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有早熟油菜品种基础上,采用水稻套播油菜技术,能够抢时免耕播种、增加温光资源利用、充分利用土壤墒情、稻草覆盖控草保墒,通过稻油共作,缓解稻油茬口难题,增加油菜有效生育期,节省耕整地投入,提高稻区油菜生产技术水平和种植效益,充分利用冬水田扩大全国油菜种植面积。
一、技术概述
在现有早熟油菜品种基础上,采用水稻套播油菜技术,能够抢时免耕播种、增加温光资源利用、充分利用土壤墒情、稻草覆盖控草保墒,通过稻油共作,缓解稻油茬口难题,增加油菜有效生育期,节省耕整地投入,提高稻区油菜生产技术水平和种植效益,充分利用冬水田扩大全国油菜种植面积。采用该技术,油菜长势和产量明显好于旋耕后播种田块,而且草害较轻,且该技术不经过育苗阶段,省工省时,与育苗移栽技术相比,该技术每亩可节约劳动力 4—5 个,亩增收近 600 元。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显著。
二、技术要点
(一)选择适宜品种。选用生育期较短、分枝低、产量高、抗病能强、籽粒大、出苗快、发棵早的冬春双发品种。
(二)适期播种。前茬水稻在机械收获前 10—15 天排水晾田。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形势,争取在水稻收获前 2 天内 300—500 克/亩的播种量套播,随播期推迟相应增加播种量。推荐采用大疆 1P—RTK 或极飞 P0 等多翼无人机作业,无人机飞行高度 3 米左右,选择无风或风速不高于 4 米/秒的晴朗天气进行。
(三)稻草全量还田。在水稻联合收割机上加装切草、喷草装置,水稻收获时同步将稻草切碎抛撒还田,留茬高度40—50 厘米。
(四)科学施肥。油菜播种后 10 天内,一次性亩基施宜施壮油菜缓释专用复合肥(N:P:K=15:15:15)40—45 公斤,后期不再追肥。
(五)开沟做厢。油菜播种并施肥后,及时用开沟机开沟做厢,厢宽 2—4 米,三沟配套。围沟深大于 50 厘米、腰沟大于 40 厘米、厢沟大于 30 厘米,保证田间不积水、沟内无明水。
(六)防治病虫草。根据草害情况,油菜 4—5 叶时进行茎叶化学除草,用无人机、田间行走机械或人工喷雾等方式,每亩喷施 35%异松·乙草胺 50 毫升;苗期根据菜青虫、蚜虫等虫害情况,使用无人机和低毒杀虫剂飞防 1—2 次;蕾苔期至初花期用无人机喷施 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防菌核病。
(七)适时收获。
分段收获,在油菜黄熟前期,种子含水量 35%—40%时,先由人工或割晒机切割铺放,割茬 30—40 厘米,放置在油菜茎秆上,不得与地面接触。5—7 天后再用捡拾脱粒机捡拾脱粒,秸秆切碎还田。
联合收获,在油菜黄熟后期,油菜田 85%左右角果颜色呈枇杷黄,85%—90%籽粒呈黑褐色,种子含水量 15%—20%时,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将秸秆切碎还田。
三、适宜区域
适用于重庆、四川、贵州、陕西安康等稻油轮作区,如重庆巫山、大足、梁平、永川、开州、垫江等稻油轮作区域。
四、注意事项
(一)油菜与水稻共生期不能太长,一般要求水稻 2 天内收完,以免油菜出现高脚苗或因水稻收割后气温突然升高造成死苗。
(二)套播油菜播种量要适当加大,以防机械碾压与沟土覆盖造成基本苗不足。确保每亩出苗 4—5 万株,成苗 2万—3 万株。
来源:站来閣