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推介】济宁市2025年度小麦主导品种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4 00:05 1

摘要: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6.0天, 与对照济麦22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 叶片细长, 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7.4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整齐度好,穗层整齐, 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 白粒,籽粒硬质、较饱满。亩穗数44.1万穗,穗粒数34.

小麦田间表现

2025年7月9日,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发布公告, 决定遴选“鲁研951”、“轮选145”等5个品种作为济宁市2025年度小麦主导品种进行公示。

济宁市小麦主导品种(5个):

“鲁研951”、“轮选145”、“轮选49”、“济儒麦20”、“济儒麦19”。

鲁研951

鲁研951

特征特性: 半冬性。全生育期236.0天, 与对照济麦22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 叶片细长, 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7.4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整齐度好,穗层整齐, 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 白粒,籽粒硬质、较饱满。亩穗数44.1万穗,穗粒数34.7粒,千粒重46.5克。抗病性鉴定: 高感叶锈病, 高感赤霉病, 高感白粉病, 高感条锈病, 中感纹枯病。抗寒性好。品质检测:籽粒容重两年分别为795克/升、 800克/升, 蛋白质含量两年分别为13.6%、 14.3%, 湿面筋含量两年分别为32.8%、 26.3%, 稳定时间两年分别为3.9分钟、2.5分钟,吸水率两年分别为65%、63%,最大拉伸阻力两年分别为239Rm. E. U.、220Rm. E. U., 拉伸面积两年分别为40平方厘米、 34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 2018―2019年度参加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大区试验,平均亩产616.3千克,比对照济麦22增产2.5%;2019―202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71.0千克, 比对照济麦22增产6.1%; 2020―202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4.2千克, 比对照济麦22增产5.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5日―10月15日,亩基本苗15万―18万。注意防治蚜虫、锈病和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全部、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其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和临汾市的盆地灌区高中水肥地块种植。

轮选145

轮选145

二、 小麦品种——轮选145

审定编号:国审麦20200026

育 种 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实验基地

品种来源:济麦22/169-5Z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4.6天,比对照济麦22熟期略早。幼苗半直立,叶片宽短,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6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一般,抗寒性较好。整齐度较好,穗层较整齐,熟相较好。穗近长方形,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亩穗数45.1万穗,穗粒数33.6粒,千粒重43.3克。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两年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04克/升、799克/升,蛋白质含量14.49%、13.75%,湿面筋含量34.8%、35.8%,稳定时间1.8分钟、1.5分钟,吸水率59.5%、61%。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2.1千克,比对照济麦22增产2.30%;2017-2018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09.2千克,比对照济麦22增产4.80%;2018-2019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4.9千克,比对照济麦22增产4.7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20万-25万。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全部、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其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和临汾市的盆地灌区种植。

轮选49

三、小麦品种——轮选49

审定编号:20210150

育 种 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实验基地

品种来源:烟农19/师栾02-1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230天,比对照济麦22熟期略早。幼苗半直立,叶片窄,叶色浅绿,分蘖力较强。株高69厘米,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整齐度好,穗层较整齐,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48.3万穗,穗粒数33.1粒,千粒重37.1克。抗病性鉴定:高感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中感赤霉病。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11克/升、836克/升,蛋白质含量13.7%、15.3%,湿面筋含量31.9%、32.8%,稳定时间19.0分钟、10.4分钟,吸水率59%、61%,最大拉伸阻力709 Rm.E.U.、572Rm.E.U.,拉伸面积149平方厘米、117平方厘米。2018-2019年度品质指标达到强筋小麦标准。

产量表现:2017-2018年度参加中作小麦联合体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0.3千克,比对照济麦22减产2.8%;2018-201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6.5千克,比对照济麦22减产2.6%;2019-202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8.4千克,比对照济麦22增产0.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亩基本苗20万-25万。注意防治蚜虫、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的山东省全部、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其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和临汾市的盆地灌区种植。

济儒麦20

济儒麦20(原代号济农17287)

育种者: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丰收60/08 鉴75

特征特性:半冬性,全生育期 232.1 天,与对照品种济麦 22 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窄,叶色黄绿,分蘖力强。株高 82.8 厘米,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好,整齐度好,穗层厚,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粒,籽粒硬质,饱满度好。平均亩穗数 43.6 万穗,穗粒数 38.4 粒,千粒重 42.3克。抗性鉴定:高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高感条锈病,高感叶锈病,中感纹枯病,抗寒性较好。品质检测:籽粒容重 844 克/升、 825 克/升,蛋白质含量 13.0%、 13.3%,湿面筋含量30.8%、 31.0%,稳定时间 4.9 分钟、4.7 分钟,吸水率 58.0%、57.0%。

产量表现:2021—2022 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638.2 千克,比对照济麦 22 增产 3.42%; 2022—2023 年度续试,平均亩产 584.2 千克,比对照济麦 22 增产 5.48%;2023—2024 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609.0 千克,比对照济麦 22 增产 4.2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 月上旬—10 月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 15 万—18 万,注意防治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等病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的山东省全部、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其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和临汾市的盆地灌区种植。

济儒麦19

高产抗病耐寒小麦新品种——济儒麦19

审定编号:鲁审麦20210012

育种单位: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系千禾麦17与良星66杂交后选育。

特征特性:半冬性,幼苗半匍匐,株型半紧凑,叶色中绿,叶片上冲,抗倒性较好,熟相好。两年区域试验结果平均:生育期234天,熟期与对照济麦22相当;株高81.0厘米,亩最大分蘖107.7万,亩有效穗47.1万,分蘖成穗率44.4%;穗长方形,穗粒数35.0粒,千粒重44.2克,容重804.0克/升;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202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结果:中感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越冬抗寒性好。2018~2020年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结果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4.3%,湿面筋37.1%,沉淀值32.0ml,吸水率63.8ml/100g,稳定时间3.4min,面粉白度72.1。

产量表现:在2018~2020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产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607.8公斤,比对照济麦22增产3.6%;2020~2021年高产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2.5公斤,比对照济麦22增产4.9%。2022年6月“济儒麦19”在兖州区大安镇以831.86公斤的亩产量,创造了济宁有史以来小麦高产新纪录。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5~20日,每亩基本苗15~18万。注意防治叶锈病和赤霉病。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适宜区域:山东全省高产地块种植利用。

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邮箱:xyznjz2011@163.com

来源:新驿农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