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成功不等于治愈!潜伏的休眠细胞如何清除?防复发措施有哪些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7 21:00 1

摘要:李女士,42岁,查出左侧乳腺癌,是浸润性导管癌,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都是阳性,HER2阴性,肿瘤2.5厘米大。淋巴结活检发现3个淋巴结里有1个出现微转移。医生说是IIA期。她做了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检查切缘没问题,手术很顺利。

乳腺癌术后的风险案例

李女士,42岁,查出左侧乳腺癌,是浸润性导管癌,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都是阳性,HER2阴性,肿瘤2.5厘米大。淋巴结活检发现3个淋巴结里有1个出现微转移。医生说是IIA期。她做了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检查切缘没问题,手术很顺利。

不过,医生说了,手术只能切掉肉眼能看见的,她的血液或者骨髓里可能已经有癌细胞了,有些可能还在睡觉。所以,李女士接着做了术后辅助治疗。

她先是做了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化疗,然后是多西他赛,一共8个周期,目的是干掉可能存在的微转移和休眠细胞。然后做了胸壁和淋巴结放疗。口服他莫昔芬5年后,换成了芳香化酶抑制剂,打算吃10年,一直压制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休眠细胞。

李女士特别听话,完成了所有治疗,内分泌治疗也坚持着,术后每6个月都去复查。现在术后8年了,没发现复发。

肠癌术后的复发案例

王先生,58岁,3年前因为乙状结肠腺癌做了腹腔镜手术,是中分化腺癌,IIIB期。术后检查切缘没问题,但是有脉管侵犯。术后,他做了6个月的化疗。治疗结束后3年里,复查癌胚抗原和CT都没事。王先生以为好了,就没再坚持复查。

术后第5年,王先生开始腰背疼,而且越来越厉害。复查发现癌胚抗原高了,达到125纳克/毫升。PET-CT和核磁共振发现,椎体和骨盆有多处骨破坏,肝右叶有个3厘米的转移灶。肝穿刺活检证实是转移性腺癌,免疫组化结果也符合结直肠来源。医生诊断是乙状结肠癌术后骨转移、肝转移,已经是IV期了。

王先生很不理解,明明手术成功了,化疗也做完了,怎么还会复发?医生解释说,当年术后很可能体内已经有扩散的休眠肿瘤细胞了,这些细胞潜伏多年后,被某些因素激活,最后转移到了骨和肝。现在,他只能接受晚期肠癌的治疗了。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就算做了标准的辅助治疗,短期没复发,休眠细胞的威胁还在,如果放松警惕,可能错过早期治疗。

手术的局限和休眠肿瘤细胞的威胁

对癌症患者来说,如果手术成功,切缘干净,这当然是好消息。但是,手术成功不代表完全没事了。手术前或者手术中,有些癌细胞可能通过血液或者淋巴管跑到了身体的其他地方(比如骨髓、肺、肝)。这些跑掉的癌细胞,有些会马上长大,形成转移灶;还有些可能会进入休眠状态。这些休眠的肿瘤细胞,就是远期复发的罪魁祸首。认识到这一点,好好应对,才能提高治愈率。

休眠肿瘤细胞:看不见的潜伏者

1. 什么是肿瘤细胞休眠?

指的是跑到远处器官的肿瘤细胞,暂时不怎么活动了,就像睡着了一样。它们可以活很久,而且不会形成明显的肿瘤。所以,CT、核磁共振、PET-CT和肿瘤标志物都查不出来。休眠是癌细胞在环境不好时(比如没血管供血、免疫系统盯着、没生长信号等)的一种生存方法。

2. 休眠细胞怎么会被唤醒?

休眠肿瘤细胞不是一直睡觉。当身体环境变了,它们可能会醒过来。已知的原因有:慢性炎症、组织损伤和修复、免疫系统下降、激素水平变化、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重塑等。唤醒机制很复杂,跟肿瘤细胞自身和周围环境都有关系。具体的触发因素和机制还在研究中。

怎么清除或控制这些潜伏者?

现在还没办法完全清除所有休眠肿瘤细胞,只能综合应对。

1. 术后辅助治疗是主要方法

辅助化疗:用药物杀死或压制微转移和休眠细胞的生长,减少残留癌细胞(因为化疗对睡觉的休眠细胞效果不好,主要针对活跃生长的细胞)。手术切掉主要肿瘤后,用化疗药物杀死或抑制残留在血液、骨髓和其他器官里的少量癌细胞。疗程和方案根据癌症种类、分期、复发风险来定(比如李女士做了8个周期的化疗)。

辅助内分泌治疗:主要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通过阻断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对肿瘤细胞的刺激,长期抑制休眠细胞的生长和激活。通常要吃5-10年(比如李女士吃了10年内分泌治疗)。

辅助靶向治疗:如果癌症有特定基因突变(比如EGFR突变的肺癌、HER2阳性的乳腺癌),术后用靶向药物可以更准确地清除携带该突变的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辅助免疫治疗:对特定高复发风险的癌症(比如III期黑色素瘤、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结肠癌),术后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比如帕博利珠单抗)可以清除残留病灶,减少复发。

辅助放疗:主要控制局部区域的复发风险,清除特定区域可能存在的残留癌细胞。放疗对局部休眠细胞的杀伤作用取决于细胞代谢状态,主要作用是减少局部复发,不是“清除”所有残留细胞。

2. 长期维持治疗来持续压制

有些癌症做完标准辅助治疗后,如果复发风险还很高,可能会延长内分泌治疗(比如乳腺癌),或者用低剂量的维持治疗,目的是长期抑制潜在的休眠细胞。

3. 免疫系统做到自然监控

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包括休眠肿瘤细胞。保持免疫功能很重要。新兴的免疫治疗正在研究怎么主动激活免疫系统攻击休眠细胞。

4. 严密随访,及早发现

就算接受了规范的辅助治疗,休眠细胞还是有可能被唤醒。定期随访是及早发现复发的关键。

随访内容包括:定期体检,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PET-CT通常不用于常规随访,只有怀疑复发时才用。注意新出现的、持续的、没法解释的症状。一旦发现复发,可以及时治疗,这时候病灶小,效果更好。

5. 健康生活可以优化内在环境

虽然没证据表明特定生活方式可以直接清除休眠细胞,但以下方法有助于创造不利于休眠细胞激活的环境:戒烟限酒,均衡饮食,保持健康体重,规律运动,控制炎症。

彻底清除所有休眠肿瘤细胞仍然很难,因为它们种类多、对治疗有抵抗力、所处环境也很复杂。但是,通过规范地做辅助或维持治疗、保持警惕、坚持长期随访等我们可以延迟甚至阻止休眠细胞复苏,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存率。

来源:中医肿瘤科医生牛小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