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朋友圈刚刷到一条吐槽:“我妈又逼我相亲,烦死了。”下面一堆点赞,没人说话。
朋友圈刚刷到一条吐槽:“我妈又逼我相亲,烦死了。”下面一堆点赞,没人说话。
刷过去那一刻,突然意识到:原来把私事挂嘴边,已经变成日常。
可几天后,那位朋友删了动态——估计是发现亲戚截图发给老妈,战火升级。
这场景太熟,谁没踩过坑?
炫耀、抱怨、抖家事,像三颗连环雷。
先说炫耀。
发奖金截图、秀包秀表那一刻,爽是爽了。
但回头想想,点赞里有多少真心?
更多是“又显摆”的吐槽。
心理学老话:过度优越=社交排斥。
低调不是装,是替自己省麻烦。
再说家事。
谁家锅底没点灰?
把婆媳大战、夫妻冷战全直播,听的人尴尬,传的人添油加醋。
数字时代,截图比风快。
一句“我家那位真懒”可能变全群笑料。
边界感不是冷漠,是给彼此的呼吸缝。
最后,抱怨。
谁还没深夜破防过?
但天天广播“我好累”,听久了就只剩“又来了”的表情包。
情绪需要出口,可出口得找对人。
把伤口递给错的人,等于再割一刀。
真正想帮的,一两个就够。
所以,闭嘴不是高冷,是低成本护身符。
嘴严了,耳朵就多了。
省下炫耀时间,去练个技能;把家事留在餐桌,留点温度;把情绪留给树洞,留点体面。
社交不是大喇叭,是滤网。
会筛的人,路越走越宽。
来源:游乐园中尽情玩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