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用三年时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唐诗之都”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6 18:22 1

摘要:9月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诗道终南 心意长安’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西安市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利用三年时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唐诗之都”文化品牌。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

9月5日,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诗道终南 心意长安’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西安市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利用三年时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唐诗之都”文化品牌。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安市文物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

《实施方案》明确保护路径

作为唐代都城长安,西安是唐诗创作与传播的核心舞台,李白、杜甫等诗人曾在长安留下大量描绘城市风貌与人文精神的诗篇。据统计,现存5万多首唐诗中,“长安”一词出现过1400余次。同时,大明宫、大雁塔等遗址也为唐诗文化提供了独特的实物载体。

《实施方案》围绕唐诗之都建设展开多途径、多形式的探索和尝试,在围绕“诗从何处来,诗向何处去”加强研究阐释的同时,更加注重推动唐诗文化与民众生活相融合、与文商旅发展相融合,用两年半的时间,到2027年底,分四个阶段,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唐诗之都”品牌。

《实施方案》安排了理论研究及发展规划工程、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工程、文商旅深度融合工程、品牌塑造重点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项目等5个方面、26项具体工作任务,突出唐诗搭台、旅游引路、经济唱戏的模式,推动“唐诗之都”之都建设。

特色旅游线路 推动唐诗文化资源转化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安建设“唐诗之都”的抓手和灵魂。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将联合西安市文物局,依托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全省文旅资源普查,系统梳理大雁塔、华清池、兴庆宫、青龙寺等唐诗遗迹点位,设置唐诗文化资源保护统一标识,加强保护利用。持续推出特色旅游线路,推动唐诗文化资源转化为高品质旅游产品。

围绕唐代诗人文化遗址提升、唐诗文化旅游IP培育、唐诗文化新标识建设、唐诗文化演艺发展等方面,整合唐诗文化资源,统筹文旅体验板块,策划实施一批社会效益好、经济附加值高的唐诗主题项目,同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完善唐诗文化品牌建设项目结构。抢抓环城墙文旅商圈建设机遇,新增一批唐诗主题文化场景,丰富环城公园文化内涵,以项目建设为打造唐诗文化品牌提供有力支撑。

唐诗系列活动 展示唐文化魅力

唐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山河旅行指南 ”。市文旅局以四时变化为动线,以唐诗名句为索引,以知名景区为支撑,创作了《唐诗里的长安》主题推介词,并采取“精品演出+旅游推介+文化交流+项目招商”四位一体的城市宣传营销模式,持续开展“跟着唐诗游长安”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引导支持文旅企业推出唐诗主题旅游商品,择优推荐参加中国旅游商品大赛,持续扩大唐诗文化品牌影响力。在微短剧、自媒体领域,加强“唐诗之都”内容发布,构建以“唐诗-长安”为核心的全媒体矩阵,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唐诗文化魅力。

从热播电影《长安三万里》到总台龙年春晚《山河诗长安》,千年古都的文化自信在诗意中肆意流淌。去年,央视总台在西安举办“2024长安中秋诗会”,在海内外引起轰动;我市也通过举办“祖脉秦岭 诗意长安”等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极大提升了西安“唐诗之都”的品牌影响力。

近期,西安市将继续推出“中秋诗会”、秦岭文化展演展示季活动,统筹抓好各类文艺演出、诗歌创作、朗诵表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唐诗文化品牌。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