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上老鼠泛滥咋办?美军养猫都没解决,中国用个“笨方法”搞定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8 11:31 1

摘要:为了治鼠患,美国海军试过在航母上养猫,最后却越养越糟;而中国海军用了一套看着“不显眼”的办法,反倒把这个难题彻底解决了。

提到航母,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甲板上呼啸起飞的舰载机,是能在海上移动的“钢铁堡垒”。

可谁能想到,这么厉害的大家伙,居然会被小小的老鼠折腾得没辙?

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能在航母的舱室里钻来钻去,啃坏关键的电线,还会污染食物传播病菌。

为了治鼠患,美国海军试过在航母上养猫,最后却越养越糟;而中国海军用了一套看着“不显眼”的办法,反倒把这个难题彻底解决了。

同样是治鼠患,为啥差别这么大?

别以为航母在海上跑,老鼠就上不去,它们偷偷溜上去的法子可多了。

首先是造航母的时候,一艘航母要建五六年甚至更久,造船厂本身就可能有老鼠,趁着工人不注意,就钻进舰体的缝隙里躲起来,等航母造好出海,它们也就跟着“搭便车”成了“舰上居民”。

还有就是航母靠港补给的时候,这是老鼠登舰的“黄金时机”。

航母要靠缆绳固定在码头,老鼠能顺着缆绳慢慢爬上来;装卸食物、物资的时候,它们还会躲进货箱里,跟着一起被运上航母。

一旦上了舰,航母内部就像个大迷宫,几千个舱室、纵横交错的管线,都是老鼠藏身的好地方,想抓都抓不完。

这些老鼠带来的麻烦,可比偷点粮食严重多了。

航母上要养活几千名船员,储存的食物本来就紧张,老鼠偷吃不算,还会在食物里拉屎拉尿,污染的食物只能扔掉,白白造成浪费。

更危险的是,老鼠身上带了很多病菌,像鼠疫、出血热这些,在航母密闭的空间里,一旦扩散开来,很可能让船员集体生病,整艘航母的战斗力都会垮掉。

国际上早就有规定,船舶必须保持没有老鼠这些害虫,就是怕引发这样的问题。

对航母来说,电路被老鼠啃坏更是“致命伤”。航母上的电缆就像人的血管一样重要,导航、通信、舰载机的起飞系统,都要靠电缆传输信号。

要是电缆被老鼠咬断,轻则设备失灵,重则引发短路火灾。

之前美军就出过几次事,舰载机都准备起飞了,发现油路的电缆被老鼠咬穿,只能紧急停飞,光排查维修就耽误了好几天,严重影响任务进度。

美军的防鼠困局

在海上航行的历史里,猫一直是抓老鼠的“好帮手”,美国海军也把这个传统搬到了航母上,还给这些猫起了“军猫”的名头。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猫确实管用,凭着灵敏的鼻子和爪子,能抓住不少老鼠,鼠患也缓解了不少。

可时间一长,情况就变了,船员们都把这些猫当成了宠物,天天给它们喂猫粮,甚至还专门做了猫窝,让它们住得舒舒服服的。

日子过得太安逸,猫也就懒得抓老鼠了,反正不用费劲捕猎也能吃饱,谁还愿意追着老鼠跑?

慢慢的,这些“军猫”就成了舰上的“小祖宗”,要么趴在甲板上晒太阳,要么在舱室里闲逛,别说抓老鼠了,有的甚至见了老鼠都躲着走。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些猫还会搞破坏,在舱室里攀爬的时候,可能会碰到精密的电子仪器,留下的排泄物也不好清理,反而给船员添了新麻烦。

可美军还没法把这些猫赶走,为啥?因为船员在海上待的时间长,每天的工作又累又枯燥,很容易觉得压抑。

这些猫能陪着船员,让大家撸一撸、逗一逗,缓解一下心理压力。

有研究显示,船员跟猫互动的时候,紧张情绪会明显减轻,所以就算猫不抓老鼠了,美军也只能继续把它们留在舰上,相当于养了一群“没用但可爱”的“编外人员”。

养猫不行,美军就想着靠高科技解决。前后花了几百万美元,买了红外线振动仪、超声波驱鼠器这些设备,说能靠特定的频率干扰老鼠的神经,把它们吓跑。

可航母内部结构太复杂了,几千个舱室形成了很多“死角”,声波根本覆盖不到,老鼠还是能在里面自由活动。

更糟的是,有些驱鼠设备产生的振动和电磁信号,会干扰航母的导航和通信系统,没搞定老鼠,反而可能影响航母的正常运行,最后这些设备只能停用。

后来美军还试过用老鼠药,可效果更差。

航母上到处都是舱室和缝隙,老鼠吃了药之后,会躲到找不到的地方死掉,尸体腐烂后会发臭,还会引来其他害虫,反而造成了新的卫生问题。

据统计,美军每年光花在修复被老鼠破坏的设备上,就有1800万美元,可鼠患还是没根治,成了海军里的“老大难”。

咱们中国海军刚有辽宁舰的时候,也遇到过鼠患问题。

刚开始发现舱室里有老鼠痕迹,还有管道被啃过的印子,大家都很着急,要是真把关键设备咬坏了,影响可就大了。

但咱们没跟着美军学养猫,也没急着买高科技设备,而是先琢磨:老鼠到底是怎么上舰的?怎么才能从根儿上不让它们进来?

最后想出来的办法,看着“笨”,但特别管用,核心就是“堵”,把老鼠能上舰、能藏身的路全堵死。

首先是靠港的时候,在航母的缆绳上装了特制的防鼠板,这种防鼠板是不锈钢做的,上面的网格特别小,刚好能卡住成年老鼠的脑袋,不管老鼠怎么爬,都爬不过去。

然后是处理航母上的缝隙和管线,航母上的管线要穿过不同的舱室,难免会有缝隙,这就是老鼠的“藏身洞”。

咱们的技术人员测试了好多种材料,最后选了氟硅橡胶做密封圈。这种材料特别结实,老鼠根本啃不动,而且表面还带点倒刺,老鼠碰到就会躲开。

2016年辽宁舰先试装了这种密封圈,之后管线附近就很少看到老鼠了;到福建舰海试的时候,还加了振动传感器。

哪怕是50克重的小老鼠爬过,传感器都能探测到,已经靠这个抓住过三批偷偷潜入的老鼠。

除了硬件防护,日常管理也抓得特别严,咱们把防鼠的要求写进了船员的日常规定里。

住舱每天要扫三遍,食物必须放在密封的柜子里,炊事班每天要检查36个食品柜,确保没有缝隙。

损管队员每个月都会把全舰2.4万个密封点挨个检查一遍,发现有松动或者损坏的,马上修好。

就连飞行甲板上的系留孔,平时不用的时候都会拧上带防鼠功能的盖子,不给老鼠留一点机会。

最关键的是,全舰船员都参与到防鼠里来,不管是飞行员还是炊事员,执勤的时候看到有缝隙没堵好,或者发现食物残渣,都会及时处理。

每次航母靠港,大家还会一起排查舱室,把可能藏老鼠的地方都找一遍。

不用花大价钱买设备,也不用养宠物,就靠这些日常的“小事”,慢慢就把鼠患控制住了。

而且这套办法特别省钱,每年花在防鼠上的钱不到300万人民币,比美军的成本低多了。

细节里的战斗力

对比美军的困局,咱们能成功,关键不是用了多厉害的技术,而是找对了思路。

美军总想着靠“外力”解决问题,要么养猫,要么买设备,却没想着从源头堵死老鼠的路。

而咱们是从日常的小事做起,把防鼠融入到船员的每一项工作里,不让老鼠有机会上舰、有地方藏身。

其实这事看着小,却藏着治军和做事的道理。

航母的战斗力,不光靠舰载机、核动力这些“大杀器”,也靠对这些“小问题”的把控。

老鼠虽小,却能影响航母的安全和战斗力;办法虽“笨”,却能从根儿上解决问题。

中国海军用这套防鼠方案证明,有时候不用追求多复杂的花样,只要沉下心来,把该做的事做到位,再难的难题也能解决。

这不仅是治好了航母的鼠患,更体现了一种脚踏实地的做事态度,这种态度,才是真正的“战斗力密码”。

来源:壹知眠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