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特突袭行动”幕后:中国百姓营救美国飞行员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8 12:34 2

摘要: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飞行中队出其不意地突袭日本,投下炸弹和燃烧弹。这是二战开始后日本本土首次遭到攻击,日本大受震慑,盟国大为振奋。其实,整个突袭行动包含两部分,不仅有前面的轰炸,还有后面中国老百姓对美国飞行员的营救……

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飞行中队出其不意地突袭日本,投下炸弹和燃烧弹。这是二战开始后日本本土首次遭到攻击,日本大受震慑,盟国大为振奋。其实,整个突袭行动包含两部分,不仅有前面的轰炸,还有后面中国老百姓对美国飞行员的营救……

01 轰炸日本本土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遇袭后几个小时,美军就开始研究轰炸日本本土的作战计划。日本和美国之间任何陆地机场都隔得很远,超过了当时轰炸机的飞行距离。航母特混队倒是有可能隐蔽前进到打击范围内,但是舰载机必须从离日本海岸不到200英里的地方起飞。如此,航母就处于一个极易遭受攻击的位置上——因为它必须等待飞机返航。损失一艘或者多艘宝贵的航母,这种风险是美国无法承受的。

日本当然害怕遭到报复,不过,美军的战事不利让他们放心不少——东京已经没有遭受轰炸的危险,因为作战范围内的所有航空基地都在日军的掌控之中。

美国海军高级参谋F.S. 洛突然想到:虽然双引擎中型轰炸机无法在航母上降落,但是这种飞机却有可能顶着狂风从航母上起飞。如果轰炸机的配置适用于一定的长距离飞行,一个轰炸机中队就可以在离日本海岸500英里远的地方起飞,在日本完成投弹后飞往对岸中国东南沿海的机场降落。

陆军航空队司令阿诺德渴望将这一设想付诸行动,他任命传奇飞行员詹姆斯·H. 杜立特中校为行动指挥官,秘密推进这个计划。杜立特选中B-25“米切尔”轰炸机,经过改装,B-25可以携带1吨重的炸弹,飞行范围可达2400海里。杜立特从美国陆军航空队第17轰炸机大队中招募了一批志愿飞行员,训练他们短距离起飞技术。

一切准备就绪。1942年4月1日,旧金山的阿拉梅达海军飞机场,16架B-25“米切尔”轰炸机被起重机吊到航空母舰“大黄蜂号”的甲板上。第二天,“大黄蜂号”出海,不久和“企业号”航母会合,合编为第16特混舰队,一同归海军上将哈尔西指挥。

4月18日早上,第16特混舰队被日本哨戒船发现,行踪暴露。虽距放飞地点尚有150海里,哈尔西还是下令轰炸机立即起飞。当日中午,第一批轰炸机来到东京湾上空。12:30,东京遭受初次袭击,日本陷入混乱……

02 降落中国

按计划,杜立特中队完成在日本的轰炸后,将飞到当时中国空军控制的最东面的机场——衢州机场,加满油后再飞往重庆机场。为此,衢州机场在1942年3月下旬到4月中旬间,加速完成了一次大规模扩建。

然而,由于美方的过度保密以及中美双方沟通的失误,中国方面并未收到杜立特突袭行动的通知,未开放机场,也没有开灯。据当时中国空军的一名翻译回忆:衢州机场不敢开灯,是怕日本飞机来轰炸。

16架轰炸机飞离日本时,天气由好变坏,云雾包裹着每一架飞机,暴风雨敲打着机身,驾驶员和副驾驶员奋力保持平衡,维持正确航线。8号机因为油耗过高选择飞往苏联,在海参崴以东95公里乌纳施的机场降落。其余15架B-25傍晚飞到中国海岸时,燃油均所剩无几。

4架飞机选择在浙江东部沿海迫降,另外11架飞进内陆,继续徒劳地寻找着预计着陆的机场。在无法找到引导降落衢州机场无线电信标的情况下,随着引擎逐渐耗尽最后一滴燃油,飞行员和机组成员们只能跳伞。

当杜立特中队全部迫降或弃机跳伞的几个小时后,身处江西上饶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才了解情况,连夜通知地方政府和军队营救美国飞行员。但最早发现并帮助杜立特突袭者们的是中国的老百姓。

1号机的突袭队队长杜立特算是比较幸运的。他降落在浙江于潜县盛村的一块稻田里,没有受伤。天亮后,一位村民把他领到盛村以南1000米的白滩溪,随后将其送到浙西行署主任贺扬灵处。

3号机的曼奇降落在浙江遂昌县北洋村以北的山上,在被村民发现时,他又累又饿,手、脸都被茅草划破了,鲜血淋淋。3号机的领航员奥扎克降落在浙江江山县长台镇大见坑尾山上,落地时左小腿被尖锐的岩脊划开一道大口子,胫骨都露了出来。他在山顶上待了两天两夜,才被巡山人发现。村民找到奥扎克,搀扶他下山。

4号机投弹手史蒂文斯降落在福建崇安县北部的五府山上,他冒着大雨在山上待了四天四夜,没有东西可吃。第五天,他遇到了几个游击队员,给了他米饭和汤水。

泰德·劳森试图驾驶7号机降落在浙江三门县南天岛大沙村东面的海滩上,但飞机坠落在近岸的海水里。除位于后舱的戴维·撒切尔受轻伤外,其他四人都受了重伤。大沙村的村民听到动静,前来帮助,把他们抬到村里。第二天,游击队护送他们到岛的另一头,找来船,偷越敌舰封锁线,将其送到三门县治海游镇,又转送到临海恩泽医院,中国医生陈慎言和他父亲陈省几参与了伤员救治。

不是所有人都有幸能够活下来。位于3号机后舱的法克特没有跳伞成功,发现飞机遗骸的遂昌县柘德乡北洋村村民把他的遗体送至衢州汪村第十三航空总站临时指挥部。衢州第十三航空总站站长陈又超少校和200位航空总站人员,代表中国空军以军礼安葬了法克特。(注:法克特的遗骨于1947年迁回美国。)

杜立特中队80名突袭者,3人在跳伞时牺牲,5人在苏联降落,8人被侵华日军俘虏,64人被中国百姓救起。

03 日军的疯狂报复

杜立特突袭行动落幕了,日军随之而来的疯狂报复却刚刚拉开帷幕。

1942年4月22日,日军大本营下令“击溃浙江省方面之敌,摧毁主要的航空根据地,以粉碎敌人利用该方面轰炸我本土的企图”。5月15日,浙赣会战正式爆发。日军第13军五个师团由杭州往西进攻,第11军的两个师团则由南昌往东进攻,14万日军大举进犯,金华、兰溪、衢州先后陷落。

在曾营救美军的地区,日军特别残暴,受怀疑参与救助的人都被折磨致死,他们的家人也不例外,为了报复,还在多处进行灭村式屠杀。曾经帮助过杜立特中队5号机队员的江山湖前村、台长贺陈村,遭到日本鬼子疯狂报复。根据江山档案馆的民国档案记录:湖前村被日寇杀害13人,被毁房屋455间;贺陈村被日寇杀害14人,被毁房屋11间。

衢州机场的命运令人唏嘘。侵占衢州后,日军没有急于破坏衢州机场,反而先行修复,便于其飞机运送伤员、运输掠夺物资。数千名掳劫来的平民和被俘军人每日被枪押绳牵,搜掘地雷,填平壕堑,稍不如意,即予杀戮,死尸狼藉。撤退前,日军令中国苦役用锄头及圆锹挖土,每隔一段距离挖一与跑道垂直的壕沟。如不能达到要求,立即就地枪决,因此死于机场者不知其数。

更加骇人听闻的是,为了阻止中国再度修复机场,日军决定在机场周围地区撒布多种细菌,“以返回居民为目标,造成无人地带。”日军撤退后,江西南城、玉山,浙江衢州、金华、丽水机场一带,数种疫病肆虐。

日本关东军作战参谋主任井本熊男在日记中记录了这次细菌攻击的细节:对广信、广丰、玉山投放鼠疫菌,分别用投放毒化跳蚤、施放经过注射的鼠、把鼠疫干燥菌混入米中的方法投放,达到鼠、蚤、人间的传染;对江山、常山用霍乱菌攻击,将细菌直接投入井中、撒布在食物上、注射于水果中的方法进行传播;对衢县、丽水是用伤寒与副伤寒菌攻击的。

浙赣会战后,衢州、江山、金华、龙游、丽水、松阳一带战事发生地,特别是在乡间,暴发大范围的疑似日军炭疽、鼻疽攻击所致的“烂脚病”。上饶、衢州、金华各县浙赣和丽水的城乡居民区相继发生鼠疫、霍乱、伤寒、副伤寒等传染病。

来源:河山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