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9 月以来,小红书、抖音平台多账号集中推广美国普瑞克斯顿教会大学(Prixton Church University)的事件持续发酵。随着网友深挖,这所宣称 "获美国教育部认可" 的私立院校被曝存在长期反中倾向,其官网及社交账号多次发布针对中国政
2025 年 9 月以来,小红书、抖音平台多账号集中推广美国普瑞克斯顿教会大学(Prixton Church University)的事件持续发酵。随着网友深挖,这所宣称 "获美国教育部认可" 的私立院校被曝存在长期反中倾向,其官网及社交账号多次发布针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无端指责,甚至公开支持分裂势力观点。更令人震惊的是,面对铁证,部分涉事博主不仅拒绝道歉,反而抛出 "网友恶意抹黑"" 政治打压教育 " 等阴谋论言论,将商业推广的利益至上与信息传播的责任缺失暴露无遗。
一、集体推广疑云:"学术推荐" 背后的利益链条
事件最初由小红书用户 @留学观察员 于 8 月 29 日引发关注。该用户发布对比视频指出,包括 @北美留学通(粉丝 28 万)、@博士申请指南(粉丝 15 万)在内的 7 名博主,在 8 月 25 日至 28 日期间密集发布普瑞克斯顿教会大学的 "探访 vlog" 和 "申请攻略",内容高度雷同且均回避学校神学教育核心定位,转而强调 "无需语言成绩""1 年获博士学位 " 等吸引点。
"所有视频都提到 ' 独家合作通道 ',但对学费、认证细节含糊其辞。"@留学观察员 在后续补充调查中发现,涉事博主的推广内容存在明显商业合作痕迹:某抖音博主在直播中不慎露出与校方签订的推广协议,显示单条视频报酬达 3 万元,若成功推荐学生报名可额外获得学费 15% 的佣金。网易新闻获取的内部消息进一步证实,该校通过香港中介公司与 20 余名博主建立合作,推广预算超 500 万元。
这种 "撒网式推广" 迅速见效。截至 9 月 1 日,小红书相关笔记累计点赞超 12 万,抖音话题 #美国小众高性价比博士项目 播放量突破 800 万。不少用户在评论区咨询申请流程,有家长留言 "准备让孩子放弃国内考研",全然不知背后隐藏的风险。
二、反中实锤曝光:院校背景的 "政治陷阱"
随着讨论升温,网友 @国际教育打假联盟 于 9 月 1 日发布万字长文,揭露普瑞克斯顿教会大学的真实面目。该账号通过截图对比显示,该校官网 "国际事务" 板块长期刊登涉疆、涉港虚假信息,2024 年 12 月发布的 "年度报告" 中甚至将台湾地区列为 "国家";其官方 Facebook 账号更在 2025 年 7 月转发支持 "港独" 分子的帖子,称 "香港应享有完全自治权"。
"这所学校根本不是正规学术机构。" 教育领域博主 @认证专家 Mike 指出,普瑞克斯顿教会大学虽宣称 "获美国教育部认可",但查询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数据库发现,其认证机构 "全美大学甄选委员会(ACICS)" 早在 2020 年就因标准过低被美国教育部取消联邦认证资格,与曾被曝光的 "签证工厂" 费尔法克斯美国大学(FXUA)属同一认证体系。更值得警惕的是,该校香港分校未在教育局注册,却以 "联合办学" 名义招收内地学生,涉嫌违规运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建军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海外院校推广必须建立政治立场审查机制。教育交流的前提是尊重国家主权,任何借学术名义传播反中思想的行为,都应受到法律制裁和行业抵制。"
三、博主狡辩引众怒:阴谋论掩盖利益真相
面对确凿证据,涉事博主的反应却呈现两极分化。9 月 2 日,@留学干货君 等 3 名小体量博主删除推广内容并发布道歉声明,承认 "未核实学校政治立场,存在失职";但头部博主 @北美留学通 却在 9 月 3 日的直播中强硬回应,称网友爆料是 "竞争对手恶意策划的抹黑",甚至暗示 "背后有官方势力打压民办教育",其直播间弹幕瞬间被 "恰烂钱"" 毫无底线 " 等批评刷屏。
更具煽动性的是 @博士申请指南 发布的澄清视频。该博主声称 "所谓反中言论是翻译误差",并拿出伪造的 "中国驻美使馆认证文件",直到网友指出文件编号格式错误才紧急下架。这种拙劣的狡辩引发连锁反应,抖音平台数据显示,9 月 4 日当天,涉事博主账号集体遭遇 "脱粉潮",@北美留学通 单日掉粉超 3 万,相关推广视频投诉量突破 20 万次。
"博主的阴谋论说辞,本质是用民粹情绪掩盖商业投机。" 传媒学者张敏分析,"部分自媒体长期依赖 ' 信息差 ' 盈利,当自身利益受损时,便通过制造对立转移矛盾,这种行为严重污染网络生态,必须通过平台规则和法律手段双重规制。"
四、平台监管遭质疑:审核漏洞谁来买单
事件暴露出的平台监管漏洞同样触目惊心。记者调查发现,普瑞克斯顿教会大学的推广内容均标注 "教育咨询" 标签,规避了 "境外机构推广" 的特殊审核通道。根据巨量引擎 2024 年公布的教育类广告审核规则,境外院校推广需提交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名单证明,但涉事内容却未经过该环节审核便直接发布。
9 月 5 日,小红书发布《关于规范境外教育机构推广的声明》,承认 "存在审核疏漏",已对 17 个涉事账号采取限流措施,下架违规内容 43 条;抖音则表示将 "回溯审核流程,严肃处理失职审核人员"。但这样的回应未能平息公众不满,# 平台审核形同虚设# 话题在微博阅读量迅速突破 2.3 亿,网友呼吁建立 "境外机构推广黑名单制度",对涉及敏感立场的主体实施永久禁入。
中国广告协会法律与道德工作委员会专家朱巍指出:"教育类推广不同于普通商品广告,其涉及价值观引导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平台不能仅依赖技术审核,必须建立专门的政治立场审查团队,对境外机构背景进行穿透式核查,否则就是对用户的失职。"
五、行业反思与警示:流量时代更需坚守底线
此次事件已引发连锁反应。9 月 6 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关于警惕境外不良院校招生陷阱的提醒》,明确将普瑞克斯顿教会大学列入 "重点关注名单",提示留学生 "仔细核查院校资质和政治立场";中国互联网协会则启动 "自媒体教育内容自律计划",号召行业建立 "推广前背景审查、推广中动态监测、推广后责任追溯" 的全链条机制。
对于广大用户而言,这场风波也敲响了警钟。"以后看到 ' 高性价比 '' 独家通道 ' 的留学推广,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有过留学申请经历的王同学表示,"除了查教育部名单,还要通过多个信源核实学校背景,避免被博主的花言巧语误导。"
夜幕下的互联网,流量与利益的诱惑从未消失,但当教育交流沦为反中工具,当知识分享变成赚钱骗局,每个参与者都需自问: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自媒体生态?这场由海外院校推广引发的信任危机,或许将成为重塑行业伦理的重要转折点。
来源:MBA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