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句话没来得及说出口,视频已经冲上热搜。20岁,大二,回家想躺平两天,结果穿着睡衣打盹的样子被亲爹直接发到网上。
“爸,你干嘛拍我?
”
这句话没来得及说出口,视频已经冲上热搜。20岁,大二,回家想躺平两天,结果穿着睡衣打盹的样子被亲爹直接发到网上。
肩膀露着,头发乱着,评论区吵翻了:有人骂爹越界,有人笑女生矫情。
最扎心的是,点赞最高的留言只有六个字——“我爸也这样”。
这事儿听着离谱,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有人小时候写日记,被爸妈当破案现场逐字朗读;有人大学放假回家,房门永远形同虚设;还有人朋友圈被亲妈刷屏,从小班尿裤子到高考准考证,360度无死角直播。
你以为长大就能躲过去?
不,成年只是换了个壳继续裸奔。
说到底,不是爸妈坏,是他们压根没学过“边界”这俩字怎么写。
小时候抱着你洗澡是疼爱,青春期后还推门就进就成了惊吓。
更尴尬的是,他们真心觉得“我生的,看一眼怎么了”。
这句魔咒一出口,再硬的道理都变软。
数据也挺冷。2024年那份年轻人隐私调查,60%的人被家长晒过糗照,其中一半直接社死。
你以为只是照片?
不,那是社交账号的裸奔现场。
有人面试被HR翻出童年光屁股照,有人相亲对象刷到亲妈发的“我家闺女不会做饭”,当场劝退。
数字时代,隐私不是奢侈品,是生存刚需。
心理学圈子的说法更扎心:边界感缺失的孩子,长大容易焦虑、社恐,连谈恋爱都战战兢兢。
APA给的建议听着简单——青春期后,家长得学会敲门,问一句“我能发吗”。
可实操起来,比登天还难。
毕竟,让爸妈改习惯,比让猫不偷腥还反本能。
法律也在慢慢补课。
欧盟那边,家长乱发娃照片可能吃官司;国内虽然没罚那么狠,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已经点名批评“过度晒娃”。
只是法规再严,也拦不住亲爹亲妈那颗“分享美好生活”的心。
回到开头那姑娘。
视频发酵后,她爸把作品删了,晚上煮了碗面端到她房门口,小声问:“爸是不是给你添麻烦了?
”女生没吭声,把面吃了。
第二天她回学校,行李箱里多了张纸条:以后拍你,先问。
算迟到的进步,还是亡羊补牢?
见仁见智。
最后留个问题:如果明天醒来,你爸妈突然说要给你所有朋友圈点赞前都先私信确认,第一反应是感动,还是别扭?
来源:小南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