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减持、拟再上市 天味食品还差哪些火候?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8 09:38 1

摘要:8月21日,天味食品披露二次上市的提示性公告。为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与海外业务布局规划,提升品牌国际化认知与影响力,同时更好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平台,优化资本结构,正在筹划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申请在港所主板挂牌上市。

出海故事好讲么

挖掘新增量、讲出新故事,国际化已是热门话题。

8月21日,天味食品披露二次上市的提示性公告。为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与海外业务布局规划,提升品牌国际化认知与影响力,同时更好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平台,优化资本结构,正在筹划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申请在港所主板挂牌上市。

时隔6年,天味再次吹响上市号角。而在此之前,已有海天味业、安井食品成功登陆港股。东鹏饮料、IFBH也在同步推进计划,食品饮料企业扎堆赴港IPO,让这场二次上市潮好不热闹,但百舸争流中也增加了过关难度。能否胜出、跑出好估值,还需核心实力说话。

1

转战H股

国际化挑战知多少

公开资料显示,天味食品成立于2007年3月,2019年4月在上交所上市,被誉“川味复合调味料第一股”。

调味品行业产品可分为单一调味品和复合调味品两大类,前者以单一材料为主,如酱油、醋、味精等。复合调味品由两种以上调味料配制而成,通过物理或生物技术加工,如火锅调料、中式复合调料等。

作为复合调味品赛道的“老牌”企业,天味食品主营复合调味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火锅调料、中式菜品调料、香辣酱等,旗下拥有“好人家”“大红袍”“天车”“天味食品餐饮高端定制”“拾翠坊”和“加点滋味”六大品牌。

2024年报中,天味食品曾透露,为寻求新增长点,不少调味品企业开始尝试海外布局,国内餐饮市场的激烈竞争与海外广阔潜力形成对比,加之中餐食材与调味品供应链的成熟,为企业国际化铺平了道路。当年天味食品产品已远销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日本、新加坡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7月,天味食品携旗下六大品牌亮相美国纽约食品展—夏季美食展。

玩味在于,说千道万还看白银一片。除了国内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2024年公司其他地区(补充)营收规模601.2642万元,占比仅0.17%。意味着国际化路漫漫,目前难对公司业绩造成太多实际影响。

据北京商报消息,天味食品表示,此次筹划赴港上市,标志着公司正式将国际化战略与海外业务布局规划提上日程,是贯彻“成为全球领先的餐桌美味解决方案服务商”愿景的重要一步。目前,一切项目还在筹划中,没有明确时间表或详细进展可供披露。

实际上,天味食品已有过相似尝试。2022年12月曾公告称,计划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申请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表示,所募资金将被用于在海外新建或投资合资工厂、拓展境外销售渠道等方面。

2023年1月和2月,该申请相继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和瑞交所的附条件批准。然当年9月,天味食品却宣布终止本次GDR发行计划。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首财表示,天味现在体量小,利润低,抗风险能力差,护城河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加上它的整个产品的品类比较单一。公司产品主要是底料为主,海外市场除东南亚市场外,整体受众不高,企业国际化需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去考虑,现在出去做国际化为时过早。

2

前狼后虎、营利双降

急寻第二曲线

或许也有无奈与急迫。

财报数据显示,2022—2024年天味食品营收分别为26.91亿元、31.49亿元、34.76亿元,同比增长32.84%、17.02%、10.41%,增速持续放缓。好在同期净利表现较为平稳:分别为3.42亿元、4.57亿元、6.25亿元,增幅85.11%、33.65%、36.77%。

然而2025年一季度,营收、净利均出现下滑,且后者降幅过半:营收6.42亿元,同比下降24.8%;净利7473万元,同比下降57.53%。对此公司表示系“销售下降所致”。

8 月 27 日晚,天味食品正式披露2025半年报:营收约13.91亿元,同比减少 5.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约1.9亿元,同比降幅23.01%。二季度环比喜增可喜可贺,但整体还是延续了双降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据新京报2024年11月消息,天味食品发布的一则《关于禁止经销商经营相关竞品的通知》曾在网络上传播。

该通知中,天味食品表示,与其合作的经销商严禁同时销售千禾味业旗下的火锅类产品,以及吉香居品牌旗下的菜谱式复合调味料产品。同时强调,如经销商违反上述要求,公司有权单方面关闭对应产品允销权及终止合作,因此造成的市场相关遗留问题公司有权不予处理。通知的落款日期是2024年11月8日,通知即日生效。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认为,这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调味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是天味收入增速放缓的原因之一。而众多竞争者中,千禾味业差异化能力较强,是不可小觑的竞争对手。

不算多夸言,也是11月,千禾推出“香烹烹牛油火锅底料”,延续其一贯的“零添加”产品策略,不添加起酥油、植物油与防腐剂,试图以健康理念切入市场。

线下零售监测机构马上赢数据显示,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持续提升,低盐、减盐等控盐控钠相关的需求正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在2024年第二季度至2025年第二季度期间,主打“减盐、低钠”等健康概念的产品SKU量保持稳增,市场份额在2025年第二季度提升显著,从此前的1.4%增至1.8%。

对天味食品而言,火锅底料是公司主要基本盘之一。2025年一季度公司在投资者关系记录表中坦言,主要大单品包括手工火锅系列、老坛酸菜系列、小龙虾系列及香肠腊肉调料。其中,手工火锅系列、老坛酸菜系列两大单品的销售收入占比超35%。

马上赢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天味主打川味复合调味料,在本季度取得市场份额增长,且市场份额排名跃居第一。其中,二款小龙虾调料跃居市场前二,不过市场份额占比为0.11%、0.03%,仍然偏低。

老坛酸菜系列中的酸菜鱼市场,竞争程度同样不能忽视。以佐餐小菜起家的吉香居为例,近年持续拓展产品矩阵,逐步覆盖下饭菜、佐餐酱及各类菜谱式调料,并在酸菜鱼调料这一细分领域,具备与天味食品“同台竞技”的实力。

另一厢,传统调味品巨头也在加速布局。海天味业、厨邦等相继推出火锅底料、酸菜鱼等产品,积极寻求新增长曲线的同时,加剧了行业竞争,前狼后虎间,天味食品甘苦想来自知。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2023年我国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约2032亿元,2016—202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13.2%,占整个调味品市场的比重从2014年的25%提至2023年的34%。其中,火锅底料和中式调料分别占据复合调味品整体规模的17%和18%,显示出这一细分赛道仍具成长潜力。

而随着参与者增多、赛道日趋拥挤,以复合调味品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普遍感受到业绩压力。不仅天味食品增速放缓,行业龙头颐海国际也在2024年出现“增收不增利”局面。2025上半年虽录得双增,营利增速分别仅为0.02%、0.39%。

或基于此,不少调味品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试图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天味食品正是其中之一,可看看上述业绩贡献,能否成为破局关键仍有待时间检验。

3

项目延期、高管减持

市场信心很重要

相比国际化战略,另一争议在于天味往期募资的使用效率。

回顾其资本化进程,2019年4月公司首发上市净募资4.89亿元。仅一年多时间,2020年12月,天味食品再次非公开发行股票2859.65 万股,发行价57元/股,成功募资16.3 亿元。

该定增拟用于调味品产业化项目(包括年产5万吨火锅底料和10万吨川菜调料)以及食品、调味品产业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年产4万吨火锅底料)。

上海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公司总产能11.10万吨,其中火锅底料和川菜调料产能合计9.08万吨。结合公司IPO及本次定增募投项目达产后的产能规划,预计到2025年,公司火锅底料和川菜调料的总产能将提升至31.58万吨。

根据天味食品测算,上述项目完全达产后,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约35亿元,新增净利润约5.2亿元,对应净利率约15%。

然而现实骨感,2024年8月,天味食品发布《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公告 》,食品、调味品产业化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原计划为 2024年12月,现调整为2027年12月。

其余三项项目达产日期均为2025年12月,截至2024年8月,营销服务网络及数字化升级建设项目、双流生产基地综合技改建设项目、家园生产基地综合技改建设项目投入进度分别为32.35%、14.80%、10.04%。能否如期完成需要打一个问号。

拉长时间线,2022年3月,天味食品也曾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延期的公告。

募资使用效率,关乎企业发展前景、也关乎投资者切实利益,上述延迟可是二次上市的加分项?

与融资形成对比的是,公司控股股东与董高的减持行为。2025年2月15日,天味食品披露减持计划,上述6名股东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分别减持不超52.14万股、27.96万股、11.69万股、13.02万股、2.28万股和31.03万股,合计138.11万股,占总股本0.1297%。

减持计划实施前,于志勇、吴学军、胡涛、沈松林、汪悦、何昌军等6人分别担任公司董事、副总裁、财务总监等职务,合计持有552.45万股,占总股本的0.5187%。

2025年6月10日,天味食品公告,宣布此前6名董高人员的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跌眼球的是,减持刚完成不久,2025年7月23日,天味食品再次公告称,控股股东、董事长邓文因个人资产规划需要,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向“添利19号基金”和“添利19号1期基金”合计转让2120万股,减持总金额为2.2亿元占总股本的1.99%。

就在上述董高减持完成不久。上证E互动平台上,曾有投资者对公司股价低迷表示出质疑:不知道公司关不关注投资者舆情,不少投资者认为大股东及管理层缺乏格局,私心严重,长期以来漠视二级市场投资者利益,严重影响投资者信心,公司所作所为投资者都看在眼里,也会影响投资者的决定,二级市场股价长期低迷不振,除了大环境因素外,投资者对大股东及管理层缺乏信心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请问公司有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因素?如何拿出实际行动切实改进提振投资者信心?

对此,天味食品回复称,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舆情,对于投资者提出的关切和意见,公司一直在认真倾听并积极改进。公司将持续致力于做好经营管理工作,提升公司内在价值,积极维护股东权益。

话虽如此,9月25日,上证指数收盘站稳3800点整数关口。wind数据显示,上证指数年内涨幅为13.75%。相比之下,天味食品同期年内涨幅为-6.09%。公司是否将提升内在价值、维护股东权益落在实处?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高管大股东减持后,天味食品此番又选择H股增发,于A股中小股东而言,需警惕稀释老股东的股权价值,不利市场信心的维护提振。

4

四个喜变

年度目标野望

当然,能频频募资、敢于二次上市,天味食品也不缺少实力看点、投资价值遐想,总结归纳主要有四个喜变不容忽视:

首先,产品结构优化。以2024年为例,中式菜品调料已取代火锅调料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销售收入17.71亿元,同比增长16.56%。火锅调料收入12.65亿元,同比增长3.53%;香肠腊肉调料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10.99%。反映出公司成功顺应了中餐标准化和家庭便捷化烹饪的发展趋势。

聚焦2025年,二季度公司火锅调料、菜谱式调料销售同比增长29%、17.8%,继而上半年火锅调料收入降幅迅速收窄,并助菜谱式调料业务营收增速由负转正,公司基本盘得到稳固发展。

其次,通过外延并购平台化成果初显。继前期收购食萃食品,上半年再增控股子公司加点滋味,后者主要产品包括辣子鸡调料、避风塘调料。据尚普咨询市场地位认证,加点滋味的辣子鸡调料、避风塘调料均位居细分品类销量首位。

再次,区域经营升级,精耕策略稳步推进。天味食品2024年将原七大销售区域调整为五大区域。除北部区域营收略有下滑,其余均实现正增,西部和南部区域表现尤突出,增速分别达到16.53%和18.23%。

再者,渠道建设加码,线上成为重要增长极。通过2023年收购食萃食品及2024年底控股并购新消费品牌“加点滋味”,公司线上运营能力显著增强。全年线上渠道实现收入5.96亿元,同比大增51.7%;线下渠道收入28.74亿元,同比增长4.42%。

与此同时,天味食品推行“优商扶商”政策。2025上半年线上销售收入再增长60.11%至4.07亿元,有效对冲了其他线下渠道市场竞争加剧所带来的下滑风险。截至二季度末,天味食品共有3251个经销商,较一季度增136家,各个区域均新增经销商,其中东部、西部两大主力市场增长最明显,继而为线下渠道的恢复带来更多帮助。

也得益于二季度营收规模效应改善、整体产品结构优化拉动,当期毛利率提升3.6个百分点至37%。二季度总营收、归母净利分别为7.49亿元和1.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93%、62.72%。

考虑下半年将步入传统旺季,天味食品经营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业绩拐点或在三季度显现。

整体来看,天味食品正熬过阵痛、慢慢走出低谷期,此番二次上市可谓恰逢其时,对其培育第二曲线、重回增态至关重要。

展望2025年,天味食品曾设定了营收净利增速均不低于15%的经营目标,将通过产品创新、渠道精耕、平台化能力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等措施,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

雄心信心溢于言表,也很对资本市场胃口。考量在于,至少从上半年营利双降看、如愿达标的难度较大。参照2024年业绩,天味2025年总营收净利要达到约39.97亿元、7.18亿元,才能如愿上述目标。意味着下半年要完成约26.06亿元、5.28亿元,难度可想而知。

调味品“出海”的下半场,资本已不是万能药,而是产品、渠道、品牌、供应链实力的综合较量。说千道万,实实在在的业绩表现才是支撑胜算的最大底气。天味食品还差多少火候呢?

来源:首条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