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营收45亿,海外业务成新引擎:海博思创逐浪储能黄金赛道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8 10:34 1

摘要:作为国内电化学储能领域的领军企业,海博思创(688411.SH)凭借其全链条技术体系与AI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不仅今年1月份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储能集成第一股”,更以持续领先的业绩与技术实力,重新定义行业标杆的成长路径。

海博思创技术自研订单充沛、海外突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高增。

文/每日财报 南黎

作为国内电化学储能领域的领军企业,海博思创(688411.SH)凭借其全链条技术体系与AI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不仅今年1月份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储能集成第一股”,更以持续领先的业绩与技术实力,重新定义行业标杆的成长路径。

8月29日,海博思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中期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6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1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05%;总资产120.59亿元,较年初增长9.91%。值得一提的是,过去5年,海博思创已经连续保持营收和净利润的稳健增长。

正是由于业绩的持续高增,海博思创越来越受到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认可。截止8月29日,海博思创收盘价127.77亿元,相较首日收盘价,股价已经翻番。

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订单充沛支撑长期成长

从财报数据来看,海博思创近年来实现了显著的业绩跨越,展现出持续高增长的态势。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26.26亿元跃升至82.70亿元,2022–2024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7.46%。2025上半年继续保持强劲态势,营收45.22亿元,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业绩爆发离不开政策强力推动。近年来,《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密集出台,为储能行业注入持续动力。特别是2025年2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和《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新能源上网电价机制实现重大变革,从固定电价制度全面转向市场化定价机制,并为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提供了制度保障。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较“十三五”末增长近20倍,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发展尤为迅猛,根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规模164.3 GW,同比增长59%。

另一方面,海博思创凭借扎实的订单储备和优质的客户资源,持续夯实增长基础。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国内投运电站装机量排名第一。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 Datalink 全球储能数据库)统计,2025 年 1 月-6 月,在储能系统集采/框采中标企业中,海博思创中标标段数位列第一。其客户涵盖华能集团、国家电投、华润电力等发电央企,以及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电网企业,大客户结构稳健、订单可见度高。

华福证券分析认为,公司当前在手订单充足,2025年业绩有望进一步释放。

持续突破:产业生态跨边界合作,强化核心技术优势

储能行业产业链长且复杂,覆盖上游材料、中游制造与系统集成、下游运营服务等多个环节。作为中游系统集成领域的龙头企业,海博思创通过十余年的资源积累与协同创新,已逐步构建起深度融合的产业链集群,显著增强了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和生态影响力。

面对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海博思创积极推进垂直整合战略——在上游供应链协同、关键部件自研、系统集成优化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初步实现储能全产业链闭环布局,有效应对行业“内卷化”挑战。

公司与头部电池企业达成深度绑定。2025年,海博思创先后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签署战略协议,保障了电芯稳定供应,实现了规模效应。

在核心技术层面,海博思创已完成BMS(电池管理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PCS储能变流器三大核心系统的全自研与高度集成。最新一代液冷组串式储能变流器实现了2.5kW/L以上的功率密度;配合SiC三电平技术,其最高效率突破99.3%,且全系产品均搭载最新构网技术。这一成果为新能源配储、独立储能、矿区微电网等各类场景,提供了行业领先的构网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海博思创还具备软硬件产品全栈自研能力,以及大数据+AI+储能实践融合应用的能力。公司从2016年开始重视电芯数据的采集建模和系统分析,兼具海量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能力,规划布局储能电站的后端运营能力,促使公司从研发制造企业向具备研发制造+服务能力的企业转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海博思创紧抓储能市场化机遇,积极探索独立储能电站市场化的可行性盈利模式,并推动光储融合、工商业场景定制等新商业模式的应用,实现从“价格导向”到“价值导向”的转换。

技术领先源于持续的高研发投入。2020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研发支出达6.15亿元,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37亿元,研发人员占比始终保持在30%左右。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已获授权知识产权500项,其中专利186项(发明专利83项),软件著作权228项,构建起显著的技术壁垒。

出海提速:海外市场成新增长极

在技术深化之外,海博思创加快全球化步伐,持续拓展国际市场。2024年以来,海博思创先后与全球储能巨头Fluence、法国独角兽NW、澳大利亚Tesseract集团等就能源储能项目达成长期合作,国际化不断深化。

2024年,海博思创境外储能系统收入达5.39亿元,海外业务占比6.53%,毛利率高达42.14%,显示出优异的海外盈利能力和品牌竞争力。2025上半年海外收入继续高速增长,已达2.98亿元,同比快速增长3195.7%,出海业务已经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与欧洲开发商Repono达成战略合作,计划2027年前共同推动1.4GWh电网级储能项目落地;与新加坡Alpina公司合作,2025–2027年间计划提供5000套充储一体机。分析师普遍认为,下半年将进入海外订单集中兑现期,利润有望持续快速提升。

海博思创在海外市场不仅实现业务拓展,更打造了多项标杆项目,如瑞典斯德哥尔摩储能项目、德国瓦尔特斯豪森项目等,为其进一步开拓欧洲及全球市场积累经验、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

随着国内储能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以及海外储能市场的多点布局和加速开拓,海博思创凭借其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优势、持续创新的技术体系与日益深入的全球化合作,在国内外双市场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未来,公司有望在国内政策驱动和海外需求扩张的双重机遇下,进一步释放业务潜能,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来源:每日财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