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荣丰苑小区建于1998年,近两年下水管网老化塌陷,生活污水无法汇入市政管网,全靠物业用抽水机抽排。因成本过高,3家物业公司先后主动撤离。深受困扰的居民干脆自己动手,从家里伸出一根根排污管排放污水,大煞风景。
本报讯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高晓刚)近日,经过5个月的精细化改造施工,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北街荣丰苑小区旧貌换新颜,让居民笑开颜。
荣丰苑小区建于1998年,近两年下水管网老化塌陷,生活污水无法汇入市政管网,全靠物业用抽水机抽排。因成本过高,3家物业公司先后主动撤离。深受困扰的居民干脆自己动手,从家里伸出一根根排污管排放污水,大煞风景。
“老病”不止一处。文化街玉皇阁小区老住户丁兰香家的房顶布满返碱印迹,她说:“一到下雨天,屋里到处漏水,床都得搬来搬去。”该小区房龄超过30年,逢雨必漏成了近百户顶楼住户的烦心事儿。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城市更新的发力点。近年来,兴庆区稳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已对723个老旧小区中的601个完成精细化改造,建筑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改善了9万余户群众的居住条件,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改造工程千头万绪,如何才能改到居民的心坎上?兴庆区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与各街道、社区摒弃“一刀切”做法,转向“一户一策”模式。除了楼顶防水、外墙保温、道路铺装等常规改造内容,还根据小区实际增补排污排水、照明绿化、休闲场地、智能门禁、适老化设施等项目建设,让千家万户的期盼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在配套实施的特色街巷改造中,鼓楼步行街、仁义巷、唐徕巷等老街区没有被“推倒重来”,而是采用“微更新”理念,既保留传统文化底蕴,又融入现代创意、特色商业、沉浸式体验等元素和场景,让城市既有“文化味”,更有“人情味”,留住了老银川的记忆和乡愁,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