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1.2万名受阅官兵整齐列队,战车轰鸣,战机翱翔。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而在湖南桑植县医院的ICU病房里,一位102岁的老人正用颤抖的双手紧握手机,目不转睛地看着直播画面。
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1.2万名受阅官兵整齐列队,战车轰鸣,战机翱翔。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而在湖南桑植县医院的ICU病房里,一位102岁的老人正用颤抖的双手紧握手机,目不转睛地看着直播画面。
他就是抗战老兵彭长竹。当最后一个方阵走过天安门时,老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9点26分,在看完这场他期盼已久的阅兵后,老人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16岁的战场英雄
时间回到1938年,年仅16岁的彭长竹毅然报名参军。这个湘西少年或许没想到,自己即将经历怎样惨烈的战斗。
1939年秋,第一次长沙会战打响。彭长竹所在连队在新墙河畔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战友倒下了,就独自冲锋。在一次白刃战中,他的右眼被刺伤,腰部被划开一道长长的口子。鲜血模糊了视线,但他强忍剧痛,装死躲过了日军的补刀。
"天黑后,我咬着牙爬出战壕,血水混着泥土糊了一身。"彭老生前回忆说,“那时候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回去,继续打鬼子。”
从战士到"药王"
因伤退役后,彭长竹没有闲着。他带领乡亲们建起了"空壳树生药厂",用湘西大山里的草药,研制出治疗枪伤的"一天膏"、对抗疟疾的"救驾星"等七种特效药。
"那时候前线缺医少药,我们没日没夜地干。"彭老的女儿回忆道,“父亲常说,不能上前线杀敌,就要在后方多救几个战士。”
药厂的贡献得到了国民政府的高度认可,蒋介石亲笔题写"输财卫国"的金匾。但彭老最珍视的,是前线战士寄来的一封封感谢信。
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心
新中国成立后,彭长竹继续发光发热。80岁退休后,他捐出积蓄修村道、建学校、帮扶孤寡老人。村里人都说:“彭老就像我们的大山,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ICU病床上的彭老只有一个心愿:再看一次阅兵。当儿子把手机举到他面前时,老人浑浊的双眼突然有了光彩。看着现代化的人民军队,他的嘴角不停颤动,似乎想说些什么。
"我知道父亲在想什么。"彭老的儿子红着眼眶说,“他是在告慰那些牺牲的战友:你们用生命换来的新中国,现在很强大了。”
网友:他不是离去,只是光荣归队
彭老离世的消息传出后,无数网友自发悼念。有人说:"老人家不是走了,只是去和战友们团聚了。"也有人说:“他们用鲜血换来今天的和平,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在桑植县的青山绿水间,彭长竹长眠在了他深爱的土地上。而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让英雄的热血永不白流。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