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次和家里老人聊起改革开放,饭桌上总是能掀起点波澜。尤其是我奶奶,她嘴里念叨着“我们那时候一斤猪肉都稀罕成宝,现在倒是满街都是,但心里还是没以前踏实”。四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就像有人在大地上猛敲了一记锣,一下子把人们的命运给敲活了,也搅得烟火气越发复
每次和家里老人聊起改革开放,饭桌上总是能掀起点波澜。尤其是我奶奶,她嘴里念叨着“我们那时候一斤猪肉都稀罕成宝,现在倒是满街都是,但心里还是没以前踏实”。四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就像有人在大地上猛敲了一记锣,一下子把人们的命运给敲活了,也搅得烟火气越发复杂。有人说这是历史的洪流,甭管你在深巷里喝小酒,还是在高楼上敲键盘,都被裹挟着往前走。有谁真能拦住吗?
有一回我看到个帖子,说如果1978年那道门没打开,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模样?有人在底下跟帖问:“是不是我们还守着亩产千斤的庄稼地,吃着定量米,闹着电影票?”这问题不新鲜,老一辈人听了都爱皱眉,年轻人则撇嘴:“谁知道呢?也许穷,也许更好。”但真想细细算一笔账,改革开放像一场豪赌,赢的、输的都在人生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提到1978年,肯定绕不开安徽小岗村的那些农民。话说回来,小岗村18户人家一合计,把土地分了——算是真正拧开了瓶盖。其实那会儿谁都没底,干了这事儿不光冒风险,还差点要坐牢。但为了吃饱饭,啥都顾不上了。现在有人去凤阳,村口那块“分田到户”的石碑还是香火不断。农民们不光分了地,也分了点希望。记得十年前我去过一次,老村长还在门口摆着塑料凳“讲当年”,后生们则挤在旁边玩手机,完全是两个世界。
咱们肯定不能只看小岗村。那几年,不少港商、台商先是望着内地市场“试试水”,后来成了打头阵的“金主”。深圳当年还是“晒太阳种菜”的小渔村,现在谁还敢认门?我二叔就是在那会儿进了外企,每天穿着白衬衣,骑着自行车在厂门口抽烟。工资虽然不高,却能给家里寄点钱养活弟弟妹妹。外资进来了,工人、技术员还有底层小老板,生活都像被重新搅了遍。讲真的,失业的也有,富起来的也不少。一线城市的灯越亮,二三线小城却还是有不少人等着分蛋糕。
有人说那叫工业化加速度——是好是坏,谁也说不准。我的同学里,有的爹妈进了国企改制的大黑锅,后来“下岗”两个字几乎成了家里不愿多提的话题。那时不少厂子门口贴着招聘启事,更多的却是拍胸口找活的工友。听说东北那几年,满大街都是卖破烂、小摊贩,后来不少人还去了南方讨生活。可你要说没改革,厂子撑得住吗?或许大家都还在老体制内混日子,但年轻人的机会,未必多。
现实总是两面。大家嘴里说“现在生活压力大”,其实谁不是在账本里自找答案。房贷、车贷、小孩培训费——哪一样不是要扒层皮?有时候我跟朋友聊天,谈到教育和医疗,他们都认了,直言“再穷不能穷孩子,再病也得硬扛”。富豪的故事不常在小区里听到,可邻居家小伙子又去了外卖平台送餐。物质上的丰富,确实是挡不住的,家里冰箱里食物多了,但桌上的那点交流,有时候反倒淡了。以前小区门口下棋的大爷,一转眼发现他孙子在家里玩手游,不出来晒太阳了。
对于“社会冷漠”,有人说是市场化的副产品。小时候家里自来水都算奢侈品,现在什么都是钱衡量:摸一下大江大河,要买票;门口停车也要算分钟;连网上一句话也可能被算法算进“流量池”。看祖国美景要付费,电视点播要付费,读本书都要扫码。收入的确提高了,可用钱的地方更多。工资涨得慢,支出涨得快——老人们说日子变了,味儿也变了。母亲在厨房洗着碗,嘴里嘀咕:“这一年煤气就涨了两回价,以后可怎么整?”年轻人笑笑不说话,小孩子埋头刷视频,像是过着各自的小日子。
农民那头,机械化已经不稀奇。还记得县里头一次来了大型收割机,村里大爷围着看新鲜。土地都分了,大米玉米喷喷香。政策一变,种地成了“新职业”,有人甚至在直播间里教种菜。可生孩子压力也不小。城里人担心学区房,农村人怕养不起下一代。大家都图省心,有时候宁愿月薪少点,只求日子稳当不闹心。
有的网友不是没有怀念。他们说,如果没有改革,也许乡邻之间没那么陌生,贪官污吏或许也会少些,大家热乎劲更常见。可现实总归是个复杂体,方便的背后是规则的细化,也是情感的淡漠。村里老槐树下讲闲话的人多了,但小区电梯里的邻居面冷如霜。外面东西再多,心头牵挂少了。孩子小时候读书“象征性”要收点学费,后来变成一个大买卖,连看老师办公桌上的水杯都得小心,怕他给你多加点作业。
至于“金钱还是为人民服务”,群众心里其实最有数。逢改革开会,老头老太太坐电视机前碎嘴:“为咱老百姓好就行!”年轻人则是在跳槽群里看机会。有人说“人民心中自有答案”,但答案未必能一锤定音。改革不是神话,也不是全然的错路。就像小岗村十八户分田那一夜,没有人知道之后的生活会怎样。有人赌上了命运,有人接住了风口,更多的人还在路上——不管你愿不愿意。
饭桌上谈起老照片,家里人都用“当年赶的趟儿”自嘲。改革究竟带来了什么,可能还得过些年等新一代自己说出来。但有件事没变:谁也拦不住历史往前摇滚。窗外的风声不等人,有时候我们只有边走边看,边说边想。也许回头一看,哪些路走得好,哪些路步子太大——只有日子过下去了,那才叫确实。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