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妇忍辱生下鬼子后代,儿子为断绝血缘打一辈子光棍 序号-902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5 23:58 1

摘要:后来那辆大卡车载走了韦绍兰和村里其他妇女。她们一个接一个被拖去二十多公里外的那个地方。沙子岭,日军的临时据点。屋子里气味很怪,刀和枪总是有人把着。她们不敢哭也不敢喊。

谁会一出生就背负别人的错误呢?

已经很久没有听到村口那棵老樟树下的闲话,罗善学的名字偶尔还是会飘进耳朵。

母亲韦绍兰年轻时的冬天,外面大雪铺天盖地。她带着女儿拼命跑。仿佛那时候别无选择,总归要往山里钻。枪声不遥远,日军就在背后。

后来那辆大卡车载走了韦绍兰和村里其他妇女。她们一个接一个被拖去二十多公里外的那个地方。沙子岭,日军的临时据点。屋子里气味很怪,刀和枪总是有人把着。她们不敢哭也不敢喊。

白天做饭烧水洗衣服,晚上就要对日军言听计从。每个人都怕出错。罗善学的母亲也一样,三个月黑夜像吃掉了半辈子。第一个月肚子就有变化了。她看到肚子的变化害怕得想结束一切。

孩子还是留了下来,因为舍不得女儿。总有人要为了亲人坚持下来。她最后想法子,等鬼子换岗时,她和女儿逃了出来。三天三夜没停歇。回到自己家,屋檐下熟悉得很,但家里早变了。

丈夫冷冰冰,村里人看她怪异。没人安慰,大家的话语都是伤人的。韦绍兰怀了日本人的孩子。小女儿又死在路上,没撑过颠簸。韦绍兰那时候快撑不下去了,想喝药了结这一切。

婆婆发现了她,留住了命。婆婆告诉儿媳,责任不在她。她还帮着保下肚子的孩子。罗善学出生后,只有奶奶护着他一点。村里人早都知道他是谁的孩子。他还小,总觉得周围的人都在盯着他。

有时候他去河边钓青蛙,别的孩子抢他的竹竿,说些难听的话。母亲也解释不了,只能安慰他,说以后自己会好起来。可是孩子误解不了,大人们也只有各自的难。

养父对他一点没好脸色,打骂、差使,病了也没人管。罗善学很早就没上学,只能去帮伯伯家放牛,赚点零钱。他一天到晚都想知道,自己被讨厌,到底是为了什么。

终于那年放露天电影,大家都来看日本鬼子的片子。他站后排,大家看戏,他像是在看自己。原来,他流着日本人的血。那一晚,罗善学怎么也睡不踏实。

母亲给他起名,用最普通的姓氏。等他长大,兄弟姊妹有人早早出门,有人嫁了出去。他留在村里最久,光棍一辈子。他从不怪养父。家里的人走光了,他一人照料老父。

他没别的能做。看见祖母的坟草长高了,他就去锄一锄。看到村里小孩学放牛,他把牛拴到低洼地带,天黑就吹哨归家。有很多年,没人正眼看他。

很多年后,村里人才开始说他其实是个老实人。老人身上已经闻不到什么日本味了。这个标签慢慢淡了。谁也想象不到,他母亲当年站出来,亲口对外讲了那段日军遭遇。

2007年新闻让这个故事又被翻出来。日本最高法院不要证据,说过去的事不算什么。全国播了新闻,大家都说不公平。韦绍兰站出来,把经历摆在众人面前。

罗善学不再回避自己的身世。他说如果见到父亲只想报仇。养父再跋扈,他依旧做儿子的事。

他没骨气怨谁,这村里的人也止不住风言风语。有人说他养的牛比谁都壮。有孩子偷偷把稻草塞他门口,没人再踢破他灶上的锅盖了。

大家都明白,他和母亲都是遇难的人。很多事情都没有对或者错。

三个弟妹都离开了家,他们有自己的路。罗善学还在,一直在。光棍一生,没能让人忘掉他是谁的孩子。可是慢慢的,也没人会提起了。

母亲年老时,常常唠叨当年的雪天。罗善学扒着门槛,听不真切。好了伤疤总有人忘,旧事随风去,该记住的还会有人记住。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