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案数量常年在8万件左右,平均每月结案量约7000件,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作为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基层法院,肩负着服务保障首都功能、护航区域高质量发展、守护群众幸福生活的特殊使命,被网友称为“红墙法院”。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外景 摄影 王雅娜
本文为《中国审判》杂志原创稿件
文| 本刊记者 花蕾
结案数量常年在8万件左右,平均每月结案量约7000件,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作为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基层法院,肩负着服务保障首都功能、护航区域高质量发展、守护群众幸福生活的特殊使命,被网友称为“红墙法院”。
西城法院共有干警690余名,其中约480名是党员,如何发挥党员干警的示范作用,推动党建业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如何让法院队伍始终保持昂扬斗志?西城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经纬表示,要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
近年来,西城法院不仅在筑牢政治忠诚、服务工作大局上持续发力,还在党建与审判执行深度融合机制上精耕细作,于细微处显初心,在探索中见实效,让党建工作的软实力切实转化为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该院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法院、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北京市模范法院等荣誉称号,两个党建案例分别获评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和优秀案例。
数据显示,2024年6月以来,西城法院各项指标均保持在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合理区间,审判质量、效率、效果全面趋优。其中,“案—件比”同比下降0.18%,上诉率同比下降0.83%,一审裁判被改判率、被发回重审率同比分别下降0.16%、0.13%,审限内结案率同比上升3.34%,旧存案件清理率提升2.71%,良好审判运行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
01
理念先行
思想“加油站”设在审判一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面对繁重的审判任务,西城法院党组深刻认识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由此,在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领学”的基础上,该院扎实推进“铸魂工程”,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依托遍布全院的理论学习小组网络,构建起“导学+精读+研讨+实践”学习模式。
“理论学深了,办案时才能看得更高、把握得更准。”西城法院民事审判四庭(知识产权审判庭)一名干警颇有感触。作为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庭,在民四庭的理论课堂上,干警们不仅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还结合北京“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要求和西城区老字号集中的区位特点,深入探讨老字号司法保护的方法路径。
随着学习和实践的深入,民四庭干警的工作思路逐渐清晰,以2张清单、3项机制、3类实践为支撑的工作格局日益完善,有力促进了辖区老字号的传承与发展。民四庭获得2023年度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西城法院青年理论学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今年年初,在李经纬的倡导下,该院建立院级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这绝非一个简单的读书会,而是集理论学习和调研写作于一体的综合赋能平台,旨在引导青年干警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成果深度融入审判实践,练就“能办案、会思考、善调研”的过硬本领,真正成为审判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采取“云端小组+实训课堂”双重学习机制。党员干警利用通勤路上、工作之余等碎片时间,在微信群或内部学习平台上组建的“云端学习小组”里进行交流,随时“打卡”学习、跟帖讨论。同时,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也会定期在党建实训阵地举办读书会、研讨会,让理论学习保持热度,并融入日常工作。“在小组研讨环节中,青年干警会结合自身工作谈认识、讲体会、谋思路,在思想碰撞中共同提升。”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青年干警郑敬茹说。
思想碰撞的平台不止于此。2024年以来,西城法院深挖内部潜力,以圆桌漫谈为载体,打造思想交流、经验共享、智慧集成的“加油站”。
如何做好群众接待工作?如何成长为专家型法官?如何做好执行工作?如何做好信访工作?2024年11月14日,西城法院举办第一期“薪火相传——圆桌漫谈法官沙龙”活动,会议室内,讨论气氛热烈。参与者既有经验丰富的院领导,也有深耕专业领域的业务骨干、资深法官,还有来自不同庭室的青年干警。两个小时的“头脑风暴”后,参与者仍旧意犹未尽。青年法官韩天啸说:“讨论过程特别解渴,疑难问题在讨论中越辩越明,办案思路豁然开朗,办案压力也转化成了动力。”
据悉,圆桌漫谈立足开放式、深度化学习平台的定位,聚焦审执工作实务、前沿法律问题、审判经验总结等主题。活动形式多样,既有专家学者的专题授课,也有资深法官的经验传授,还有青年干警的前沿沙龙。在活动中,产生的成果有的甚至直接转化为业务指南、调研报告乃至工作倡议,真正把理论学习的势能转化为提升司法能力的动能。
02
立足主业
融合驱动力激发工作效能
党建品牌凝聚了党建工作的特色亮点,一个好的品牌就是一面旗帜。如何发挥党建品牌作用,为业务工作赋能呢?
近日,在西城区广成街4号,西城法院金融街人民法庭的会议室内,党员法官们与北京金融纠纷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党员骨干围坐在一起,深入剖析金融纠纷化解的堵点与策略。这仅是金融街法庭党支部精心打造的“法润金融”品牌的一个应用场景——以党组织共建为纽带,深度链接金融领域纠纷治理,在矛盾化解、风险防范、金融消费者保护等关键领域凝聚合力。
金融街法庭的实践是西城法院锻造“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矩阵的缩影。该院党组深刻认识到,党建品牌不仅是凝聚党组织核心战斗力的精神标识,更是推动“党建+审判”从“物理式”互动结合变为“化学式”深度结合的支点。为此,各党支部紧扣业务特点,精心培育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形成了“群众需要,法官来到”“壹心汇 真情办”等一批特色党建品牌,在实践中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精准嵌入审判执行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清晨的速裁团队办公室里,15分钟的党小组微晨会即将召开,党小组组长韩永飞法官翻开书籍,开始组织大家学习。本次党小组微晨会的主题是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关于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的内容。每一名党小组成员结合速裁团队办理的物业、供暖等民生案件开展研讨。这正是西城法院党小组建在审判团队机制的生动实践。
在西城法院,诸如速裁团队这样的审判单元,其带头人不仅是业务骨干,更是党小组组长,通过功能复合、阵地共享、时间集约的模式,党小组成为驱动审判团队高效运转的神经末梢与红色引擎,确保了审判团队在办理案件时始终保持方向正确。如今,这一模式已在全院20个在职人员所在支部推广落地,党小组已然成为激发党建与业务几何效应的最小战斗单元。
如何确保党建品牌不虚浮、支部战斗堡垒不懈怠?西城法院给出了答案——推行季度“政治体检”全覆盖,由机关党委牵头,对各党支部进行全面细致的“健康筛查”。“体检表”以鲜明的结果导向和可量化的业务工作为标尺,在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维度中,缩短案件审理周期、加强积案清理、注重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等情况直接嵌入考评体系,成为检验支部战斗力的重要依据。针对支部“体检结果”为“亚健康”的,该院机关党委开列一张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并持续跟踪问效,形成“体检—诊断—治疗—复查”的完整闭环。
“以往,我总觉得党建引领有点抽象,现在翻开‘体检表’,看到办理案件的情况都成为党建引领业务发展考评的具体项目,那一刻,‘党员担当’四个字变得十分具体。”一名党员在参与自查后感慨颇深。
在西城法院,党员标识始终亮在最醒目处,时刻提醒身份、激励作为。尤其在面对繁案难案攻坚、急难险重任务时,党员干警挺膺在前、表率在先。在这个过程中,院庭长“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至关重要。今年以来,西城法院系统开展了15场院庭长示范庭审活动,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建单位及行业代表现场观摩庭审活动,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具象化于审判实践阵地。在审判执行工作前沿、信访接待窗口、街道综治中心,“党员身份亮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示范引领做出来”,成为西城法院党员最鲜亮的注脚。
03
司法为民
先锋行动力书写实干答卷
“这场‘及时雨’真是帮了大忙!先锋同行机制太管用了!”近日,西城区牛街街道司法所所长张太平拿着一份最新赔偿金计算指南,对西城法院民一庭法官田晓昕竖起了大拇指。今年6月,田晓昕在牛街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指导一起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时,敏锐捕捉到调解员对赔偿金额计算标准普遍存在困惑。面对这一基层调解工作中的痛点,民一庭党支部迅速响应、专业攻关。几天内,这份详尽规范、6页2200余字的《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赔偿金计算参考》精准送达调解一线。
“以前,每次计算赔偿金,我都有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现在有了法院的赔偿金计算‘导航图’,调解底气特别足!”张太平笑着说。
这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即时联动,正是西城法院创新推出的先锋同行工作机制释放的效能。该院通过在西城区15个街道全覆盖设立法官工作站,实现了党员干警定期巡回、特邀调解员常态入驻、专业法律支持实时在线。该机制将司法专业力量融入社会治理网格,把专业的调解技巧、精准的法律研判送到街道社区最前沿,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也让基层治理的法治支撑更加牢固。
机制是保障,先锋是动能。先锋同行机制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坚实舞台。
“得益于西城法院的先锋同行机制,我们社区的‘钢琴大战’终于落幕了。”西城区陶然亭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向西城法院致电感谢。2024年8月,一场因练琴引发的邻里噪音对抗战在社区上演。710室的新住户家里有两名琴童,琴童每日练琴。楼上810室的住户不堪其扰竟以摇滚乐反击。809室的住户饱受双重噪音干扰。三方矛盾激化,多次报警无果。
当社区调解工作陷入困境,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先锋同行机制建立的快速响应通道进行“点单求援”。西城法院综合审判庭党支部快速响应,法官助理赵娟作为党员先锋挺身而出,联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及社区工作人员组成调解团队破局攻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二百九十四条为准绳厘清法律底线,最终达成“限定练琴时段、禁止噪音报复、开放社区空间”的《居民弹琴文明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签署后,三方握手言和,无一起投诉和诉讼发生。
“支部共建为基、党员冲锋在前,高效化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是西城法院推行先锋同行工作的初心所在。”李经纬表示。
阵地前移,普法才能精准入心;需求导向,法治方能融入烟火。西城法院以先锋同行机制为引擎,在辖区15个街道和104所中小学校园建立普法驿站。在纵横交错的胡同深处,各党支部则精准绘制辖区法治需求热点图谱,为各学校量身定制精准滴灌式法治供给。针对老年人监护困境、养老诈骗高发等痛点,该院干警深入社区,用通俗语言解读《民法典》关于监护、继承方面的规定,为银发生活撑起法律“保护伞”。针对校园欺凌、网络安全等青少年成长隐忧,该院干警走进校园开展普法授课活动,播撒法治种子,培养新时代懂法守法小公民。
下一步,西城法院将以机制创新为笔、党员先锋为墨,在中国式现代化西城实践的画卷上,继续书写司法为民、法润民生的法治篇章。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15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73期
编辑/孙敏
来源:中国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