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有幸见到的两件非常珍贵的书法作品。这两幅作品均出自毛主席之手,是赠予日本友人的珍贵礼物。它们跨越重洋,鲜有人亲眼见过。而我幸运地成为了其中之一,首次亲眼目睹这些珍品,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有幸见到的两件非常珍贵的书法作品。这两幅作品均出自毛主席之手,是赠予日本友人的珍贵礼物。它们跨越重洋,鲜有人亲眼见过。而我幸运地成为了其中之一,首次亲眼目睹这些珍品,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先说说第一幅吧。这幅作品,每个字都像是独立的小宇宙,没有那种缠绵悱恻的连笔,行距也留得宽敞,看着就让人心里敞亮。整体风格嘛,就是疏朗明快,气息醇雅,跟主席一贯的大气磅礴有所不同,多了份中和之美,真是越看越有味儿。
咱们来念念上面的字:“看了日本展览会觉得很好,祝贺日本人民成功。毛泽东”。虽然字数不多,但每个字都值得你细细品味,里面藏着好多学问呢。
接下来,咱们重点聊聊这个“展”字。你看,这个“展”字,起笔那叫一个稳当,像是主席在深思熟虑后,轻轻落下的一笔。笔画由慢到快,轻重变化自如,就像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娓娓道来。横折钩那一笔,力道十足,转折处却又不失圆润,真是刚柔并济。再看那撇和捺,长短适宜,动势十足,像是鸟儿展翅欲飞,充满了生命力。整个“展”字,就像是一幅生动的画,让人浮想联翩。
再来说说“览”字。这个字,笔画之间的虚实对比真是绝了。起笔处重如泰山,行笔时却渐渐变得轻盈,像是风中的羽毛,随风摇曳。尤其是那竖钩和撇捺的组合,虚实相生,既有力度又不失柔美。细看之下,你会发现“览”字的既有整体的和谐,又有局部的精致。
接下来,咱们看看“祝”字。这个字啊,笔画之间的疏密对比真是恰到好处。左边的“礻”部,笔画紧凑,像是紧密相连的家人;右边的“兄”部,笔画则相对疏松,像是远方的朋友。这种疏密有致的布局,让整个“祝”字看起来既稳重又不失灵动。每一笔都像是主席在用心祝福,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最后,咱们来聊聊“贺”字。起笔时,主席可能轻轻一顿,像是在积蓄力量;行笔时,则如行云流水,畅快淋漓;到了收笔处,又是一顿,像是给这个字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整个“贺”字,字体饱满而有力,每一笔都像是主席在传递喜悦和祝福。尤其是那横折钩和竖的组合,起笔稳重,行笔流畅,收笔则干净利落。
看完了第一幅,咱们再来瞅瞅第二幅。这幅作品啊,跟第一幅的风格那是截然不同。这字写得,那叫一个险峻!行距缩小,空白处都被挤得满满当当,就像是在有限的空间里玩了一场高难度的舞蹈。每一笔每一划,都像是主席在挑战自我,追求极致。
这幅作品是主席于1961年赠予日本访华代表团的佳作。其字迹雄浑苍劲,蕴含着篆书的韵味,令人肃然起敬。特别是其中的两个字,堪称整幅作品的精华所在,我特意将其放大,以便大家细细品味。
这里的字迹,在线条上的表现,是不同的,所有的线条,都是一种非常纤细的状态,而这种纤细的状态,让人眼前一亮。
其实,这样的线条,更加有魅力,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这样的线条,感觉不仅富有弹性和韧劲,而且还非常华滋。
这里的字迹,书写这种界格之中,我们也能够看到,虽然写在了这种界格之中,但是,却始终是一种舒朗的表现,给人的感觉,是更加规矩的,也是更加规范的。
我们也看到,对主笔的掌握和应用,体现出一种很高的高度,诸如,主笔竖,写得不仅挺拔,有力量,而且你会发现,这里的主笔竖,都非常短小,诸如“军”、“中”等等。
不仅如此,这里的主笔竖,也都写成了这种悬针的式样,有一种深深的扎入的状态,入木三分,堪称精绝之极。
另外一个关键的笔画,诸如捺笔,在书写上,就表现出一种温润的特质,甚至有的捺笔,表现出一种传统小楷的用笔之道,温润如玉。
并且这份手写任就很好地证明了他的这重身份,是不是感到非常震撼呢?最为震撼的还是这份字迹,这字迹不仅仅是精绝,而且堪称“教科书”般的存在。
这上面的字迹,最大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对古法的应用,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存在,用欧楷的笔意,魏碑的的筋骨,书写小楷,这小楷,真是别具一格,自成一体。
这里的字迹,让更多的人记住,反而以书法家的名号,让后人铭记,这也许就是艺术的独到魅力所在吧。
来源:书画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