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没立刻回家的鸽子,并非迷路了!它们可能只是想多玩一会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8 02:10 1

摘要:2025年9月5日下午近4点,一只特殊的和平鸽回到了北京石景山的家中。它在50多个小时前,也就是9月3日上午10点多,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8万羽和平鸽放飞活动。

一只和平鸽的50小时“旅途”:阅兵背后的温暖插曲。

浑身湿漉漉,哆哆嗦嗦地站在鸽舍前——这只参加完纪念大会放飞活动的和平鸽,在“下班”50多个小时后,终于回到了位于北京石景山的家。

2025年9月5日下午近4点,一只特殊的和平鸽回到了北京石景山的家中。它在50多个小时前,也就是9月3日上午10点多,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8万羽和平鸽放飞活动。

鸽主王启来看着它浑身湿漉漉的可怜样子,赶紧打开鸽笼的保暖和照明设备,给它喂上电解质水和粮食,犒劳这位圆满完成国家重大任务的小家伙。

迟归的鸽子。王启来对此感到有些困惑。纪念大会当天,放飞后约15分钟,就有和平鸽陆续返回家中。而这只鸽子却用了50多个小时才完成这段归途。

这只鸽子的经历并非个例。纪念活动结束后,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偶遇“迷路”信鸽的经历。有网友在评论区表示这些鸽子“可能只是在休息”。事实上,中途“迷路”的鸽子并不少见,甚至还有“拐带”其他鸽子回家的现象。

严格的训练。这些参加纪念活动的和平鸽并非普通鸽子,它们是品种优良的信鸽,全都来自北京市信鸽协会的会员。这些信鸽天生拥有感知方位的特殊能力,无论飞多远,都能凭借敏锐的方向感,准确找到回家的路。

能参加活动的和平鸽,每一只都要经过精心培育和精挑细选。不仅要求身体健康、骨骼肌肉健壮,还要经历数次训飞。

王启来介绍:“虽说鸽子自带‘导航’,但还是需要训练。我们按照赛鸽的标准训飞,把鸽子拉到离家10公里、20公里、50公里、100公里甚至数百公里的地方,逐次拉长距离,训练鸽子认家、归巢的能力。”

精心的准备。为了9月3日上午的放飞仪式,组织工作提前数月展开。北京市信鸽协会在北京东城、西城、丰台、房山等地设立了10个集结点。

信鸽会员们把自己家养的信鸽带到集结点,工作人员要逐羽检查,确保每只鸽子都身体健康、体质强健、没有疾病,保证其正常的飞行能力。

这些和平鸽被集中安置在12辆经过特殊改装的放飞车中。每辆车的放飞笼都有精心设计:每层设有水槽为鸽子补水,后面还有电机组和风扇,起到降温、通风的效果。飞行的奥秘。8万羽和平鸽在天空形成盘旋的壮观景象,并非偶然,而是精心设计的结果。

北京市信鸽协会秘书长孙鹏解释说:“鸽子在飞行中遇到障碍物会调头。利用这个特点,把东边收上来的鸽子放在广场西侧车队放飞,把西边收上来的鸽子放在广场的东侧放飞。”

当两股鸽子飞行队伍相遇时,会扭头往回飞,这样东西两侧的鸽子会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形成一种盘旋的状态,呈现出良好的放飞效果。

温暖的误解。纪念活动结束后,一张新华社播发的照片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画面中央一只飞鸟,看起来像是误入和平鸽群的“夜鹭”。“80000只和平鸽里混进了第80001只鸟”的话题引起不少人津津乐道。

拍摄这张照片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为了证实真相,回看了前后的数十张连拍照片,发现这只鸽子从他身后入镜,一直飞远。专家明确表示,照片里的就是一只鸽子。江文耀幽默地说:“如果非要说点儿不一样的,那它大概是一只‘有点儿舍不得离开的胖鸽子’。”

这些小生命不仅是庄严仪式的一部分,更是和平与希望的象征。当8万羽和平鸽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盘旋,然后各自飞向家的方向,它们用本能完成了任务,也用偶尔的“迟到”给了我们温暖的故事。

那只迟归50小时的鸽子,也许只是途中被美食吸引,或是交了个新朋友。但它最终回家的身影,与准时归巢的同伴一样,都是这个庄严仪式中最生动的人间烟火。

资料来源于网络—Al辅助生成

来源:通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