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中国 “反内卷” 政策的市场影响、行业机遇与未来展望(附22只核心受益个股)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4 05:44 1

摘要:2021 年以来,受房地产市场低迷与制造业投资激增双重影响,中国通缩压力持续加剧。截至 2025 年中,中国 GDP 平减指数已连续 9 个季度为负,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通缩周期更是长达 34 个月。

2021 年以来,受房地产市场低迷与制造业投资激增双重影响,中国通缩压力持续加剧。截至 2025 年中,中国 GDP 平减指数已连续 9 个季度为负,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通缩周期更是长达 34 个月。

为破解这一困局,中国政策在 2024 年 9 月首次聚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等系统性领域的去杠杆难题,2025 年中进一步启动 “反内卷” 专项行动,核心目标是通过市场化整合减少过度竞争、恢复行业定价权,推动经济从短期刺激转向长期可持续增长 —— 这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型进入以 “增长、创新、可持续性” 为核心的新阶段。

与 2015-2018 年供给侧改革相比,此次 “反内卷” 面临的行业格局已发生显著变化:

一是过剩产能集中于新兴领域(如太阳能、动力电池),且多为 2022 年后新建的先进产能,而非传统落后产能;

二是 ownership 结构差异显著,当前过剩产能行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 50%-90%(太阳能、电池领域超 95%,电动汽车领域 65%),远高于 2015-2018 年钢铁(35%)、水泥(50%)的民企占比;

三是宏观环境更复杂,当前面临地方债务问题、人口结构问题与出口市场地缘碎片化,传统基建与房地产刺激空间受限。这些差异决定了此次 “反内卷” 需采取更市场化、渐进式的推进路径。

摩根士丹利基于 “反内卷” 政策效果与需求刺激力度,构建了 MSCI 中国指数净资产收益率(ROE)的三大场景,核心差异体现在政策执行方式(行政化运动式 vs 市场化结构化)与需求环境(需求不足 vs 需求适度)的组合。

1. 基准场景(渐进再通胀)

假设政策以 “适度执行 + 增量再平衡” 推进,GDP 平减指数 2025 年下半年为 - 0.9%、2026 年为 - 0.7%,2027 年转正。企业层面聚焦高质量增长、利润率纪律与资本效率提升,MSCI 中国 ROE 将从 2025 年的 11.1% 逐步回升,2030 年达到 13.3%(与长期均值 13.0% 基本持平,略高于 MSCI 新兴市场 12.6% 的均值);盈利增速方面,2025-2030 年复合增速为 8.9%,估值将向 12-13 倍前瞻市盈率修复,与 MSCI 新兴市场基本持平。

下图:摩根士丹利在基准情景下对 MSCI 中国各行业板块中期 / 长期净资产收益率(ROE)的预测 ——20 个行业板块中有 12 个预计到 2030 年将出现显著的 ROE 改善

2. 乐观场景(快速复苏)

若地方政府激励机制改革提速、推出补充财政预算对冲出口下滑与供给整合的短期收缩效应,GDP 平减指数 2026 年下半年即可转正。

此场景下,企业定价权与产能整合效率显著提升,2030 年 MSCI 中国 ROE 将达 16.3%,2025-2030 年 earnings 复合增速 11.9%;估值有望突破 14 倍前瞻市盈率,重拾对 MSCI 新兴市场的 10% 溢价。

3. 悲观场景(通缩延续)

若采用 “运动式去产能 + 需求刺激不足”,如强制产能切割、价格管控,且 2025 年下半年无额外政策宽松,通缩将长期持续。

MSCI 中国 ROE 2030 年将跌至 10.2%(低于长期均值),2025-2030 年 earnings 复合增速仅 4.4%;估值可能下探至 10 倍前瞻市盈率以下,反映持续通缩与盈利疲软的压力。

总体而言,尽管短期存在波动,但报告认为政策方向与企业自律均指向积极前景,风险收益偏向乐观。

为识别 “反内卷” 下的行业机会,摩根士丹利构建 “3P 框架”(Priority 优先级、Progress 进展、Potential 潜力),通过 16 项量化指标评估各行业的改革紧迫性、政策推进程度与成功概率,最终形成行业优先级排序。

1. 高潜力行业(优先级高 + 潜力大)EV 电池

虽面临资本密集与运营效率问题,但政策支持明确(如安全标准升级)、市场集中度高(头部企业主导技术迭代),低效产能自然出清路径清晰,是 “反内卷” 最明确的受益行业。

钢铁、水泥

虽存在结构性压力,但国企主导(钢铁国企占比 50%、水泥 30%)、产能控制经验丰富(2015-2018 年供给侧改革基础),且环保督察可作为产能整合抓手,执行成功率高。2025 年钢铁已启动 3% 产能削减,水泥要求 2025 年底前完成产能置换以弥补 20% 的超产缺口。

航空业

中国航司过去五年持续亏损(全球航司普遍盈利),且存在国际运力过度扩张问题;行业供需相对平衡(客座率高于历史季节性水平)、国企执行力强,若推进 “反内卷”,有望通过定价改善与运力优化实现盈利修复,但目前政策进展较慢(插入图 50、51)。

2. 中等潜力行业(优先级或进展存短板)煤炭、浮法玻璃

亏损压力较小(降低改革紧迫性),但国企主导(煤炭国企占比 70%)且有供给侧改革经验,若推进整合,执行难度低;当前煤炭已启动 8 大产煤省超产核查,浮法玻璃 2017 年起已禁止新增产能。

太阳能设备

利润率创历史新低、 capex 激进(2024 年 capex 分位数超 80%),改革紧迫性高,但民企主导(占比 95%)、需求疲软,整合过程或存波动;政策已推动多晶硅企业探讨设立整合基金,淘汰低效产能。

化工

长期产能过剩、盈利疲软,需逐步淘汰 20 年以上老旧产能,但大量新项目已获批,短期难全面暂停扩张,改革将呈渐进式。

3. 低潜力行业(碎片化或政策抓手弱)汽车、汽车零部件

过度竞争与产能过剩显著,但行业碎片化(头部车企市占率低)、民企主导,协调改革难度大;当前仅通过 “60 天付款周期” 等自律措施规范供应链,未形成实质性产能整合。

快递业

盈利低迷、供给过剩,但国企参与度低(不足 5%),且区域价格上涨(如广东)难以改变全国竞争格局;长期或需通过 “痛苦式整合” 淘汰低效产能,政策推动市场化并购的概率较低。

基于 “反内卷” 主题,摩根士丹利通过 “分析师自下而上筛选 + 量化标准”,确定 22 只核心受益个股,覆盖汽车、消费服务、能源、材料等 9 个行业(见下图)。

筛选标准包括: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评级为 “增持(OW)” 或 “持有(EW)”;目标价隐含涨幅超 15%;市值超 20 亿美元。

代表性个股包括:

汽车领域

吉利汽车(00175)、理想汽车(02015)、宁德时代(300750.SZ),受益于电池整合与车企定价纪律改善;

消费服务领域

百胜中国(YUM)、海底捞(06862),政策规范外卖平台竞争后,餐饮企业 margin 压力缓解;

能源领域

中石油(601857.SS)、中石化(00386),老旧炼油产能淘汰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材料领域

宝钢股份(600019.SS)、海螺水泥(600585.SS),国企主导的产能控制将直接改善盈利。

当前 “反内卷” 已落地多项措施,且未来推进路径逐渐清晰:

短期(未来 3-6 个月)

上游行业(煤炭、钢铁、水泥)将率先行动,依托国企主导优势与过往整合经验,实施适度减产(如煤炭产能利用率管控、钢铁 3000 万吨减产目标);

中期(1-3 年)

聚焦 15 五规划(2025 年 10 月四中全会发布)的结构改革,包括干部考核体系转向消费与收入增长、财税改革(从增值税向直接税倾斜)、社会福利强化(如全国性生育补贴);

长期(3-5 年)

通过市场化并购(如多晶硅整合基金模式)、效率与环保标准升级(如化工老旧产能淘汰),推动过剩产能行业格局优化。

全球层面,中国 “反内卷” 的长期利好集中于内需导向行业(电池、钢铁、水泥),对全球产业链影响有限;欧洲或在化工、汽车等领域受益于中国行业整合后的供需再平衡(如中国汽车出口竞争趋缓),具体可参考摩根士丹利《欧洲对中国反内卷的潜在敞口》报告。

中国 “反内卷” 政策并非简单的产能收缩,而是通过市场化手段重塑行业生态、恢复定价权,为经济高质量增长奠定基础。从投资角度看,EV 电池、钢铁、水泥、航空等行业具备 “高优先级 + 高执行力” 特征,是核心配置方向;22 只关键个股将直接受益于行业整合与盈利修复。尽管短期面临通缩与需求压力,但基准场景下 2030 年 MSCI 中国 ROE 达 13.3% 的目标具备较强可行性,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政策推进节奏与行业盈利修复信号。

来源:智通财经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