一生中获得诸多关于人生和命运的启示。本书不仅聚焦香奈儿辉煌的时尚事业,更深入探寻其设计灵感背后的故事。从法国乡村的宁静风光到巴黎街头的繁华喧嚣,从艺术家的浪漫情缘到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剧变和动荡,香奈儿的人生经历与她的设计风格交织融合,共同铸就了永恒的时尚经典。
《卢坤峰墨兰说》《卢坤峰墨竹要述》
卢坤 峰著;卢勇 主编
河北美术出版社
《卢坤峰墨兰说》《卢坤峰墨竹要述》是一套讲解兰竹画法的经典系列图书。书中展现了著名花鸟画画家卢坤峰先生精湛的绘画技艺与理论研究成果,凝结了先生宝贵的绘画经验。该套图书系统地总结了墨兰、墨竹的画法及笔墨规律,对兰竹不同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式都分别进行了详细的步骤解读。本套图书在论述画理之余,还配有历代经典作品与卢坤峰精品作品赏析。该套图书图文并茂,讲解内容通俗易懂,于学习者多有启发。此套图书的出版可为当代花鸟画创作提供借鉴参考的典范和翔实的理论资料,是广大中国画爱好者临摹学习的优秀范本。
《烽火少年》
高水然改编
关景宇 赵宝林绘画
辽宁美术出版社
《烽火少年》描绘了一个抗日战争期间发生的故事。小山子和桂珍是抗日根据地曹王庄的儿童团员,他们两人经常配合八路军和民兵叔叔打击敌人。一次,他俩替受伤的八路军侦察员丁叔叔送信,在路上,他们甩掉了汉奸刘华堂,成功躲过了鬼子的巡逻队。当被看守岗楼的敌人盘问时,他们两人相互配合,巧妙地从敌人手中逃脱,却因刘华堂的告密再次被敌人追捕。最后,两人在撤退的过程中与八路军曹叔叔和侦察员们相遇,曹叔叔等人消灭了敌人,小山子和桂珍也胜利完成了这项紧急的重要任务。本书的绘画者关景宇和赵宝林擅长通过细腻而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与生动的场景。在《烽火少年》中,他们笔下的每一个角色都个性鲜明,无论是小山子、桂珍坚毅的面容、矫健的身姿,还是敌人的狡黠、凶狠的神态,都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对于场景的绘制,两人更是展现出了高超的技艺。书中,茂密的山林、陡峭的山峰、蜿蜒的小路,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真实感。此外,他们还巧妙地运用光影效果,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战斗氛围,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跟随故事中的人物一同经历着生死考验。本书在连环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中,融入了创作者的心血与对生活、时代的理解,希望本书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到连环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魅力。
《补书》
汪帆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浙江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汪帆,在二十年古籍修复实践的深厚积淀之上,写就《补书》。书中,她不仅详尽记录了与无数古籍的相遇——如何评估其破损状况,为饱受虫蛀、撕裂、脆化之苦的书叶量身定制修复方案;更以精准选配的手工纸张、巧妙的染色技艺,结合传统工具与技法,一步步赋予破损古籍新生。《补书》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指南。作者如同与朋友交谈般的亲切口吻,将复杂的修复步骤,纸张、糨糊、工具等材料选择背后的考量,以及应对挑战的智慧,清晰而生动地呈现。为了让读者深刻理解古籍修复的核心——纸张,她精选17种古籍修复手工纸张,裁切、粘贴入书。读者得以亲手触摸这些纸样的肌理,感受其厚度、韧性与色泽,获得对修复材料最真切的认知。书中还穿插着传拓技艺、曝书防蠹等与古籍保护紧密相关的传统活动,为理解古籍存续的生态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补书》不仅是一部详实的古籍修复技艺实录,更透过修复师指尖的每一次触碰与选配纸张的微妙考量,在微观层面展现了一部关于纸张、书籍及其所承载文明如何得以延续的生动历史。
《抗战时期中国设计研究》
彭圣芳 主编
山东美术出版社
基于战时中国后方的设计格局,本书以抗战时期的中国设计作为研究对象,聚焦“中国设计在抗战后方的发展”,将全书划分为“陕甘宁边区”“川渝”“滇粤桂”三个篇章。书中汇聚了国内设计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揭示了因西迁引发的传统工艺再发现与战时创造力迸发,展现了逆境中中国设计从生存突围到文化重构的成长图景,填补抗战时期中国设计发展的文献空白。《抗战时期中国设计研究》呈现了战时设计对生存需求的回应以及对民族文化的守护,补充了现有中国近现代设计史的内容,传递出设计在逆境中成长的力量。
王劲 编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本书立足学习者视角,强调学习的系统性与完整性,选取唐代欧阳询《张翰帖》《行书千字文》,颜真卿《争座位帖》《祭侄文稿》、唐玄宗《鶺鴒颂》、杜牧《张好好诗帖》、李邕《云麾将军碑》、陆柬之《陆机》等经典书迹。全书采用全彩印刷,图文清晰,最大程度还原书迹风貌,不仅适用于书法爱好者收藏,也便于入门者系统研习。读者在欣赏作品神采的同时,还可通过左右对照的方式细致品读与临写,有助于全面提升书法素养与书写能力。
戴敦邦绘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本作品是一部融合艺术创作与个人感悟的图文集,展现国画大师戴敦邦对老上海风情的深情回望。本次呈现的画作均出自戴敦邦先生的白描手稿,经由戴红倩先生精心设色再创作,正式出版面世。作者更首度自述创作心路,从敦煌壁画汲取传统养分,在工笔重彩中融入现代审美,谈及八九十年代“出国热”时坚守本土艺术的情怀,展现了文化守护者的使命感。戴敦邦以画笔凝固时代光影,用文字诉说艺术人生,打造了一部跨越时空的视觉史诗。
任维东 著
云南美术出版社
《云南观鸟手册》以图为主,辅以简要文字,通俗易懂,列举了330种云南常见及珍稀鸟类,详细论述了“观鸟前的准备”“观鸟看什么”“观鸟人应有的修养”“为什么要到云南观鸟”“云南常见及珍稀鸟类”以及云南主要观鸟地点等,并设置了“中文鸟名索引”。作为在云南观鸟的向导读物,服务于广大观鸟爱好者,精心打造成为研学的博物辅助读物,能够推动观鸟活动健康发展,促进人们爱鸟、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同时,该书也从云南鸟类多样性的角度展现了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
宋凡圣 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陈从周先生为中国当代园林界巨擘。本书精选陈先生作品百馀件,其中多书信、文稿、题跋,亦有匾额、对联和高头大轴,充分展现了文人日常书写与其人生之关系,根据陈从周先生书迹的特点,本书将其书法分为五个部分:“名山留真”部分书法为陈先生最具代表性作品,主要指先生在名山大川、古建园林之考察、研究、修复过程中所留下之书迹。“款识题跋”部分书法是先生在自己之书画作品、品鉴古人名作、指导弟子学习、题写名书等过程中所留下之书迹,或言志抒怀,或谆谆告诫,或沐手恭书,而画跋则因有绘画集之编而略之。“诗翰风雅”部分书法是先生书写诗词所留之书迹,或抄录先贤诗文,或赠录自作诗词,或有丧亲之痛,或流连园林,或品赏昆曲,诚可见先生之雅量。“梓室馀墨”部分墨迹包括日记、信札和文稿。“缘文块垒”部分墨迹为书写古今圣贤之诗文、字词、佛号、名句或祈福愿。
《从古典到现代:中国山水画临摹与创作》(7册)
王鉴 著
江西美术出版社
本书是首套以断代形式全景呈现中国山水画画风及技法的绘画教程,按魏晋南北朝 唐代 五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近代、现代等时期分为七册,涵盖了从魏晋到现代167位画家的175幅经典山水画,共计1000余幅步骤图。以“师古”为核心,提供扎实的临摹教学体系,搭建从学习传统到创作的桥梁。每册图书以“经典原作—技法解析—创作欣赏”三维一体的架构,首先对经典原作进行赏读,赏析其艺术风格和画境;其次通过四个临摹步骤的阐述,并以精准临作分步骤还原作品背后的绘画细节,分解其笔墨技法,使临摹过程一目了然;最后附以著者运用该册所涉朝代部分名家技法绘制的原创示范作品,为读者的个人创作提供借鉴。既是一把开启学习传统与当代山水画艺术的钥匙,也是一部山水画的演进史诗。
来源: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