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韩国拖向泥潭的三个女人,其一是韩国三代目,朴正熙之女朴槿惠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7 19:32 1

摘要:说起来,韩国的政坛,尤其是那些搅得乌烟瘴气的丑闻,常常像韩剧一样跌宕起伏。最近这两年,不管是街头巷尾的咖啡馆,还是热搜榜,八成都少不了“金建希”这个名字。有些人说,要不是她爱炫的包包闯祸,搞得韩国国会不得不折腾弹劾,总统尹锡悦都未必会被拉下水。有人笑,“一包定

说起来,韩国的政坛,尤其是那些搅得乌烟瘴气的丑闻,常常像韩剧一样跌宕起伏。最近这两年,不管是街头巷尾的咖啡馆,还是热搜榜,八成都少不了“金建希”这个名字。有些人说,要不是她爱炫的包包闯祸,搞得韩国国会不得不折腾弹劾,总统尹锡悦都未必会被拉下水。有人笑,“一包定江山”,可谁能想到,小小一个“包”,会点燃韩国政治的焦火?

要说韩国走到这一步,好似转着圈掉进了历史的循环。别看它地不大,能从战乱里爬出来,折腾出“汉江奇迹”,的确了不起。但现在谁都能察觉到点不对劲:有人说这是时运不济,其实还和几个女人分不开。撇开金建希不提,历史回头看一眼,朴槿惠这号人,也是绕不过的存在。

许多人印象中的朴槿惠,就是那个戴着波浪头假发、脸上没太多表情的“冰山美人”。其实她小时候,是标准的“小公主”。她母亲陆英修端庄温和,父亲朴正熙是个做事说一不二的标准军人。家里孩子并不稀罕奢侈品,倒是父亲军旅岁月里带回的那些老式纪念章,成了她童年里最重要的“玩具”。

那会儿的青瓦台对外人来说是神秘莫测的,朴槿惠却在里面追着猫狗满院跑。只是,这种安稳日子总是留不住的。22岁时,她还在法国读书,结果噩耗传来,人生直接翻了页。

关于母亲陆英修去世那天,坊间至今还有不少传闻。可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小细节:事发前一晚,朴槿惠还给家里打回一通电话。母亲问她有没有按时吃饭、读得辛苦不辛苦,电话那头的她随口应着,心里却想着快点回国度假。没想到第二天母亲却再也等不到她的问候了。“如果那通电话多聊两分钟,结局会不会不一样?”这是后来朴槿惠常跟亲信念叨的自责。

丧母之痛没那么容易走出来。那个年代,大家都觉得“家丑不可外扬”,但她却只能红着眼、勉强装坚强。父亲需要一个“第一夫人”,她不得不披上母亲的外套,硬撑着登台。那阵子身边常人来人往,唯独缺了家人的温柔。敦促她行礼的宫女、安慰她的外交官,没人能真正理解那个二十岁出头女孩的迷茫和无助。寂寞到极致,就连青瓦台午后院子里的石凳,都像母亲遗落的旧毛衣那般刺心。

但更深的黑洞还在后头。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那晚市里下起了秋雨。电视里播报时,邻居大婶也跟着哭了出来。作为女儿的朴槿惠,还得忙着安排葬礼、安慰弟妹,根本来不及认真悼念自己的父亲。这场变故一夜之间让朴家跌进深渊。全斗焕夺权,朴家的人成了众矢之的。云淡风轻背后,是无法对外诉说的巨大孤独。

那些年,朴槿惠几乎不出门,连买报纸、理发都得托人“偷偷摸摸办”。家里电话安静了很久,只有雨滴打在窗上的声音算是陪伴。有朋友给她写信,劝她搬去美国或日本,说国外没人会在意她是谁,她却始终舍不得离开首尔。大概就是这种执着,让她后来又出现在政坛上。

快到世纪末的1998年,韩国经济危机闹得沸沸扬扬。全国人民都在“捐黄金救国”,电视里素人们哭着剪掉自己的金戒指、金牙套。朴槿惠没能置身事外。其实,从那年起,她回归政界并不容易,不少老臣还是把她当孩子看。可她低调得很,从地方助理一步步干起来。

其实,讲到这里,谁不觉得她是个有韧劲的人?可惜天意弄人。2012年,她终于坐上韩总统宝座,但还没等喜气散去,世越号沉船就像一道阴影罩了上来。有人说,万幸不是她在船上。可作为总统,她根本跑不掉该担的责任。

这里插一句,世越号事件被韩国老百姓戏称为“国民的痛”。有个年轻父亲,原以为孩子还活着,一直固执地蹲守在码头,直到救援队把遗体带回。这种难以释怀的痛,普通家庭感同身受,扑向政府的怒火自然也就汹涌起来。也正因为此,朴槿惠那段“神隐七小时”的谜团才让群众气不打一处来,各类传言在邻里传得沸反盈天——有人甚至编出她与演员密会、躲在秘密别墅的故事,真假混杂,谁也分不清。

然而比沉船更耸人听闻的,是“亲信干政”闹剧。这种你侬我侬的权谋戏码,说白了在东亚传统里一直是大忌。只不过,这次搅局的人换成了朴槿惠的“有福同享、闺蜜同行”。

不过,和崔顺实闹得天怒人怨不同的,是另一个穿插在朴槿惠生命里的女人——申安顺。申安顺从小成绩一般,但她曾以一介白领小助理身份打入政界,后来摇身一变成了朴槿惠的策略参谋。媒体还风趣地称她是“总统的影子”,只因朴槿惠出席活动,常有她在侧低声耳语、出招献策。有人甚至指责,是申安顺鼓励她重用亲信、搞人情网,间接推动了落马命运,但实际上,这种事“孰是孰非”外人说不清。

另一方面,韩国前总统全斗焕时期,他的夫人李顺子也不是省油的灯。她表面上没插手国事,但很多政策出台,被舆论指“少不了她在后院递话”。有一次,韩国《朝鲜日报》刊出小道消息,说有企业主向总统夫人“进贡”,为的就是拿下新机场的土木工程大单。虽没人敢明说她“干政”,但江湖里都留下了“宫闱有声”的传闻。社会没法容忍这些“女人掺和政事”,朴槿惠的道路,其实早埋下伏笔。

再说崔顺实,这个一度被称为“幕后女王”的女人,可不只是依靠父亲崔太敏的关系而已。像韩国著名娱乐圈丑闻“恩浩门”里,有歌手爆料曾被崔顺实安排进大公司练习生,为的是借文体事业“洗钱”,这些事在坊间流传甚广。崔顺实还让自家人执掌文化体育资金分配,对一些敢唱反调的演员和导演下“封杀令”,不少文艺圈老前辈都曾公开请愿抵制。娱乐圈记者倒是打趣,说朴槿惠执政那几年,连明星演艺计划也要看崔顺实脸色。

到了2016年,“闺蜜门”像洪水一样泛滥街头巷尾。深夜档新闻节目里,各种爆料和嘘声轮番上演。被牵扯进风波里的,不光有大财团老总,还有大学校长、官员乃至于艺人。那会儿有人感慨:“韩国的民主,一夜间变成肥皂剧。”市民广场上一举一动,朴槿惠的身影成了人人可议的对象。

结局如何,大家都清楚了。朴槿惠不仅下来,还吃了多年官司,坐牢二十多年。老旧电视台每逢她的照片一闪,家里的老人,年轻人,谁都忍不住多嘴几句。有的说她命苦,有的说她明明是聪明人,怎么就看不清自己身边的人?偶尔,还有老人叹气:权力这种东西啊,最怕身边亲近的人指错了路。

有意思的是,短短几十年,韩国有几个“掌权女人”都栽在了“后宫干政”这根稻草上。人们常说历史会重演,可每次见到这些风波,我心里都觉得不是命运作弄,而是人在名利漩涡里自觉或不自觉地松了手。也许,朴槿惠当年只要少一个“知己”,多一个真能掏心的话友,结局就全然不同。可这世上的“如果”谁也说不准。韩国的今天,是不是还会有下一个“她”,谁又说得清呢?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