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火点起来容易,收住难。老霍记郏县饸饹面这一把火,先是借着“续面”窜上热搜,转眼就把自家门头点没了。9月4日夜,郑州路过的网友拍到吊车抬字,招牌一块块卸下;5日清晨再看,只剩一块空白匾,屋里桌椅设备清空,人也不见了。
火点起来容易,收住难。老霍记郏县饸饹面这一把火,先是借着“续面”窜上热搜,转眼就把自家门头点没了。9月4日夜,郑州路过的网友拍到吊车抬字,招牌一块块卸下;5日清晨再看,只剩一块空白匾,屋里桌椅设备清空,人也不见了。
最会“整活”的还是本地网友。有人把镜头对准空荡荡的门头,配了那句熟悉的旋律:“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还有人什么都不说,直接上了早安语音包:“今天是9月5日,星期五。早安!美好的一天开始了。”黑色幽默拉满。也有人站在店前憋不住笑:“门头没有了”,接着一阵哈哈哈。
这一幕的背景,大家没忘。8月13日晚上,三名女子带着四个孩子进店,前后花了140多元。孩子饭量大,面续了两次,厨师脸色难看,出去又瞟了一眼,见桌边有七个人,心里一合计,往老板那边一说。老板当场起了冲突,事后把视频发上网,没打码,话头只盯着“七个人一碗面”,舆论一边倒。很快,账单、细节、媒体采访把事情拉回原点,风向调转。期间还有“删了又发”“打码再提”的操作,甚至挂上了刺耳的外号。再往后,学员收费、劳务纠纷之类的旧账被翻,直播间里火气不小,“像俺这种饭店,只要把西郊方圆两三公里内父老乡亲伺候得劲就妥了”“你要敢来我就敢收你”“一句不带脏字的骂你两个小时”这类硬话,劝退的不只是食客。
门店状态这一个月里也肉眼可见地往下走。有人在9月3日看到门外停着电动车,屋里有人来回走动,像是在搬东西;4日晚上,吊车进场,几个大字拆到一半;等第二天,整块门头成了留白。极目新闻的记者也去了现场,6点多路过的王先生说门头已经拆完,不希望店再开。旁边商户苦笑,说被连累,生意直线往下。态度再强硬,面对空堂,也硬不起来了。
可故事并没就此打住。评论区里有人爆料,老板换地了,说是到了二七区,还在直播放了句狠话:“谁敢来捣乱就关门打狗。”也有人翻到过一个疑似小号,自称“航海路新店筹备中”,很快又搜不到了。地图上能看到名字相近的店,但没有现场图;还有自媒体提到一条餐饮主体早在前些年就注销。信息乱,声音杂,能落锤的证据不多,更多还停留在“有人说”的层面。
但把视角拉回地面,这一摊事对当事人和周边影响已经发生。那几位女子一度被网暴,孩子被吓到不敢出门上学,后来选择维权;店这边,长期停业,最终拆牌,邻里被波及。公共舆论的烈度,谁先点燃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先停手。最扎眼的反差,就是从“宁愿倒掉也不给你们吃”的狠劲,到半夜三更卸下门头的无声;从“把两三公里伺候得劲就行”的自信,到“门头没有了”的自解嘲。
如果真有二七区的新店,能不能开得下去?现实一点说,餐饮靠口碑、靠复购。有人选择绕路,不去就是了;但线上评价挡不住,开在郑州,名号又熟,避不开是非。除非彻底换面目、换做派,甚至干脆做幕后,少露头。可一旦还是老路子,网友只要花点时间,总会把线索串起来。
也别忽略另一面。隔壁店做错了什么?他们只是运气差,成了“事发地旁”的那一排,客流被挤走,心里窝火。越是这种时候,越考验克制:关店是后果,新店传闻是变量,法务和平台机制才是定数。该由法律解决的,就放在法律里走流程;该靠市场选择的,就交给“用脚投票”。
回看这件事,它像一面镜子。经营靠的是规矩先说清,话越硬,风险越大;互联网不是挡箭牌,视频发出去,箭会转身回来。那句“谁敢来捣乱就关门打狗”,如果存在,只会让更多人问一句:真有了人群与矛盾,你敢关门,敢“打狗”吗?一句狠话,换来的很可能是更难收拾的场面。
眼下,老霍记郏县饸饹面的招牌已经落地,空白的那块板子,提醒着这段风波的节点。接下来会不会在二七区再起炉灶,会不会换个名字、换个脾气,谁也说不准。
能做的不过两件事:一是别再用人肉和围攻去解决情绪,二是把证据留给法庭,把选择交给消费者。你觉得呢,若真有了新店,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面对它,路过、围观,还是静静等一阵子,看它自己给出答案?
来源:巫师火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