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革命先驱吴长来的烽火人生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8 10:26 1

摘要:在涟水这片红色土地上,镌刻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名字,至今仍传颂着无数为革命献身的先驱者,中共涟水县委书记吴长来便是其中之一。年仅26岁的他用热血与信仰在黑暗年代点燃星火,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担当。

在涟水这片红色土地上,镌刻着无数革命先烈的名字,至今仍传颂着无数为革命献身的先驱者,中共涟水县委书记吴长来便是其中之一。年仅26岁的他用热血与信仰在黑暗年代点燃星火,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担当。

1905年,吴长来出生在涟水县大东镇镇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少时便尝尽生活的艰辛。看着乡亲们在地主盘剥、官府欺压下过着凄风苦雨的日子,他心里早早埋下“要让穷苦人过上好日子”的种子。后来,吴长来考入涟水乡师,在这里接触到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进步书籍里的真理、革命同志的宣讲,让他看清了民族解放的方向,也让他坚定了“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决心。1927年,吴长来光荣入党,从此把自己的一生与革命事业紧紧绑在一起。

1929年3月,因工作能力突出、群众基础扎实,吴长来被组织任命为中共涟水县委书记。上任后,他走遍涟水城乡,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到每一个角落:在城镇,他改组工人支部、健全工会,带领工人们反抗资本家剥削,为争取合理待遇据理力争;在农村,他踩着田埂与农民拉家常,用“庄稼人要自己当家作主”的通俗话语讲解革命道理,仅在时码一带就发展了一百多名农民党员。短短一年半,涟水的群众斗争热潮涌动,党员们秘密散传单、贴标语、组织示威游行,党的威望在百姓心中日益高涨。

1930年7月,按照中共中央决议和淮盐地区行动委员会部署,涟水成为武装起义重点县,“八一”起义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展开。作为县行动委员会总指挥,吴长来成了起义的“主心骨”——他白天躲在农户家中反复推敲行动方案,夜晚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各村联络队伍,把分散的农民武装拧成一股绳。8月1日,金城庵、柴市、五港、南集等地同时举事,锄头、大刀、土枪向着反动势力冲锋,革命的号角在涟水大地回荡。

可敌人的反扑来得迅猛又残酷。两天后,金城庵起义在国民党反动派与地主联庄会的联合镇压下失败,形势急转直下。为整合力量、商讨对策,吴长来不顾危险,从施洼赶往金城庵,却在途中遭遇反动地主金宗大的联庄会武装,寡不敌众不幸被捕。

“革命人不怕坐牢!”在狱中,吴长来把牢房当成了另一个战场。他悄悄鼓励狱友:“咬紧牙关,别向敌人低头,信仰在,革命就不会输!”押解去淮阴的路上,他带领大家高唱《国际歌》,悲壮的歌声压过了军警的嚎叫,让同志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到了镇江看守所,他更是帮大家分析案情、制定斗争策略,还劝勉大家:“我出不去没关系,你们出去一个,就能多点燃一片星火!”在他的帮助下,金城庵党支部被捕的5名党员中,有4人与敌人斗争成功,最终获释回乡。

吴长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与严刑拷打,始终铁骨铮铮。敌人得不到任何情报,又怕他在狱中“煽动”难友,最终决心下毒手。1931年2月11日清晨,敌人嚎叫道:“吴长来,过堂!”狱友们知道,英雄要走了。吴长来平静地整理好衣服,对战友刘国祥说:“别难过,出去后接着干!”他隔着栅栏与难友们一一握手,随后高唱《国际歌》,昂首走向刑场。

一路上,他不顾士兵阻拦,向围观群众呐喊:“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国民党反动派长不了!共产党杀不完!”刑场上,他挺直胸膛,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枪声响起时,年仅26岁的他永远倒在了革命征程上。

如今,涟水的风仍在讲述着吴长来的故事,这位革命先驱用年轻的生命,为涟水革命史写下壮丽篇章;他的信仰与精神,如同不灭的火种,永远照亮着这片土地前行的方向。(刘元整理)

来源:涟水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