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经营智慧》第六章:用造剑的精神培训员工(4)

摘要:在职培训是什么?为什么要施行在职培训?这是每一个企业主管都已经明确了的。松下幸之助指出,在职培训不是只要主管人员想要,就立刻可以实行了的,在职培训在匆匆忙忙之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大家都知道松下电器公司培养人才的两条途径,是在职培训和员工本身的自我启发。可是,在开

在职培训是什么?为什么要施行在职培训?这是每一个企业主管都已经明确了的。松下幸之助指出,在职培训不是只要主管人员想要,就立刻可以实行了的,在职培训在匆匆忙忙之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大家都知道松下电器公司培养人才的两条途径,是在职培训和员工本身的自我启发。可是,在开始实行以后效果并不很好,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忽略了实行在职培训所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因此,松下通过总结认为,必须将如下七大条件与日常行动结合,在职培训才有成功的可能。

一、只有了解是不够的

下面所列举的实行在职培训的前提,似乎稀松平常,可是,一但去做,却又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所以主管人员必须有坚强的决心和行动的表现。

关于实行在职培训的基本要件,M·L·美斯教授曾经指出下列五项:

1.权限的委让;

2.沟通;

3.互相信赖;

4.团体的构成;

5.指导基准。

松下认为,应该追加“参与计划”一项,使其成为六项。

必须再强调的是,主管只是了解上述五项是不够的,身为主管者应该拿出勇气,在日常管理上付诸实行。

二、不要怕承担责任

在工作的过程中,员工可以靠学习来增加知识与技能,因此可以说工作场所就是教室,每一件工作就是一本教科书。这种教室与教科书对员工来讲,含有无穷无尽的兴趣。

企业员工为什么能从日常工作的体验中学习东西呢?因为,工作场所有很多逼得我们不得不学习的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去判断决定,或者解决问题;而且工作本身也可以充当企业培训的研究室,让我们运用知识与技能来实验,或是做知识与技能适用结果的评价。

另一个理由是,很多工作都必须有人与员工配合。配合的对象很多,上司、同事、员工、其他部门的人、顾客、卫星公司、政府机关、学校、同行等,不胜枚举,而在这些人际关系之中,学习的机会是无限的,老师也处处可见。我们必须先有这种想法、这种意识,才能从日常工作的体验中学习东西。

所以松下指出,做主管的必须给员工实际行动的机会。换句话说,将权限赋于员工,因为责任可以使员工成长。可是,一般来说,当主管要将权限赋于给员工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不安和恐惧。不安的是将权限赋于给员工后,怕他经验不足而遭遇失败;恐惧的是怕他表现太好,抢去了自己的饭碗。此外,主管对职权的留恋,也是因素之一。它毕竟是自己掌握多年的东西,一旦要放手,难免有些怅然。各种心理上的障碍很多。因此,权限的赋予,虽然在理论上行得通,实际上却问题丛生。可是,要施行有效的在职培训,这个困难是非克服不可的。

在松下电器公司,按照企业在职培训的规则,给员工多少工作,就应该委以与工作相匹配的权限,使他在细节处不必事事请示,自始至终能自由裁量、独立处理。这样他才会有信心,而自动且积极地去从事工作。

松下总结说,独裁式的命令指挥,员工是不会心服的,最重要的是,让员工能心甘情愿地接受主管的命令。而要他们乐意接受,就必须让他们知道命令的真意和工作的内容,因此,让员工参与计划,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步骤。

三、让员工参与计划

将工作分配给某一个员工之前,要让他参与计划,发表意见。这样他才会有参与感,觉得自己的经验、意见或知识受到了重视,于是为了达成目标,会自动而积极地去工作。他会对自己说:“这件工作不是他人命令我做的,是我认为自己该做的。”因此在和谐的气氛中,一种自动自发、积极进取的体制,便由此而确立了。

四、不是训话,是沟通

分配了工作,就必须先互相沟通。这种沟通的目的,是给予员工工作上应注意事项的重点指导,并听取员工对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双向地互相沟通,不要演变成主管单方面的训话。

在企业间,沟通的方法很多,不过,员工迫切想知道的,就是自己现在的状况,或所完成的业绩,而答应他们的要求,也算是沟通的一种。

可是,很多主管为了怕麻烦,而有意回避这种沟通,这是大错特错的做法。严格地说,是自己阻塞管理的渠道,失去指导员工的大好机会。其实这种沟通就是在职培训的重点,也是日常管理不可或缺的要件。

五、互相信赖的风气

要员工成长,必须先造成这种环境。

第一,要让员工知道主管是信任他的。这种被信任的感受愈深刻,在职培训的成功率就愈高。

第二,主管与员工之间不要有隔阂,必须造成员工有什么意见,有什么困难,都敢向主管反映的风气。

主管人员的权威或地位,对于与员工的互相信赖关系的形成,丝毫没有帮助,最重要的是主管人员平常的作风和态度。事实上,无法信任员工的主管,已经失去了做主管的资格。

六、真正的“团体”是“和谐的集团”

在松下电器公司,提倡这样的口号,“工作是创造团体、培养团体的教师”,这句话含有深奥的意义;而主管对工作的分配方法,与团体的构成有密切的关系。

日本的种喜田教授曾经说过:“在进行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员工会感觉到‘我在成长中、充实中,在做人方面也在进步中’。根据这一原则,松下电器公司确信让员工树立‘我在做值得做的重要工作。为了圆满完成任务,我要下功夫认真地去做'的观念,是形成团体的重要条件。”

当然,不是集合几个人就可叫作团体的。松下指出,主管对工作的分配、对工作的指示,都能使每一个员工产生上述的想法,才能造成“真正的团体”的优良风气。在真正的团体中,主管要明确地指示工作目标,鼓动员工对工作的意愿;员工则要发挥团体的力量,共同努力完成业务目标,在这样的团体中,每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目标,也是团体的目标努力,才能确信自己在充实中、成长中。

因此,松下提倡这样的观点,团体的构成,不是消极地维持员工之间的和睦,应该一方面为培养有活力的员工而实行在职培训,一方面使它变成能如期完成工作,且有活力而积极进取的团体。

七、以现实的尺度决定训练基准

在一个企业中,由于员工的经验、知识、技能及担任的业务各不相同,所以在实行在职培训的期间,要测验他们到底进步多少、成果如何,必须有一个客观且公正的标准;缺少了这个训练基准,就不能做正确地判断与评价。

松下指出,企业要靠在职培训来培养工作的能手,所以,应该以工作为中心,而在职培训是以贯彻“工作为中心”作为第一要件。那么,什么是“工作的能手”?用什么标准来判断?

关于拟订训练基准的问题,松下认为,应将现有的“工作的能手”所具备的条件一一列举出来,然后召集这些“工作的能手”来做广泛地讨论。经过取舍选择之后,训练基准就制订完成了。

对训练基准的订定,多数主管会提出种种理由来反对,比如工人的新陈代谢快速,产品时常改变,时间上的不允许,恐怕浪费太多等。但松下认为,其实从时间和费事这个观点来看,在变化愈激烈的工厂中,愈能拟订训练标准,也愈划算。它不仅不是浪费,而且变化愈大愈需要训练基准。用合理的测量器来测量在职培训的施行效果,是刻不容缓的。松下电器公司就是这样积极推行与员工共同来拟订训练基准的办法,并用这个基准来测量日常工作,这样才能做到合理且有计划地训练员工。

静等听读《松下幸之助经营智慧》第六章:用造剑的精神培训员工(5)

来源:冉冉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