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小婴儿刚3个月大,家长说咳嗽一直都不好,以为感冒或小儿肺热,喂了止咳糖浆等中成药,结果一天夜里突然喘不上气,嘴唇发紫,慌忙送医,给予雾化治疗后明显好转,我们高度怀疑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这小婴儿刚3个月大,家长说咳嗽一直都不好,以为感冒或小儿肺热,喂了止咳糖浆等中成药,结果一天夜里突然喘不上气,嘴唇发紫,慌忙送医,给予雾化治疗后明显好转,我们高度怀疑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史长松教授讲这个病例时特别提醒家长们注意,当前已进入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高发季节,尤其婴幼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甄别细节易被忽略。
“新手父母一定要了解‘三凹征’和缺氧体征。平静状态下宝宝吸气时胸骨上窝(颈部正中央,胸骨上方凹陷处)、锁骨上窝(颈部两侧,锁骨上方凹陷处)和肋间隙(肋骨与肋骨之间的软组织向内凹陷)这三处呈‘凹陷’状,这就是三凹征。如果同时伴有鼻翼扇动(鼻子两侧随呼吸张开)、呻吟样呼吸、口唇发绀(青紫)和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则表明病情危重,必须立即就医。因为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缺氧超过5分钟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史主任告诉我们,除了以上这些要命的信号,还需要观察宝宝的精神和喂养状态。如果平时宝宝爱动、爱哭闹,突然精神萎靡了,从活泼变得异常安静,或者是烦躁到哭闹不止,都可能是缺氧表现;喂养困难,吃奶就像是‘慢镜头’,这个细节很关键,当呼吸急促时,宝宝每吸一口奶都要停下来喘气。曾有6个月大的婴儿因哮喘急性发作,吃奶时频繁呛咳,面部涨红,这都是预警信号。以上所有信号,发现1个都要立即就医!
史主任告诉我们,婴幼儿要诊断为哮喘需要非常谨慎,通常出现疑似症状后就医,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比较多。婴幼儿久咳,多种因素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刚发作时有几个核心要点,一是观察到底干咳还是有痰,昼夜差异是关键。婴幼儿普通感冒咳嗽多数像“湿漉漉的小鼓”,有痰(又叫湿性咳嗽)且白天明显,止咳药能缓解,而咳嗽变异性哮喘咳起来像“干巴巴的哨子音”,夜间、清晨或活动后最明显。二是观察病程,感冒咳嗽一定呈曲线下降,抗感染对症治疗有效,而咳嗽变异性哮喘是“锯齿状”反复波动,抗感染治疗无效。有些宝宝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发作与过敏有关,家长需仔细回忆过去一段时间是否带宝宝去过或可能接触过什么,例如接触尘螨、冷空气、宠物皮屑、香水味等等几率更大?排除“过敏原+刺激”是关键。
“凡是第一时间给宝宝用过药的,到底是无效止咳还是支气管扩张剂显效?观察药物反应更能一眼识破‘伪装’。一旦发现使用抗感染及止咳治疗改善不明显,而比如用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雾化后症状立即缓解的,立马就可判断不是普通感冒。”史主任表示。
“婴幼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剧烈发作时,每一秒都关乎气道通畅与生命安全,所以家长要掌握急救流程,当快速识别到急性发作的信号时,立即离开过敏原(若已明确过敏原),使用急救药支气管舒张剂、半坐位。”
史主任表示,若婴幼儿已被医院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家中需常备急救药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SABA),还要有气雾剂和雾化溶液等剂型供不同年龄小儿使用。因为宝宝不会主动深吸气,用气雾剂困难,需要储物罐辅助;也可以使用支气管舒张剂雾化溶液+空气压缩泵形式,空气压缩泵可将药物颗粒从大颗粒变成小颗粒,更容易到达深部气道。切记不要用止咳糖浆、退烧药代替急救药,那些药无法缓解气道痉挛,反而可能延误病情。用药后立即用温水漱口,包括喉咙,避免药液残留导致口腔念珠菌感染。
“调整体位是为了保持呼吸通畅。要让宝宝采取半坐或坐立位,如靠在家长怀里,上半身抬高30-45度,切记不要平躺,因为平躺时膈肌会因腹部脏器压迫而上抬,进一步缩小胸腔容积,加重呼吸困难。”
“最后强调一点,如遇自己不能解释的不能处理的情况,立即拨打120或立即就医是正确选择!”
来源:看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