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穿着骑行服、戴着头盔、踩着专业山地车“刷街”成为一件潮流,一辆热门山地车型甚至排队半个月才能买到。但如今,这种热潮正在慢慢降温,路上的骑行团体开始变少了,不少山地车品牌的部分车型纷纷降价,折扣力度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从一车难求到“折”着卖,骑行市场真的
曾经,穿着骑行服、戴着头盔、踩着专业山地车“刷街”成为一件潮流,一辆热门山地车型甚至排队半个月才能买到。但如今,这种热潮正在慢慢降温,路上的骑行团体开始变少了,不少山地车品牌的部分车型纷纷降价,折扣力度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从一车难求到“折”着卖,骑行市场真的“凉”了吗?
集体退坑?
“骑行”在国内原本属于一种小众运动,其“出圈”要从2023年说起,当时全民健康意识觉醒,户外运动迎来一波集体爆发。而骑行恰好同时具备运动、户外、社交三重属性,承载着人们对自由、健康与社交的渴望与追求,加之国内非机动车道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这项原本小众的运动,也就顺势“出圈”了。
(曾经在淄博的骑行大军)
火了两年,成群结队的“骑手”一度成为城市风景线。但这其中很多人并非是骑行的忠诚爱好者,他们选择骑行只是源自于社交与新鲜感,这也让骑行市场经过时间沉淀后慢慢降温。这种降温从2024年下半年初见端倪,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高端运动自行车销量显著提升,其中,国产品牌的中高端产品同比增幅超过20%,但从同年8月起,市场需求已有明显回落。
二手平台转卖量的增加,是最直观的体现。打开闲鱼二手平台,以山地车、公路车为搜索词,大量用户正在出售闲置车辆。其中,“几乎全新”“买来没骑”是常见标签,而“没时间”“冲动入手”“放着占地”是出售的常见原因。来自张店区的张琪就是其中一员。“刚买来因为新鲜感经常骑,但工作一忙起来就没有那么多精力了,而且想要保持这个热爱还需要陆续买入很多设备,资金投入也很大,所以现在基本闲置了。”张琪说。打开小红书平台,#骑行退坑,怎么快速出掉自行车#甚至成为热门话题,许多人在平台上写攻略,指导人们如何快速出掉闲置车辆。
集体退坑,反映出部分消费者“冲动购”后回归于理性。不少二手卖家表示,当时买车是因为身边朋友都在骑行,自己出于跟风才买了车。社交需求,正是骑行热兴起的关键推手。有人认为,山地车是一种身份象征,当把骑行照片打卡上传社交媒体时,实则是在用文化认同完成向某个群体的靠拢。加之社交网络特有的指数级传播效应,让这项原本小众的运动加速破圈,走入大众视野。
但这种以跟风为主的参与,基础本就不牢,随着新鲜感褪去,其社交吸引力下降,部分消费者回归理性消费,“退坑潮”也就顺理成章到来了。随着“退坑潮”到来,骑行圈也正在回归最质朴的模样。
价格跳水
与集体退坑相对应,一场席卷骑行市场的“降价潮”正在进行。先是今年年初,捷安特PCR LTD2直降1000元,再是4月初,2024年还卖4000多元的美利达入门款公路车“斯特拉95”降到了2598元。而高端品牌崔克(TREK)的部分车型更是出现了高达5位数的降价。
不管是主攻精英的高端品牌,还是主打性价比的大众品牌,都在利用降价促销手段获取更多关注。在位于华光路上的喜德盛专卖店,记者看到,入门级公路车黑客350标价1099元。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辆车是热门车型,这是做活动打过折的价格,较之前便宜了几百元。而在一旁的高端款弯把公路车,打完折后则比之前便宜了3000余元。
(图为正在出售的自行车)
相关数据显示,捷安特、美利达、喜德盛等多款车型价格下降20%至50%。而在二手市场,价格跳水更加明显。在闲鱼平台上,一辆几乎全新的捷安特alight2标价1350元,价格仅为原来的一半左右,却仍无人问津。“不管有没有使用过,都要打对折才能卖出去。”张琪也这样告诉记者。
价格跳水,反映出了自行车下游市场正面临多重困境。自户外骑行火爆“出圈”后,几乎所有厂商都开始疯狂扩产,各种新品牌也层出不穷。资本、品牌、新玩家一窝蜂涌入,渴望从中分一杯羹。于是,过去两年相关品类迅速扩张、门店数量激增。但随着一部分用户的集体退坑,市场归于理性,疯狂扩产的后遗症慢慢显现出来。其中,最显性的特点就是高库存。
全球知名自行车零部件制造商禧玛诺(Shimano)此前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中国骑行运动愈发普及,市场需求强劲,但2024年底以来,市场库存就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而CycleCorner此前报道也显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美利达库存过剩比例已达45%,捷安特为40%。高库存的压力下,经销商们也面临着“降价亏本金、不降价压库存”的两难抉择,在尝到市场扩张甜头后迎来一段艰难时光。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自行车市场降价是市场自主竞争的表现。以前高端自行车基本都是进口品牌,国内很少有自己的高端品牌,但随着近几年国内掀起一股骑行热,不少厂商开始下场做自有品牌,国产品牌崛起,越来越多的新势力加入进来。但是一辆自行车的寿命起码有几年,自行车更新换代的速度跟不上市场迭代的速度,品牌多了、门店多了,但骑车的人没变,各品牌之间便只能靠卷价格来占领市场。
挤掉泡沫
“骑行热”初期,行业普遍抱有“长期向好”的乐观期待,但降价释放出来的信号让许多人开始唱衰骑行市场。事实上,骑行市场真的“凉”了吗?
(图为淄博曾经的骑行大军)
虽然骑行热情开始降温,骑行市场也呈现出需求遇冷的趋势,但仍有数据显示,行业整体依然呈现稳中有增的良好发展态势。比如,2025年第一季度,淘系平台自行车、骑行装备、零配件行业销售额整体同比增长超100%。
当理性回归、潮水褪去,这个行业正从暴利预期下的疯狂扩产,转向挤掉泡沫的阵痛期。与其说骑行市场“凉了”,不如说市场正在积极调整,迈向更健康的发展阶段。
从长期来看,核心用户的需求和国产替代的趋势,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对厂商来说,可以聚焦品质、服务和创新,沉下心来突破核心技术、探索应用新材料,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对消费者来说,可趁此机会以更实惠的价格入手装备。
总之,眼下的价格回落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是行业挤掉泡沫的必经之路,也是品牌实现自我突破的一个绝佳时机。而且,尽管整体热度下降了,核心骑行爱好者群体仍然保持高度热爱,他们对装备的投入仍会继续,这也支撑着市场的基本需求。
当虚幻的泡沫消散,驱动这一行业突破瓶颈、迈向新高度的,从来不是转瞬即逝的热度,而是深沉的热爱与产业本身的韧劲。
来源:淄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