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就在这么一盘看似完美的菜面前,评委只咬了一口,就皱着眉头说:“啧,肉太老了!”
一盘热气腾腾、皮黄肉嫩的白切鸡摆在评委面前,香气扑鼻,光看就让人流口水。
可就在这么一盘看似完美的菜面前,评委只咬了一口,就皱着眉头说:“啧,肉太老了!”
这是在美食综艺《炙热游戏·百厨大战》里的一幕。
主角不是别人,正是奥运跳水冠军全红婵的哥哥全进华。
这场白切鸡引发的“风波”,不仅让节目现场火药味十足,还在三天后引来了央视的点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5年9月优酷热播的美食综艺《炙热游戏·百厨大战》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参赛者——全进华。
作为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哥哥,他来参加这个节目,可谓是备受关注。
在现场,他发挥自己的厨艺,带着家乡广东湛江的骄傲,端出了一道地道的白切鸡。
这可不是随便从超市买来的冷冻鸡,他用的是自家养了180天的走地鸡,喂的是五谷杂粮,烹饪手法也是湛江传统工艺:
清水慢煮,冰水浸泡,保留鸡肉的原汁原味,皮脆肉紧,蘸上姜蓉酱,是广东人餐桌上的“白月光”。
全进华在节目中信心满满,主持人岳云鹏还cue了他一句:“你妹妹可是世界冠军!”
全进华笑得有点腼腆,回应说:“她给我们家带来了很多改变,生活环境都变好了。”
比赛现场,他动作麻利,刀工利落,很快就端出了一盘色泽诱人的白切鸡,介绍时还特意强调:
“我们湛江的白切鸡,得养够天数,皮才够脆,肉才够香。”
可万万没想到,评委们尝了一口后,脸色却不太对劲。
评委之一直截了当地说:“这鸡肉有点老,不够嫩。”
岳云鹏也补了一句:“肉有点硬。”但岳云鹏后面及时找话圆回来了,但明眼人都知道,岳云鹏也吃不惯这一道白切鸡。
最终这道承载着家乡味道的白切鸡没能打动评委,全进华止步首轮,惨遭淘汰。
被淘汰后,全进华显然有点不服气。
他在赛后采访中语气坚定地说:“评委说得有道理,也没道理,像那种30天、60天的嫩鸡,给我我都不要!”
这话说得铿锵有力,带着点广东人的倔强和对家乡味道的自信。
他还半开玩笑地补了一句:“不懂吃的人,可能就喜欢那种嫩嫩的童子鸡吧。”
全进华的“硬刚”瞬间点燃了网络,节目播出后,网友们炸开了锅。有人调侃:“评委这是没吃过正宗的白切鸡吧?广东人表示这鸡要是嫩得跟豆腐似的,那还叫白切鸡吗?”
还有人直接喊话:“全哥说得对!30天的鸡在广东会被投诉的!”
这次全红婵哥哥带着自家土鸡上节目,纯粹是为了推广湛江美食,结果却被评委“ diss”了,实在是让人有点心疼。
这场争议的核心,其实是白切鸡背后的“地域密码”。
在广东,尤其是湛江,白切鸡讲究的是选用老鸡,肉质紧实有嚼劲,皮要脆、骨要香,蘸酱吃的是那种原始的鲜美。
反观评委的评判标准,似乎更偏向于“嫩滑”口感,可能更符合某些现代餐饮的通用审美,比如追求细腻的肉质和入口即化的体验。
这种差异,归根结底是地域饮食文化的碰撞。
评委可能没吃过湛江老鸡的“硬核”口感,全进华也很难接受自己的心血被一句“肉太老”否定。
事件发酵了三天,9月5日中国新闻网(央视旗下的媒体平台)发文为这场风波定调。
白切鸡的争议,恰恰反映了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文章还温和地建议全进华:
在全国性舞台上展现地域特色时,可以稍微灵活一点,尝试用更开放的方式介绍自己的菜品,而不是用“非此即彼”的态度去划清界限。
面对与自己口味不同的菜品时,不妨多一些文化理解,少一些“一刀切”的评判。
毕竟美食的意义不在于统一所有人的味蕾,而在于让每一道菜背后的故事和文化都能被看见、被尊重。
这番话说得不偏不倚,既肯定了全进华对家乡味道的坚持,也点出了评委在评判时的局限性。
官媒的点评像一剂润滑剂,让这场原本火药味十足的争论多了一份理性与温暖。
要说全进华,除了“全红婵哥哥”这个身份,他本身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妹妹全红婵凭借跳水天赋一举成名后,家庭条件改善了不少,但全进华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做农产品推广达人。
他通过直播带货,帮家乡的农民卖荔枝、菠萝、土鸡等特产,实打实地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这次参加《炙热游戏·百厨大战》,他不仅是为了展示厨艺,更想让全国观众认识湛江的美食文化。
节目中,全进华提到妹妹全红婵时,眼神里满是骄傲。
他曾在巴黎奥运会现场为妹妹加油,赛后还泪洒当场,承诺回家要做白切鸡给妹妹吃。
这份兄妹情深,让不少观众对他的好感度直线飙升。
即便在综艺里被淘汰,他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美食“正名”。这种接地气的真诚,难怪网友们都站他这边。
这场白切鸡的风波,说到底没有绝对的对错。
全进华的白切鸡,代表的是湛江人对传统味道的坚持:老鸡的嚼劲、皮的脆爽、蘸酱的点睛之笔,这些都是广东饮食文化的精髓。
两者的碰撞,就像北方人爱吃硬面饺子、南方人偏爱软糯米团一样,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天然差异。
如果非要说这场争议里有什么值得反思的,我觉得是沟通和理解的缺口。
全进华或许可以更柔和地向评委解释白切鸡的文化背景,比如讲讲湛江人为什么爱用老鸡,背后的饮食逻辑是什么。
而评委们在面对陌生的地域美食时,也可以多问一句“为什么这样烹饪”,而不是急于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
毕竟,美食综艺的魅力不就在于让观众看到千百种味道的碰撞吗?
如果都按一个模子评判,那多没意思!
信息来源:
来源:微光的藏书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